作者:A馬
福建艦已經進行完成第五次試航返回了船廠。從此次返回後福建艦的照片可以看出,福建艦的甲板上有了明顯的輪胎印記,尤其是在攔阻索位置。
有了輪胎印意味着什麼?
▼
此次試航福建艦離開上海後,一路向北進入了渤海灣。這個位置一方面比較接近陸地和訓練基地,方便進行艦載機起降試驗的組織保障,另一方面則因為渤海灣相對封閉,可以提升試驗的保密程度。從長短不一和不同位置的輪胎印可以推測福建艦進行了多次不同程度的艦載機試驗。
這次試航是福建艦今年的最後一次試航,11月18日出發,到12月3日回到江南造船廠,持續了半個月時間。
試航結束後的福建艦
可以看到艦載機的輪胎印不僅僅出現在阻攔索附近,有的甚至出現在着艦區的中前部,這就意味着艦載機通過多次的觸艦復飛,完成艦艇和艦載機的初步磨合。這次試驗一方面驗證了航母航空作業系統的性能,另一方面驗證了艦機匹配程度。這樣的訓練讓艦艇人員和艦載機飛行員熟悉對方以及着艦和起飛流程,為後續試驗打下了基礎。
因為航母艦載機着艦試飛並不是簡單的艦載機進行起降試飛,而是要先對航母的飛行甲板、標線、燈光信號、攔阻索、塔康戰術空中導航、進近系統等航空作業設備進行全面校驗。完成後才會進行艦載機的起降試驗,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這次試航在對塔康系統、進近系統進行測試的基礎上,進行了艦載機低空通場,最終完成艦載機觸艦試飛。
未來福建艦還將進行艦載機的着艦試驗。在艦載機完成觸艦復飛後,艦載機熟悉了福建艦的甲板情況,下一步將進行着艦試驗。艦載機着艦後還將完成艦載機的彈射起飛試驗。福建艦是一艘彈射型航母,因此檢驗電磁彈射器是福建艦戰鬥力生成的關鍵。從彈射小車到彈射艦載機,將初步驗證福建艦電磁彈射器的性能和成熟度。
在完成這步後,福建艦還要完成多款艦載機的起飛着艦試驗。此次福建艦上的輪胎印長短不一,也有可能是不同艦載機試驗留下的。未來福建艦將搭載殲-15T、殲-35戰鬥機和空警-600預警機以及多款直升機作為艦載機,尤其是殲-15T、殲-35和空警-600都需要彈射升空,因此如果福建艦技術條件成熟,就有可能會進行多機種的起飛和降落試驗,這也會加快相關艦載機的服役進度。
空警600
這次福建艦的試航是一次例行的試航,它的順利完成將加快福建艦的服役進程。
航母的一般試航周期
▼
試航是所有艦船在正式交付使用前必經的環節,航母也不例外。一艘航母在建造完成到正式服役前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的試航。這三個階段的試航一般包括初步試航、詳細試航和驗收試航。初步試航一般持續一到兩周時間,主要測試航母的基本航行性能、推進系統和導航系統。詳細試航則對艦艇動力系統、作戰系統、航空支持系統進行全面系統測試,一般持續兩周時間。驗收試航則在以上測試順利完成後,進行多次測試,來衡量系統的綜合集成效果。
福建艦
航母作為目前世界上最為複雜的作戰艦艇,一般國家航母的測試周期都在一年以上。其試航不但包括自身的動力、電力、雷達電子、指揮控制、液壓系統、起降攔阻系統等設備的測試和數據計量,還包括和其他艦艇、飛機的協同配合測試,以確保航母的各類設施能夠達成設計標準,可以承擔作戰任務。航母的測試工作複雜而艱巨。
例如:美國的「福特」號航母在2010年9月開始電磁彈射系統的陸地試驗,並一直持續到了2018年。隨後「福特」號航母開始了艦艇測試,到2018年9月,就已經實施了747次F/A-18E/F型戰鬥機彈射試驗。此外,美國海軍在2018年11月3日前,就進行了2230次陸地固定載荷攔阻試驗和747次艦上的電磁攔阻裝置攔阻試驗。就這些數字就可以看出航母測試的難點很多,挑戰很大。航母測試難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動力系統的測試。由於航母的噸位大,且為了方便放飛戰機,要在逆風情況下保持高航速放飛戰機,需要艦艇的馬力強勁、還要保持較好的航行平穩性,導致航母對於動力系統的要求較高。因此測試動力系統就成為航母測試的一個難點。美國的「福特」級航母的輸出馬力就達到了28萬馬力,可見現代航母對於動力的需求。
福特號航母
2012年9月中旬,俄羅斯為印度改造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高速航行測試時,動力系統遭遇嚴重故障,8台蒸汽鍋爐報廢了7台,導致航母的入役時間推遲。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在試航中出現了螺旋槳斷裂故障。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在試航中也發生了螺旋槳密封問題,導致海水倒灌的事故。印度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在試航中出現的「磕頭」現象對航母的使用來將比較致命,由此可見動力系統的測試對於航母而言是一個難點。
二是液壓升降系統和起降攔阻系統的測試。航母的戰鬥力生成的核心就是保障艦載機使用,這就要求航母的液壓升降系統和起降攔阻系統必須高度可靠。為了保障艦載機和彈藥快速出入機庫,就需要有可靠快速的液壓升降系統,這對於一般國家而言也是一個技術難點。起降攔阻系統的測試則是航母測試的重中之重。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
對於滑躍起飛航母來說還好一點,放飛系統重點測試飛行調度、火焰導流板和甲板情況就可以了,降落系統則會測試降落輔助系統、阻攔索控制等。彈射型航母的測試難度加大,需要對彈射系統進行重點測試。像美國的「福特」級航母就對電磁彈射系統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測試。在彈射測試小車兩年後,才開始測試彈射戰機,不斷找出問題加以改進才漸漸能夠滿足使用要求。
三是電力系統和電磁兼容的測試。航母就是一座漂浮的城市,幾千號船員生活在其中,此外隨着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航母上的各類電力設施設備不斷增多,設備的單體功率也在不斷增加,導致航母對電力的需求大大提升。此外航母還安裝了複雜的電子設備、雷達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這些電子設備的電磁兼容測試也是航母測試的一個難度,只有解決了電力和電子兼容問題,才能發揮航母的最大作戰能力。
美國曾經的「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的電站功率不過18兆瓦,而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僅僅電磁彈射器就需要消耗56兆瓦電力,導致該航母的電站總功率達到172.8兆瓦。
小鷹級航母肯尼迪號的甲板
因此一艘航母的試航時間並沒有準確的說法,主要看航母的建造和設計情況,如果一切順利,航母的試航工作進展順利,所有的設施設備順利通過驗收,則該航母的試航就結束的較快。如果在測試中發現一些設施設備性能不達標或者存在一定的問題隱患,就需要在試航階段進行改進或返修,加長該航母的試航周期。
美國航母的測試工作
▼
福建艦的技術難度、規模和美國航母較為類似,有可比性。因此想了解福建艦的試航工作,可以參考美國航母的測試流程。
福特號
美國海軍對於航母的測試一般包括早期作戰評估(EOA)、作戰評估(OA)、初始作戰試驗鑒定(IOT&E)和後續作戰試驗鑒定(FOT&E)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的測試並不是在航母建造完成後才開始,而是從航母開工前就進行了。例如在航母開始建造前,就進行「早期作戰評估」對航母建造的進度和風險進行測試,合理掌握航母的建造進度和技術指標。在航母建造開始後就開始對航母進行「作戰評估」。
「作戰評估」這個階段並不是僅僅局限於航母的建造階段,對於一些系統的測試也可以在航母服役後進行。待航母完成建造進行實際測試時,美軍就會對航母進行「初始作戰試驗鑒定」,對航母的試航試驗、特別是部分關鍵性子系統進行測試,來確保性能達標。當這些測試都進行完畢後,航母具備作戰能力後,美軍將對航母進行「後續作戰試驗鑒定」,來完成航母的最後測試。
福建艦
中國航母的試航情況
▼
美國有着80多艘航母的建造經驗,其試航工作相對成熟,因此試航的過程也相對較快,有的航母在試航幾個月的情況下就可以服役。但是中國缺乏航母的建造使用經驗,每艘航母都有改進和創新,這並不是一個簡單複製的問題,因此需要穩紮穩打。
「遼寧」艦從2011年8月10日首次試航到2012年9月25日正式服役,大約經歷了13個月的時間。「山東」艦從2018年5月13日首次試航到2019年12月17日正式服役,花費了大概20個月的時間。「遼寧」艦一共進行了10次試航,試航總天數超過100天。在第五次試航時進行了首次艦載機的着(觸)艦試飛,「山東」艦則進行了9次試航,試航總天數接近90天。在第六次試航期間,進行了艦載戰鬥機首次着(觸)艦試飛。
遼寧艦
因此更大、更複雜、技術難度更高福建艦的試航可以說是僅僅進行到一半左右。再加上福建艦又是中國第一艘使用電磁彈射器的全直甲板航母,其試航的科目更多、難度更大,因此福建艦的試航時間應該會更長一些。
這樣推算,即使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福建艦最快也要在2025年底前才能交付海軍,而合理的交付時間應該在2026年的上半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