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道
12月2日,我國最大民營船企揚子江造船(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揚子江船業」)披露,自11月7日以來,公司陸續接獲了21艘新訂單,總價值26.3億美元,這批新船主要在2027年至2029年間交付。截至目前,揚子江船業今年共計承接了119艘訂單,總價值高達142.7億美元,相當於全年接單目標45億美元的317%。
除揚子江船業外,多家船企近期公布的數據均顯示在手訂單飽滿。僅在11月25日—12月1日這一周內,可以統計到的就有39艘新船訂單。值得注意的是,據克拉克森數據,中國船舶集團承接了全球最多的綠色船型。以揚子江船業為例,今年前三季度,綠色船舶訂單約佔其手持訂單總金額的75%。
滬東中華相關專家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綠色低碳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新興的綠色低碳零碳技術,如碳捕集技術、lng與零碳燃料混燒技術、氨燃料與氫燃料動力技術等,都將會成為未來船型技術應用的主流。
3周接下21艘新船訂單
11月7日,揚子江船業發佈的2024年第三季度經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當日,揚子江船業集團手持訂單已達224艘、861萬修正總噸,總價值221.4億美元,相比2023年年底的144.8億美元增長53%,創造歷史新高,提前超額完成年度接單目標。
不到一個月,12月2日,揚子江船業披露,近期再次收穫了21艘新船訂單,合同總金額高達2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1億元),包括6艘17000teu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6艘13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4艘3.9萬載重噸mr型油船、2艘4300teu集裝箱船和3艘4.5萬噸散貨船,這批新船計劃於2027年至2029年期間交付。
綜合信息顯示,21艘新單中,6艘lng雙燃料17,000teu集裝箱船來自瑞士馬士基,6艘甲醇雙燃料13000teu集裝箱船來自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2艘4300teu集裝箱船來自希臘支線集裝箱船東euroseas,3艘45000載重噸散貨船來自保加利亞船東navibulgar。此外,4艘39000載重噸mr1型成品油輪訂單背後的簽約方是希臘船東evalend shipping。
連同上述21艘新船訂單在內,截至目前揚子江船業今年共計承接了多達119艘訂單,總價值高達14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39.98億元),相當於全年接單目標45億美元的317%。就金額而言,今年揚子江船業的接單量已經超過了過去4年的全年水平,創下歷史新高。
整體來看,揚子江船業的船舶訂單結構明顯偏向環保和節能型產品,特別是雙燃料船和液化氣船的需求量大幅上升。
具體而言,在119艘新船訂單中,集裝箱船多達68艘,除了5艘8000teu和2艘4300teu集裝箱船為常規燃料外,其餘61艘均為雙燃料船,包括6艘9000teu和17艘13000teu甲醇雙燃料船,以及10艘9000teu和28艘17000teu雙燃料lng動力船。
據江蘇省靖江工業園區管委會於12月4日公布的數據,揚子江船業今年還接獲了25艘油船訂單、16艘液化氣船訂單和10艘散貨船訂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液化氣船接單量也遠高於往年,特別是今年揚子江船業成功接獲首份超大型乙烷運輸船(vlec)訂單和首份超大型液氨運輸船(vlac)訂單,成為國內首家建造超大型液化氣船的民營船廠。
眾龍頭船企在手訂單飽滿
與揚子江船業類似,多家船企近期公布的數據均顯示在手訂單飽滿。僅在11月25日—12月1日這一周內,可以統計到的就有39艘新船訂單。
12月1日晚,松發股份披露重大資產置換公告,擬收購恆力重工100%股權,後者系船舶製造企業。據松發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的回復消息,截至2024年10月17日,恆力重工船舶已確定排產新造船舶140艘,貨值約108億美元,船型包含散貨船、vlcc、vloc和集裝箱船等;
12月2日,中集安瑞科宣布,自今年8月國內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發佈後,該公司三個月內拿下100艘內江內河lng船舶動力包訂單,總金額超過2億元人民幣。
在11月29日舉辦的三季度線上業績會上,中國船舶方面向投資者介紹說,截至2024年6月底,中國船舶累計手持民品船舶訂單322艘/2362.18萬載重噸/1996.39億元,目前在手訂單飽滿,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施衛東更是透露,目前公司2021年上半年前相對低價的船舶訂單正處於逐漸交付出清過程之中,到今年底將基本出清;
11月底,中船防務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中船防務各廠區、各條生產線任務飽滿,交船計劃最遠已排至2029年6月份;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方面介紹說,公司手持訂單已承接至2028年下半年,創歷史新高,為未來5年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多家船企的訂單結構也逐漸多元化。根據船舶經紀公司xclusiv船舶的數據,今年前10個月,中國船廠在四個主要領域——集裝箱船、散貨船、油船、液化氣體運輸船的新訂單同比增長17%;2024年,中國船廠在集裝箱船和散貨船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分別獲得了90%和81%的訂單;油船方面,72%的訂單來自中國船廠。xclusiv進一步表示,中國在造船業的主導地位將繼續,2026年,全球船隊中70%的散裝貨船為中國船廠建造,油船建造市場份額預計將增至67%。
記者注意到,據克拉克森數據,全球各大造船集團在綠色船舶方面繼續提前布局。
以中國船舶為例。在第三季度業績會上,管理層介紹,2024年以來公司「把握船舶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加強中高端船型批量化訂單承接」。今年上半年,中國船舶共承接民品船舶訂單109艘/855.77萬載重噸/684.25億元,噸位數同比增長38.21%。新接船舶訂單中,綠色船型佔比超50%,中高端船型佔比超70%。
「當前,綠色低碳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滬東中華相關專家向記者表示,新興的綠色低碳零碳技術,如碳捕集技術、lng與零碳燃料混燒技術、氨燃料與氫燃料動力技術等,都將會成為未來船型技術應用的主流。
其進一步指出,滬東中華正加快加大對這些創新技術領域的投入及研究,尤其是綠色低碳智能型lng船、採用清潔燃料作為動力的超大型集裝箱船等,該公司僅2023—2024年就向市場推出12型綠色環保新船型,推動海上裝備向更加環保、低碳與智能化方向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