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方向烏克蘭援助的大量武器裝備被俄軍繳獲。俄軍開始在作戰行動中使用美國的「標槍」導彈、英國的NLAW導彈和M2「勃朗寧」12.7毫米機槍。
在使用過程中,俄軍的態度非常明確:第一,性能不錯;第二,彈藥少了點。他們希望美國多「送」點類似的彈藥,幫助俄軍在作戰行動中完美地體驗這些武器裝備。
西方大量向烏克蘭援助新型武器裝備,有的很高端,有的很好用,有的經過實戰考驗。在使用過程中,雙方一致稱讚的很少見。俄軍的「表揚」味道非常鮮明。
首先,認為再好的武器裝備都能被俄軍使用,不是給他們的也能用。在作戰行動中,大量的武器裝備沒有在烏軍發揮作用,而是要幫助俄軍打敗烏軍。這個消息通過媒體放大傳到烏軍耳朵中,西方國家就會有疑慮在其中,我們大量向烏克蘭提供的先進武器裝備,是支援烏軍還是俄軍?
如果在戰場上俄軍大量使用西方、美國提供的武器裝備,在作戰行動中效果會更加明顯,對於烏軍也是個心理上的沉重打擊。現在給烏軍的武器對俄軍構成了重大影響,幫助俄軍取得作戰行動的主動。西方的援助好像跟之前的目標相比叫:南轅北轍。
展示這種裝備對俄軍還有一種自豪感在其中。在作戰行動中,任何的裝備改變不了戰局,但是戰術,各種其他要素的變化,可以把這些裝備轉變成擊敗對手的武器。現在對於西方國家援助烏克蘭的積極性是個沉重的打擊。
接下來,可以把這些小槍小炮拿到俄軍手中使用。下一步,把M1A1主戰坦克、「豹2」坦克,「挑戰者」坦克以及「黃鼠狼」步戰車、M2步戰車等這些武器能夠在俄軍作戰序列中發揮作用,那麼西方國家就會丟大人。如同俄羅斯在關鍵時刻展示了摧毀大量的西方主戰武器裝備殘骸一樣。
如果下一步把那些能動的、能用的武器裝備修復以後,塗上俄軍標誌,由俄軍駕駛、俄軍使用,效果有可能真的比展示殘骸要更加強勁。在紅場閱兵中,可能會有這樣一幕出現:比如:「豹2」、「M1A1」、「M1A2」、「M2」,AMX-13C、「黃鼠狼」等戰車組成一個西方被繳獲武器方隊,在紅場閱兵中展示,震撼效果將會大幅提高。
明年,很有可能類似的這些模塊在紅場閱兵中會得到某種程度的展示。同時,也展示出目前在作戰行動中,俄方在陸上的主動態勢在逐漸增加。
目前圍繞着前線,雙方持久的殘酷血腥作戰行動無法推進,穩住陣腳的俄軍使用遠程導彈,雷區,還有其他一些武器裝備。對烏軍構成的阻礙作用很大。烏軍也抱怨,無論是堅固陣地體系,還是各種爆炸性的障礙物,對於地面推進都會產生較大影響。
俄軍通過展示、曝光使用的西方武器裝備作用是雙重的。既可以在作戰行動中展現能力,同時通過逆向工程也可以把這些武器裝備的優點和其他要素在俄軍類似的武器裝備中加以體現。同時,巨大的心理震懾效應通過傳達以後,也會讓烏軍感覺到西方武器裝備在俄軍手中能夠發揮作用,這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
西方國家也認為,如果大量援助烏克蘭,武器裝備轉眼之間又到了俄軍手中,豈不是成了俄軍的「運輸大隊長」?雙方激戰時間很長,武器裝備和彈藥非常珍貴。如果這些武器在俄軍手中發揮作用,那麼到底是援烏還是援俄,這個問題似乎變得非常複雜。
如果俄軍最後一點顧慮全部被解決,大量繳獲各種配套彈藥,今後這句話有可能會變成:「西方裝備挺好的,彈藥也很充足」,對於在戰場上奪取主動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表揚充滿了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