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糾結俄烏輸贏,美國霸權走到盡頭,中國「搶走」美國軍火生意

2023年03月19日19:00:18 軍事 6165

拜登希望俄羅斯輸,又怕烏克蘭贏

當前美國在俄烏衝突的問題上又陷入了「焦慮」情緒之中,拜登政府希望俄烏衝突的結果在表面上看起來是互相矛盾的——拜登希望俄羅斯「輸」,但同時又害怕烏克蘭「贏」

傳出這個消息的人是前美國總統國家顧問博爾頓,此人以「戰爭狂人」著稱,個人主張美國使用強權手段維護自己的全球利益。

拜登糾結俄烏輸贏,美國霸權走到盡頭,中國「搶走」美國軍火生意 - 天天要聞

大俠看來,如果博爾頓的爆料是真的,那這是美國才是全球秩序的擾亂者和全球安全的威脅者的又一例證

白宮目前希望通過北約組織支持烏克蘭實現對俄軍的防禦,但這種防禦本身又不能「太過有效」。原因很簡單,當前的美國軍工聯合體無法滿足烏克蘭戰場日均數千發到上萬發的大口徑炮彈的需求,除此之外,烏克蘭軍隊需要的其他關鍵技術裝備數量也超過了美國目前的生產能力。

在這種矛盾之下,華盛頓的頭頭腦腦們的想法自然就矛盾起來——美國方面自然對於自己提供的武器裝備的效能有着超高的估計,他們不可能承認自己的支援是無效的,但同時,華盛頓當局也的確拿不出足夠數量的裝備。

儲備短缺情況下,美國既不願意露怯,又不願意在幫助烏克蘭的問題上付出過高的成本。

這種蛇鼠兩端的態勢出現在美利堅身上,大俠已經見怪不怪了。

所以,讓烏克蘭保持「差一點就及格」的防禦能力就成為了拜登政府希望看到的局面。

美西方對基輔的「亡命之徒」有所顧忌

不過,還有一些原因,美國政府目前沒有擺在檯面上。

美國媒體近日爆出的消息說,最新的調查情報表明,2022年破壞「北溪」系列管道的是一個「親烏克蘭組織」。

我們都知道這件事極大概率是美國人乾的,但大俠先假設上述情報是真實的,那就說明西方在戰爭開始之後犯下了一個大錯誤,即低估了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之中扮演的角色

拜登糾結俄烏輸贏,美國霸權走到盡頭,中國「搶走」美國軍火生意 - 天天要聞

大俠要說的再清楚一點,西方低估了烏克蘭國內極端主義勢力的行動能力和影響力。事實上,從2014年頓巴斯衝突以來,烏克蘭國內的這股勢力一直是推動局勢向著失控方向發展的核心。

簽了《明斯克協議》?沒有用,這幫極端主義分子在頓巴斯前沿照樣開槍開炮製造流血事件,讓俄羅斯不得不懷疑《明斯克協議》的效力。

基輔想要肅清這幫人?更沒有用,烏克蘭走到今天這一步,關鍵就是極端主義分子對於烏克蘭政府的滲透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這幫狂熱分子好戰且能戰,肅清了他們,誰來給澤連斯基賣命呢?

美國想要控制戰爭的進程?想想罷了,這幫極端主義分子昨天敢炸「北溪」系列管道,今天就敢用改裝的前蘇聯無人機襲擊可能引發莫斯科震怒的目標,明天你美國敢援助戰術導彈和f-16他們就敢用這些武器襲擊俄羅斯境內。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明明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援力度很高,但是在關鍵技術裝備的支援上總是比較緩慢。

這固然是因為西方國家內部矛盾眾多,眾口難調且不願意為支援烏克蘭付出過高成本。

同時也是因為烏克蘭國內的這幫亡命之徒,是真的敢於搞出一些讓局勢趨向於失控的事情。

西方集團是戰爭販子,所謂的戰爭販子是要從理性的角度旋轉於各方之間大發橫財的,而問題是目前西方碰到的烏克蘭「夥伴」之中,有着一批唯恐世界不亂的亡命之徒。

賣貨搶錢的碰上不要命的,問題就複雜了。

所以,美方希望俄羅斯輸掉這場戰爭,但萬萬不能讓烏克蘭的這幫極端主義分子自詡為勝利者。

否則,他們會繼續推動俄烏關係朝着崩盤的方向走,俄烏戰爭不僅會有第一次,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拜登糾結俄烏輸贏,美國霸權走到盡頭,中國「搶走」美國軍火生意 - 天天要聞

這不是大俠聳人聽聞,如果將2022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視為2014年爆發的頓巴斯衝突的延續的話,目前的這場戰爭實際上可以稱為「第二次俄烏戰爭」了。

家大業大的西方國家,顯然也支撐不起過幾年就來一次全面開打的局部戰爭。

正如同那句著名的喜劇台詞說的那樣: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從這個角度,諸位可以回頭看看,一場俄烏戰爭就已經讓西方的部分關鍵物資庫存告警,是否可以說,在這場戰爭之中,表現「菜」的是否不僅僅有俄羅斯,西方的表現也有「菜」的成分呢?

諸位怎麼看?

美國霸權要在俄烏戰場上壽終正寢

香港部分媒體16日刊發的文章觀點跟大俠差不多,那就是白宮方面再這麼「作」下去,美國霸權是真的要壽終正寢、「洗洗睡了」。

17日,我外交部正式確認了我國領導人將要在20日之後開啟對俄羅斯的國事訪問的消息。

這一消息,引爆了西方媒體的焦慮。

西方媒體認為,此前中國提出了俄烏重回對話渠道的十二點建議,同時又成功斡旋了伊朗和沙特之間的政治和解,那麼此次中國領導人訪俄,可能意味着中國將會在俄烏衝突問題上發力。

拜登糾結俄烏輸贏,美國霸權走到盡頭,中國「搶走」美國軍火生意 - 天天要聞

如果在中國的努力下,俄烏局勢朝着和平方向邁出了階段性的一步,那這毫無疑問是朝着西方國際集團狠狠扔出的一把「軟刀子」——自詡為世界領導的西方,自以為能夠代表國際社會的西方,在推動和平問題上一無是處,最終還是要靠被他們排擠打壓的中國來解決問題。

如果上述設想實現,對於美國霸權的權威性而言,將是又一次重大的削弱。

大俠要強調的是,中國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揮巨大且關鍵的影響力,不是簡單的中國是大國所以能有如此表現可概括的。

以沙特和伊朗的和解為例,中國起到了從經貿兜底到政治保障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中國強大的製造業能力以及與沙特之間的密切合作關係,讓沙特方面看到了「海灣地區失去石油」之後沙特依舊可擁有的廣闊發展前景。

其次,中國與伊朗之間的外交和經濟上的親密關係,讓伊朗放心大膽的在中國的推動支持下去主動接觸沙特。

最後,中國是個可信的第三方,或許目前沙特和伊朗方面高層還是缺乏高層互信,但他們卻十分相信中國,並且以此努力恢復雙方之間的高層互信。

拜登糾結俄烏輸贏,美國霸權走到盡頭,中國「搶走」美國軍火生意 - 天天要聞

沙特與伊朗之間的矛盾起源非常複雜,雙方甚至中途訴諸以暴力手段,但最終結束衝突的仍然是對話,而不是靠戰場上的一決雌雄。

反觀當前的俄烏戰場,無論是被西方國家寄予厚望的烏克蘭新軍的反攻,還是莫斯科方面以拖待變的戰爭持續化戰略,都不是最佳的策略。

俄烏雙方在不斷付出聲明的代價,西方也在這場賭博之中付出了太多的成本以至於目前無法計算到底誰輸誰贏。

想打亂中國發展進程,美國卻削弱了自己

那麼延續這個思路下去,大俠要拋出一個問題。

如果俄烏衝突的持續已經讓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感覺到自己有點「耗不起」了, 那麼白宮耗不耗得起跟中國的博弈甚至是衝突?

從2018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發起的各方面的挑釁,不僅打亂了中國的發展進程,也削弱了自己

而目前的美國經不起這種自我削弱了。美國當前面臨畸形的高通脹和巨大的國計民生問題,美國應該更好的加強自己的財政健康程度,這使得美國無法應對國內諸如控槍問題、毒品問題和基礎設施退化問題。

拜登糾結俄烏輸贏,美國霸權走到盡頭,中國「搶走」美國軍火生意 - 天天要聞

類似的「削弱敵人同時削弱自己」的例子在美俄關係上也有集中體現。

美國扔出了號稱「金融核彈」的金融制裁,以為能夠一舉扳倒俄羅斯,而事實卻是這個所謂的「金融核彈」炸俄羅斯的效果比較有限,卻對美國的可信度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結果,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認定美國不可靠,金融市場上的人民幣的表現一路走高。這表明,世界上的多數國家都在為可能的自己遭受美國方面的無理制裁未雨綢繆做着準備。

令美國沒有想到的是,當俄羅斯的政治精英對華盛頓不再抱有幻想的時候,俄羅斯甚至敢於將自己外匯儲備之中的美元儲備「清零」——當前俄羅斯對外貿易超過一半改用人民幣結算。

可以說,美國向俄羅斯扔過去的大石頭,最終也砸到了自己的腳。

無論美國政府如何宣揚自己是勝利者和領導者,但美國自己出具的相關數字卻不會為美國霸權的下滑做粉飾——2024年的美國聯邦預算之中,超過25%是赤字,不足七成的才是聯邦收入。

是個明白人都看出來,寅吃卯糧的美國再這麼下去,恐怕是真的要關門大吉了。

拜登糾結俄烏輸贏,美國霸權走到盡頭,中國「搶走」美國軍火生意 - 天天要聞

跟美國內政一樣糟糕的是,目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對美國說「不」了——俄羅斯,甚至是美國曾經的親密夥伴沙特。

在這種國際大氣候下,大俠看到的不是銳意解決自身問題實現「中興」的美國,而是一個自己一身沉痾痼疾還叫囂着要在台海跟中國掰手腕的美國。

不解決目前的財政危機,美國如何支撐下一次的大規模海外戰爭呢?

可惜在拜登政府精心編造的謊言下,美國民眾還沒有認識到,俄烏衝突他們本可以不參與,台海問題他們也本可以不管,美國本可以更多的管自己而不是插手他國。

可能等到有一天,美國民眾會意識到《阿房宮賦》之中的那個「秦人不暇自哀」的道理,但一切為時已晚。

中國「搶走」美國的軍售和地位

美國的困境還在延續,美國中央司令部16日指出,就目前美方掌握的信息看,越來越多非洲原本親美親西方的國家,開始向中國而不是美國採購武器裝備。

對此,華盛頓又陷入了新一輪的擔憂情緒之中。

儘管中國對外軍火輸出的附加條件接近於0,但軍火貿易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讓美國擔憂,中國不但會「搶走」美國在非洲的軍火生意,還會「搶走」美國在非洲的地位

拜登糾結俄烏輸贏,美國霸權走到盡頭,中國「搶走」美國軍火生意 - 天天要聞

如果一個非洲國家裝備的全部是「中式裝備」,那麼出於國防安全上的考慮,這些國家會自發的在政治問題上更多的考慮選擇與中國合作。

按照這個邏輯繼續推導,美國在非洲的利益可能就要「涼涼」了。

如果非洲國家採購了在美方看來「過多」的中國裝備,那麼這些國家不僅會主動加強與中國之間的合作,也會主動削弱與美國之間的合作甚至拒絕與美國進行合作。

情況都嚴峻到這個份兒上了,美國方面的一些說辭讓大俠覺得搞笑。

五角大樓方面認為,如果一個非洲國家採購了中國裝備,美國最好就不要給這個國家提供美國設備了——因為絕對不能讓中國的設備進入美國的裝備網絡之中,這可能導致機密信息「泄密」。

好嘛,問題出現了不想着怎麼解決問題,先着急炒作「中國抄襲論」的調調,如此作派,怎能成事呢?

大俠要說兩點。

首先,這些非洲國家為什麼選擇進口中國裝備,美國人很有可能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當前非洲國家迫切需要強化國防,但主要精力在支持烏克蘭的美國不能迅速拿出產能滿足這些國家的需要。

進一步,美製武器昂貴的「名聲」國際共知,非洲國家家業有限,不選你美國貨很正常。

說到底是華盛頓自己玩脫了。

其次,中國賣武器沒有附加條件,產品便宜皮實耐用,同樣的價格更好的性能更大的使用空間。

非洲國家選擇中國是純粹的市場行為。

拜登糾結俄烏輸贏,美國霸權走到盡頭,中國「搶走」美國軍火生意 - 天天要聞

一向自詡為自由市場維護者的美國,當客戶買他國產品的時候就不尊重市場規則了,吃相難看至極。

從過去的珠海「防務展」上我國展示的外貿武器系統來看,我國的軍工製造能力可以完全滿足一個中等國家從低端到高端,從現在到未來的所有裝備需求。

對此,大俠要說一句。

歡迎非洲朋友們採購中國裝備,中國裝備不僅能保護你們現在,更能保護你們未來。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雷軍官宣小米YU7發佈時間 - 天天要聞

剛剛,雷軍官宣小米YU7發佈時間

剛剛,雷軍發佈微博稱小米戰略新品發佈會,定在5月22日晚7點。他表示,這次重磅新品特別多:手機SoC芯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首款SUV小米YU7等。圖源:雷軍微博此前,2025上海車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小米SU7、SU7 Ultra參展,YU7並未參展,因此有傳言稱「小米YU7推遲發佈」。對此,4月...
印巴之戰是中國武器封神之戰,4國或搶購華武器 - 天天要聞

印巴之戰是中國武器封神之戰,4國或搶購華武器

印巴之戰,不僅是中國武器封神之戰,也折射出來了未來戰爭的特點。美國媒體也發現了不對勁,這4個國家或許要搶購中方的武器。 5月7號,印度空軍發起了對巴基斯坦境內目標的偷襲行動,不料被巴軍發現....
央視首次曝光殲35,中國航母最強搭檔果然是它 - 天天要聞

央視首次曝光殲35,中國航母最強搭檔果然是它

中國航母的最強搭檔是誰?真會讓航母的戰鬥力暴增200%? 印巴這一次衝突,讓中國製造的殲10CE戰鬥機一戰成名,全球無數目光都緊盯中國戰機。以前大家只覺得中國戰機紙面數據很牛,沒有實戰作為....
6枚導彈,打掉印度24億美元,印方反手炸中資大壩 - 天天要聞

6枚導彈,打掉印度24億美元,印方反手炸中資大壩

印巴前些日子爆發了猛烈的空戰,印度偷襲失敗,被巴基斯坦打了一個5:0,印度損失了5架戰鬥機,這5架戰機都是印度從外國購買的,可不便宜,導致印度損失了超9億美元。另外,巴基斯坦還發動了反攻,使用梟龍戰....
俄羅斯軍事專家:「印度的慘敗,開啟了中國新一輪國運大爆發」 - 天天要聞

俄羅斯軍事專家:「印度的慘敗,開啟了中國新一輪國運大爆發」

同樣是大國,同樣經歷坎坷,中國穩步邁向世界中心,印度卻像被下了「國運魔咒」,次次關鍵時刻掉鏈子。更詭異的是,從尼赫魯到莫迪,印度兩次被視為「豪賭國運」的戰略動作,本想絆倒中國,結果卻陰差陽錯地為中國贏得了和平發展的黃金窗口,甚至襯託了中國的
知知早新聞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黃果樹水簾洞將臨時封閉;AG600「鯤龍」批生產首架機完成試飛 - 天天要聞

知知早新聞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黃果樹水簾洞將臨時封閉;AG600「鯤龍」批生產首架機完成試飛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2025年「5·19 中國旅遊日」貴州分會場系列活動今日啟幕第三十五次全國助殘日主題宣傳活動在築舉辦貴州民族團結大巡遊昨日精彩上演早上好!每天3分鐘知貴陽 看天下今日關注https://zzgy.gybtv.cn/pages/2024/08/09/331c1f9094b24b26a8df77a69919d7
俄羅斯解密檔案-1969年蘇軍在珍寶島失利的教訓總結 - 天天要聞

俄羅斯解密檔案-1969年蘇軍在珍寶島失利的教訓總結

邊防戰士在珍寶島。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為卡爾加里小虎原創作品,僅在頭條號發表,現已開通全網自動維權,謝絕任何形式的搬運抄襲,轉發請註明出處!1969年3月2日至17日,蘇聯軍隊入侵中國領土珍寶島,並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開火,中國邊防軍奮起反擊
總台記者觀察丨英國「脫歐」後英歐首辦峰會 聚焦防務、貿易等問題 - 天天要聞

總台記者觀察丨英國「脫歐」後英歐首辦峰會 聚焦防務、貿易等問題

當地時間5月19日,英國將與歐盟在倫敦舉行自英國正式「脫歐」以來的首場雙邊峰會。在當前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和安全格局面臨諸多挑戰的背景下,這場峰會備受外界關注。雙方在本次峰會上各自主張如何?能否就各自的關切達成一致? 英歐計劃發表聯合聲明 協調外交立場總台記者 陳林聰:此次峰會媒體最關注的焦點是雙方計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