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場態勢圖
俄烏衝突已持續222天。烏軍的反攻並沒有停止的跡象。利曼包圍圈中的俄軍已被全部肅清,烏軍正與俄軍在附近的北頓涅斯克門戶克里米納進行交火。據最新報道,俄軍有放棄里米納的跡象。赫爾松方向上,有消息稱烏軍已突破杜德恰尼防線,正在向縱深挺近,形勢對俄方十分不利。扎波羅熱、庫皮揚斯克、利西昌斯克、頓涅茨克等方向上的戰線變化均不大。
俄羅斯國防部戰報:在過去的24小時里,烏軍共損失78輛坦克與裝甲車輛、 8架無人機、2門身管火炮與火箭炮、101輛各型車輛被摧毀。
俄軍在靠近哈爾科夫辛科夫卡和彼得羅巴甫洛夫卡定居點的庫皮揚斯基方向,對烏軍第92和第14機械化旅進行了導彈攻擊,消滅100多名烏軍和12件軍事裝備。
俄空天軍在頓涅茨克利曼方向,對烏軍實施空襲,消滅烏軍200多人,受傷320人,10輛坦克和25輛步兵戰車被摧毀。
烏軍包括兩個坦克營在內的六支部隊,向達維多夫布羅德定居點方向發起進攻。與此同時,烏軍兩個加強營戰術小組向俄軍在布魯斯金斯科耶和科斯特羅姆卡定居點發動了攻擊。由於俄軍頑強的防守和兇猛的火力,烏軍進攻最終被挫敗,全部損失包括31輛坦克、78個特種裝備和超過240名烏軍士兵。
俄軍在尼古拉耶夫-克里維伊方向摧毀了43輛烏軍坦克、89件其它軍事裝備,消滅烏軍400多人。
俄空天軍在9月29日的一次精確打擊中。包括外國顧問在內的超過35名烏克蘭安全局人員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烏克蘭安全局大樓內被消滅,另有40人失蹤。
俄陸軍航空兵、導彈部隊和炮兵在一天內摧毀了烏軍51個炮兵陣地以及178個人員和軍事裝備集結地。
俄軍襲擊了烏軍第46空中機動旅在克爾森地區貝拉亞·克里茨薩村附近的指揮觀察所,第128山地突擊旅在克爾森地區阿爾漢格爾斯科耶村附近的臨時部署點,第14機械化旅在哈爾科夫州德烏雷什納亞區和庫特科夫卡定居點的臨時部署點,以及烏國民自衛軍第9團在扎波羅熱的訓練基地。在哈爾科夫等地的7個烏軍彈藥庫被摧毀。在赫爾松的1個S-300防空導彈制導雷達被摧毀。
俄防空系統在頓涅茨克的奧爾金卡、諾佩特里科夫卡、基里洛夫卡等地擊落8架烏軍無人機。
烏克蘭國防部消息:在過去的24小時里,俄軍共損失23輛坦克、26輛步兵戰車、12門火炮與火箭炮、1架直升機、6架無人機、10輛各型軍用車輛等裝備,以及500多名軍人。
據烏克蘭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消息,過去一天,俄軍發射了4枚導彈,實施了16次空襲,對烏境內的軍事和民用設施進行了75次火力打擊,還使用伊朗製造的「見證者-136」無人機對烏克蘭基礎設施進行了攻擊。
比洛霍里夫卡、巴赫穆特、克拉斯諾霍里夫卡等地超過30個定居點遭到俄軍襲擊。
烏軍擊退了俄軍在科扎查羅潘、巴赫穆茨基等地的進攻。烏空軍在過去24小時內進行了29次對地打擊。22個俄軍武器和軍事裝備集中區以及6個防空導彈陣地被摧毀。烏防空部隊擊落俄軍無人機2架。
▲頓巴斯戰場態勢圖
▲烏克蘭南線戰場態勢
▲烏軍收復赫爾松地區有着西瓜之鄉美譽的索科里夫卡
▲盧甘斯克州州長海代宣布,「利曼解放後,下一步可能是克里米納,然後可能是『三角』地帶——北頓涅茨克、魯比日內、利西昌斯克。」
▲美國政府公布的,截止自9月28日,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清單
▲據不完全統計,烏軍開戰以來共繳獲俄軍2017台武器裝備
▲德國國防部部長克里斯蒂娜·蘭布雷希特近期秘密訪問了烏克蘭敖德薩。並會見了烏克蘭防長列茲尼科夫。
▲利曼失守後,俄羅斯車臣地區領導人卡德羅夫敦促莫斯科考慮在烏克蘭使用低當量核武器
▲卡德羅夫近日批評了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和中部軍區司令拉平,他將利曼的損失歸咎於此二人
▲10月1日,在俄羅斯頓河畔羅斯托夫、喀山、塞瓦斯托波爾和聖彼得堡舉行了慶祝頓涅茨克等四地加入俄羅斯聯邦的音樂會
▲克里米亞地區動員起來的老兵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稱支持烏克蘭,但不會讓北約成為衝突方
德媒:德國在特別行動之前就向烏克蘭提供情報
德國《時代周報》報道稱,德國聯邦情報局一直在向烏克蘭提供衛星圖像、無線電和電話攔截數據。
文章作者稱,德國總理朔爾茨說過要向基輔提供便攜式防空導彈、彈藥和其他一些武器,但未提到過情報。
在危機爆發之前的幾個月,德國情報部門就加強了與烏克蘭的聯絡。基輔從柏林獲得了衛星圖像、無線電和電話攔截數據。與此同時,文章指出,與英國和美國不同,德國提供的並非實時情報數據。
半個月打光3萬發炮彈 美媒:美歐可援烏武器庫存即將耗盡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28日報道,在美國武器行業,155毫米榴彈炮——目前在烏克蘭戰場上使用的一種遠程重型火炮——炮彈的正常生產水平是每年大約3萬發,而烏克蘭軍人大約兩周內就打光了這麼多炮彈。美國國防大學副教授兼高級軍事研究員戴夫·德羅什說:「我非常擔心。除非我們有新的生產線,否則我們將沒有能力向烏克蘭人供貨。」
報道稱,歐洲援助的彈藥庫存也在走低。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本月早些時候說:「大多數(歐洲北約)成員國的軍備庫存即使還沒有耗盡,消耗比例也已經很高了,因為我們一直在向烏克蘭軍隊供應。」
基辛格警告美國:這不明智
據俄衛星通訊社10月1日報道,針對烏克蘭打算加速加入北約一事,99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9月30日發出警告稱,把烏克蘭納入北約並不是個明智的做法。
「在柏林牆倒塌後,最基本的挑戰出現了......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美國當時試圖將整個地區(東歐)納入自己領導下的戰略體系,沒有例外。」基辛格說,「我認為對美國而言,試圖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不是一項明智的政策。」
基辛格警告說,緊張局勢可能會朝着核衝突的方向加速發展。基辛格認為使用核武器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他同時稱,一旦俄羅斯意圖發起核衝突,美國和北約應當阻止俄羅斯實現目標。
布林肯公開稱「北溪」管道爆炸是「巨大的機會」
據美國務院官網實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加拿大外交部長喬利當地時間9月30日在華盛頓舉行記者會。
在談及「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事件給歐洲能源供應帶來更大壓力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透露,美國已大幅增產,向歐洲提供液化天然氣等能源。他還直白地指出,當前形勢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可以藉此「一勞永逸地」消除(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目前,俄羅斯方面指控美西方國家製造了破壞「北溪」管道的事件,俄方官員稱「已掌握西方參與北溪事件證據」,俄總統普京更是指出「誰受益就是誰幹的」;美國則由總統拜登領頭,聲稱俄羅斯「散布虛假信息和謊言」。」
中國媒體:北約關於「北溪」緊急事件的聲明旨在遏制俄羅斯
據《環球時報》報道,北約關於「北溪」和「北溪 2 號」緊急事件的聲明表明,北約意在洗清自己對爆炸的責任,並佔據道德高點,以繼續努力實現遏制俄羅斯的主要戰略目標。
該報援引中國專家的觀點稱,北約的聲明發聲發得太早了,因為真相尚未揭示。
文章指出:「管道泄漏不僅是能源問題,也是政治角力。歐洲,尤其是德國,需要明白被美國利益束縛的他們,在與俄羅斯談判中失去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