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就在東線戰場連續出現危機的同時,南線俄軍再次遭到打擊。烏軍突然對第聶伯河西岸赫爾松俄軍發動突然打擊。
這一次,烏軍沒有正面突擊俄軍堅固設防陣地,而是繞到了俄軍在北面的側後方向,集結4個機步營和1個坦克營100多輛坦克裝甲車發動突然的尖刀突襲,打得俄軍措手不及。烏軍一天前進30公里,赫爾松北線俄軍有點兵敗如山倒的意思了。
烏軍在這一區域的進攻可以威脅到長期在正面布防的俄軍主力側後方。這就是直拳打不開,換成擺拳攻擊了。 從赫爾松州北線到赫爾松城就只有100公里,烏軍已經前進30公里,如果再前進幾公里,俄軍後方補給站和機場就要進入海馬斯可以有效打擊距離。
到時候,海馬斯不僅可以打擊第聶伯河大橋,就連在大橋後方的俄軍補給站和機場都可以打擊。開設更多教學點給俄軍上課。
烏軍這是整大活了,突然出動主力發動裝甲集群側翼穿插突襲。對於烏軍來說,這真是「火線千里泛起霞光,響起進軍號角多響亮。連隊前飄揚着軍旗,號召我們奔向決戰場。伴隨軍旗,戰勝考驗;伴隨軍旗,贏得榮光;高舉着這神聖的軍旗,一直奔向勝利的廣場。為了祖國,踏上征程,士兵的名譽就在閃光芒。」
但是,烏軍這一波突襲可以說是危險至極。因為,烏軍現在還只能打出一個很窄的突破口,一旦河對岸俄軍重炮和火箭炮部隊開始猛烈轟擊,就有遭到重創的危險。
因此,烏軍這種快速突破不能停頓,一旦停頓下來,俄軍炮兵就要開始發威了。對處於靜止狀態的烏軍裝甲部隊進行毀滅性打擊。但是,烏軍如果保持前進,俄軍炮兵缺乏遠程打擊移動目標能力,烏軍反而更安全。
同時,烏軍二線部隊和炮兵部隊要能夠迅速跟進,佔據陣地防止俄軍反擊。烏軍和俄軍最大的差距,就是俄軍的陣型和補給存在嚴重問題。
俄軍整個分散在1000多公里的一字長蛇陣當中,而且首尾不能相顧。同時,整個後勤運輸線非常漫長。而烏軍處於內線作戰在南線背靠尼古拉耶夫-敖德薩,在頓巴斯背靠第聶伯羅,在北線背靠哈爾科夫。
同時,美國和北約援助了大量軍裝食品急救包和糧食彈藥。因此,烏軍在後勤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俄軍則比較混亂,首先是現在,在俄羅斯內部派系鬥爭比較激烈。
俄羅斯國防部系統,國民近衛軍系統,烏東武裝的盧甘斯克,頓涅茨克系統,還有車臣武裝,普京親自指揮的親軍瓦格納集團,都屬於不同的指揮體系,後勤體系和晉陞體系。相互之間矛盾很深,現在已經開始公開甩鍋對罵。
而在前線,更是後勤保障三六九等,俄羅斯國防部下屬陸軍和傘兵都是獨立軍種,是不同待遇。陸軍下面的近衛部隊和普通部隊又是不同待遇。而且,那些志願兵,烏東民兵,車臣武裝和瓦格納武裝又是不同的待遇。
整個部隊保障和工資待遇都是三六九等,很多人吃得多拿得多,但是出工不出力。有的部隊吃得差拿得少,但是又要天天打頭陣。只要烏軍有足夠的情報,知道俄軍具體部署,各種不同部隊的分佈,就可以找到俄軍的薄弱環節,集結主力打一波突襲。
同時,烏軍敢於這麼冒險突擊就是要在俄羅斯數十萬動員兵和預備役進入戰場以前,儘可能奪取更多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