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據法國《費加羅報》近日報道,中國在過去十年大力推進國防建設,使得中國擁有了僅次於美國的海上軍事力量,加拿大國防部長安南德和和法國海軍參謀長范迪亞上將公開表示:中國的海上軍事力量將會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將自身的勢力從太平洋擴張到大西洋。
根據法國海軍參謀長范迪亞上將的說法,如果中國海軍依然保持現有的發展速度,2030年時中國海軍的總噸位將會達到美國海軍的2.5倍。范迪亞上將還在法國國民議會國防軍事聽證會上發出警告:中國正在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規模最大的海上軍備建設。只有整個西方國家之間團結協作,才能確保在對抗中國海軍的競爭中取勝。
實際上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裏,中國海軍經歷了一個厚積薄發的階段。我們不可否認中國海上軍事力量在2010年前相較於西方國家確實很落後,這是因為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海上軍事力量一直不是中國所重點發展的對象。因為海軍本身就是一個投入周期漫長、回報同樣也漫長的軍種。加上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一個以陸權為主的國家,因此海軍在2010年前並不是中國所發展的重點。但是以2010年為分界線,中國海軍在2010年之後卻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尤其是以055型驅逐艦和「福建」號航空母艦的服役為標誌,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和技術水平已經無限接近於當今海上第一軍事強國——美國的水平。
在佩洛西竄訪台灣之後,中國圍繞着整個台海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但是縱觀解放軍的這次軍事演習,依然是以岸基航空兵和岸基遠程彈道導彈為主。這是因為中國的國防建設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圍繞着反介入/區域拒止這個目標來進行的,根本上就是為了防止美國武力干涉中國收復台灣為目標而建設的。解放軍列裝了東風-21D、東風-26以及東風-17等一系列先進武器,但這些裝備都是屬於防禦震懾性武器,這說明中國如今的軍備發展依然是以增強國防實力、保障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為主,中國並沒有擴張的野心。同樣的道理,中國發展海軍也是為了保障自己的海上權益,尤其是海上貿易生命線的安全,中國發展海軍的目的與美國截然不同。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海上軍事力量建設往往要經過近百年的沉澱,「百年海軍」的說法也正是由此而出現的。中國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始對先進導彈驅逐艦、航空母艦等先進海上主戰裝備進行了預研。以航空母艦為例,「墨爾本」號航母讓中國認識到了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器等先進技術的影響。「瓦良格」號航母的回國,更是讓中國第一次有了實踐自身技術和經驗積累的機會。「山東」號航空母艦、「福建」號航空母艦以及055型大型驅逐艦的出現,本身就是中國所積累的技術和實踐相結合的成果。這使得中國在除了反介入/區域拒止軍事體系以外,第一次擁有了將美國海軍拒之於門外的能力,說白了還是以防禦為主。
而中國在佩洛西竄訪台灣這一事件中,強硬且又堅決的反制措施,甚至引起了美國這個全球霸主的不適應。因為中國的反制措施展現出了目前中國海上軍事力量對於台海地區的絕對控制力,美國的里根號航母甚至一度連夜後撤數百公里。之所以這樣,一方面是因為美國並不願意在台灣問題上進一步刺激中國。因為美國國內現階段極高的通貨膨脹水平,使得美國在消除通脹方面有求於中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國已經開始避免在第一島鏈乃至整個西太平洋區域內與中國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中國海上軍事力量的不斷提升。對於法國等歐洲國家而言,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親密關係,使得他們十分擔心中國海軍將自身勢力擴展到大西洋。但是無論是英國、法國還是德國,這些重要的西方國家已經無力單獨面對蓬勃發展的中國海軍。以英國皇家海軍為例,他們引以為傲的45型驅逐艦不僅在技術指標上落後於中國的052D驅逐艦,甚至在數量上同樣也落後於中國海軍。
而俄羅斯在北約東擴問題上與西歐等國家之間的矛盾,以及西歐國家一直以來在台灣問題上對於美國的支持,都讓西方列強擔心中國有可能藉助俄羅斯海軍的力量和經驗進入到大西洋。加之中美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分歧,法國這個在軍事上具有相當獨立性的北約成員國的海軍參謀長上將,才會試圖團結整個歐洲的力量來預防中國海軍。因為他們很清楚,西歐諸國都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幫凶。
總的來說,在冷戰結束以後,西歐各個主要國家的國防建設幾乎都陷入了停滯階段。但是隨着中國海上軍事力量的發展,曾經作為美國霸權主義幫凶的西歐諸國都十分懼怕中國對於其的清算。而且在西歐各個主要國家的海上軍事力量都無法單獨面對中國海軍的情況下,法國海軍上將才會提出整個西方團結起來的說法。如果說整個歐洲在團結起來的情況下,幫助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向中國施壓。那麼歐洲自然也要面臨來自中囯強硬且又堅決的反制措施,這不僅不利於中歐未來的發展,也不利於未來整個歐洲的和平與穩定,因此整個歐洲應當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明辨是非,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歐關係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