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2022年07月14日12:58:09 軍事 1385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病逝於台灣,但他在離世前,仍還在為了當時的局勢考慮,並且做了不少「安排打點」。

蔣介石在臨終前,曾特意喚來兒子蔣經國,吩咐叮囑了關於囚禁張學良的事宜,並告訴蔣經國四個字,讓他牢記於心。

此次談話讓蔣經國意識到,蔣介石直到臨死之際,都視張學良為猛虎,實際上,早年的張學良確實算得上猛虎,但此時的蔣、張二人都已年老,蔣介石依然決定囚禁張學良,其中原因着實耐人尋味。

後來,宋美齡得知了蔣氏父子談話的內容,知道了他們談及關於張學良的話題後,情緒不受控制,潸然落淚。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宋美齡)

蔣介石臨終前究竟談及了關於張學良的什麼話題,以至於讓宋美齡聽後潸然落淚?

蔣、張、宋三人之間,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情緣糾葛呢?

【蔣介石為何至死都要軟禁張學良?】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們或許知道,張學良的後半生有長達54年的時間,都被蔣介石軟禁着,即便是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也沒有機會脫離苦海。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能讓蔣介石決意囚禁張學良五十多年?

想要搞清楚這一點,就不得不從二人的關係談起。

起初,蔣介石和張學良二人的關係可謂「情同骨肉」:二人相識的時候,雙方都是年輕氣盛、意氣風發的有志之人,在才能和志向上,二人對彼此都十分認可。

又因為張學良在父親張作霖去世後,效忠於蔣介石,於是乎,在長期的接觸下,蔣、張二人建立起了不淺的交情。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張學良)

1930年,軍閥閻錫山馮玉祥等人聯合地方勢力,試圖藉助武力拿下蔣介石,面對此情勢,蔣介石任命張學良以要職,欲藉助張學良之力抵抗敵軍。

後來,在張學良的全力支持下,閻錫山等人最終未能成事,而蔣介石和張學良的關係也因此更進一步,只不過,他們之間的觀念分歧很快就體現了出來,而二人的關係升溫也戛然而止。

當時,由於日軍侵華勢頭強盛,民族正處於危難之際,大敵當前,此時的蔣介石面臨著一個問題:是否決定國共兩黨合作抗日?

用現在的眼光看待這件事,外敵入侵,自然應該先御外敵,但蔣介石秉持着「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認為眼下更棘手的問題不在於日軍,所以並不願意「聯共抗日」。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蔣介石)

張學良和蔣介石的看法截然相反:他主張積極抗日,並且極力希望蔣介石能夠看清大局,出兵對抗日軍,但在了解到蔣介石的想法後,張學良認為「如果不能聯共抗日,民族必將滅亡。」

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張學良決定與另一位主張抗日的將領楊虎城站在同一陣線,欲以武力強迫蔣介石抗日,於是後來,二人聯合發動「兵諫」,「西安事變」就此爆發。

後來,西安事變匆匆落下帷幕,只不過,雖然蔣介石接受了抗日,但卻在心中記恨起了那個起兵逼迫他、囚禁了他13天的張學良,而此時的張學良還不知道,籠罩他餘生的噩夢即將襲來。

實際上,張學良對蔣介石本無敵意,對蔣介石的所作所為都只不過是為了抗日大業,所以在事情平息過後,張學良便力排眾議,表示要釋放蔣介石,並且堅持要護送蔣介石回南京。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張學良)

蔣介石表面上一如既往,和張學良稱兄道弟,可在張學良的護送下,抵達目的地後,蔣介石便展露出另一副面孔:以各種由頭拘留他,甚至設計往他頭上「扣帽子」。

張學良怎麼也沒想到,蔣介石會突然翻臉不認人,但此時的他無力反抗,最終在蔣介石的精心安排下,開始了長達五十四年的囚禁生活。

其實,從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蔣介石的性格特點,但蔣介石之所以會囚禁張學良多年,不僅僅是因為此事的緣故,更多的是他擔心曾經的東北王一朝反撲,東山再起,再度成為自己的威脅。

所以,即便是在自己臨終之前,蔣介石也要在蔣經國處再「加一道鎖」,以防止張學良被釋放。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蔣經國)

只不過,蔣介石不曾知道的是,自己對待張學良的舉動,真真切切地傷到了自己的夫人宋美齡的心,甚至宋美齡在得知蔣介石對蔣經國的囑咐後,還曾一度落淚。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宋美齡為何會因為蔣介石不放張學良而感傷落淚呢?

【蔣介石不放張學良,宋美齡為何感傷?】

宋美齡之所以潸然落淚,都基於和張學良之間的深刻感情。

原來,宋美齡和張學良很早之前就相識了,而且兩人的關係非比尋常,可謂是摯交好友,而談起張學良和宋美齡的關係,就不得不追溯到二人第一次見面的場景。

據張學良回憶,他和宋美齡的初識,源於一場雞尾酒會。

1925年6月14日,張學良在一場酒會中一眼就看到了「風情萬種」的宋美齡,他說宋美齡當天身着旗袍,氣質出塵,在人群中十分惹眼,後來從胡漢民口中得知,她就是宋慶齡的妹妹,於是便想認識對方。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張學良)

「原來是中山先生的妻弟宋小姐…」

這一句略有「攀親」之感的開場白,引起了宋美齡的注意。

「多謝少帥盛情。」

就這樣,二人在閑聊中暢飲,逐漸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而在酒會過後,二人又參加了樓內舞廳的拉丁舞晚會,這次邂逅,給雙方都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後來,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張學良時不時會約宋美齡出去遊玩,還會給宋美齡攝像,兩人的相處模式頗有戀愛之意,只不過,兩人最終並未成為情侶。

或許有人覺得惋惜,有人覺得僭越,但他們二人最終只是朋友,而且是惦念終生的摯交,這也是這份感情的特殊和珍貴之處。

後來,「宋小姐」搖身變成「蔣夫人」後,二人的關係也一如往昔。

不過,這份友誼卻在蔣介石的影響下,不能長久相伴。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宋美齡)

在西安事變爆發後,宋美齡曾聯繫過張學良,並親自前往西安與張學良商談蔣介石之事,最終張學良經不住宋美齡的軟磨硬泡,答應親自護送蔣介石。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張學良執意護送蔣介石,當中也有宋美齡的「功勞」,而宋美齡後來得知蔣介石出爾反爾,將張學良扣押後,對蔣介石深感失望,並且當著蔣介石的面大哭。

其實,宋美齡心中難免也會有愧疚之意吧?

或許是這份愧疚一直撓着宋美齡的心,總而言之,張學良最終保住性命,當中必然是有宋美齡求情的緣故在的。

不管怎麼說,宋美齡為了張學良跟蔣介石求情,並且取得了成效,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後來,即便張學良被囚禁,宋美齡也和他保持着聯繫。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據記載,張學良的一生中留下的可供考究的書信起碼有500封,而在這五百多封信件中,有一百多封都是和宋美齡聯繫的。

這些信件的內容大多是探討藝術、宗教、生活,甚至還會互送節日祝福,風格豐富多變——雖然張學良也和很多人有過書信聯繫,但文字間的話風沒有和宋美齡傾談時那樣輕鬆、真摯,足以可見宋美齡和張學良之間的深厚友誼。

除了日常交流外,宋美齡還會給張學良捎帶一些日用品和小禮物,而且在張學良被囚禁期間,對張學良多加保護,張學良後來自己都說過,他是因為蔣夫人才保住了一條命。

時間轉瞬即逝,一眨眼的功夫幾十年過去了,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離世了,但在那之前,他還不忘那個被他囚禁的張學良,還要用一句「不可放虎」對張學良再下一道禁閉令。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蔣介石)

後來,宋美齡無意得知此消息後,不禁潸然淚下:她一方面想到自己的丈夫這麼多年還不忘當年的事情,始終耿耿於懷,另一方面想到自己的好友還要備受煎熬、不得自由,一時間,複雜的情緒交織佔據了她的心。

或許有網友不理解:

即便宋美齡和張學良是好友,即便蔣介石臨終之前叮囑兒子,切不可放虎歸山,宋美齡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便情難自持,潸然落淚,是不是有點不合時宜?

這會不會讓人懷疑宋、張二人的關係是否「正常」?

【宋美齡和張學良究竟有何深層關係?】

實際上,張學良曾經說過一句話:

「她當時還沒有結婚,如果自己沒有太太的話,肯定會追她」。

由此可見:張學良對宋美齡是有好感的。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圖為宋美齡的攝影照片)

雖然宋美齡曾為了張學良囚禁之事跟蔣介石求情,二人還在囚禁期間有過感性的書信往來,但歷史沒有假設,張學良有自己的太太于鳳至趙四小姐,宋美齡有蔣介石,二人的關係止步於好友,也絕無僭越的可能。

張學良在《世紀行過——張學良傳》中曾說道:「我認為蔣夫人是我的知己」,而且他也曾感慨:

「宋美齡活着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發乎於情止乎於禮,這樣一段珍貴的友情,二人都很珍惜,所以宋美齡才會如此惦念。

或許,是感慨蔣介石「當初承諾不會對張學良有所動作」的出爾反爾,或許是感傷張學良餘生仍然要困於苦難煎熬之中,宋美齡當時的情緒究竟如何,誰又能論斷呢?

後來,晚年的張學良雖然多次尋找機會證明自己,再不復當年的雄心壯志,但還是深受桎梏之苦,直到1990年,局勢發生變化後,張學良才得以重獲自由。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只不過,那時候已經步履蹣跚的他,再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而主張積極抗日、渴望民族復興的他,沒能親眼見證抗日戰爭的勝利,無疑是一種遺憾。

在重獲自由後,張學良於1995年移居到了美國,直到2001年10月14日,彼時已經101歲的張學良病逝。

宋美齡在得知張學良病逝的消息後,十分悲痛,一個人沉默良久,據旁人回憶,當時她就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裡,沒人知道她在想什麼。

由於當時宋美齡年齡很大了,行動不便,所以她託人送了一個花環,在張學良葬禮那一日獻於靈前,那花環上赫然寫着八個大字:「送張漢卿先生運行」。

宋、張二人橫跨多年的友誼,隨着這八個字而消逝,但這份純粹而獨特的情感,是兩個人人生中不可磨滅的一段緣分。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而在張學良去世兩年後,2003年10月24日,宋美齡也離世了,享年106歲,隨着宋美齡的離世,蔣、宋、張三人的糾葛也徹底煙消雲散。

結語:

不得不說,蔣、宋、張三人的關係確實令人感慨,不論是張學良和蔣介石關係的先後變化,還是張學良和宋美齡的珍貴情緣,對於張學良而言,都真切地影響了他的一生。

張學良作為軍閥張作霖之子,愛國之情縈繞於心,積極主張抗日,最終卻被蔣介石囚禁54年,雖然有宋美齡多加保護,但他的後半生,都交託給了這兩口子,也着實可嘆。

蔣介石到死都不放張學良,宋美齡得知真實原因後,潸然落淚情難抑 - 天天要聞

(宋美齡與蔣氏父子)

不過,雖然人生有遺憾,但能結識宋美齡這樣一個知己好友,相信張學良心中也是感嘆的,畢竟人生在世難得一知己,百年過後,未必能有幾個能記得自己、陪伴自己的人。

參考資料:

期刊《新聞世界》:張學良與宋美齡的柏拉圖式情感

期刊《抗日戰爭研究》:解讀抗日戰爭時期張學良的往來信件

期刊《黨史縱橫》:世紀情結——宋美齡與張學良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以軍說馬上空襲,五分鐘內離開」 - 天天要聞

「以軍說馬上空襲,五分鐘內離開」

自當地時間29日凌晨以來,以軍持續轟炸加沙地帶多個地區,其中包括加沙地帶中部的邁加齊。有空襲倖存者說,在空襲開始前,以軍打來電話說馬上就要空襲,而他們只有短短五分鐘的時間用來逃命。以軍空襲倖存者艾哈邁德·伊斯梅爾說:「我們當時在屋子裡,接到電話,以軍要求我們在五分鐘內離開屋子,不讓帶任何東西,以軍也沒...
王毅與匈牙利外長通話,並給歐盟提出要求 - 天天要聞

王毅與匈牙利外長通話,並給歐盟提出要求

近來,中歐關係持續緊張,原因就是歐盟不斷對中國出手,在這一關鍵時刻,一通電話撥往中國。6月25日,中國外長王毅應約同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通電話。王毅指出,就在上月,中匈兩國領導人共同宣布將中匈關係提升....
每日60秒犇團團早報 - 天天要聞

每日60秒犇團團早報

2024年 6月30日農曆五月廿五1、稀土管理條例公布: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或者破壞稀土資源;2、湖南:發佈今年首個暴雨紅色預警,預計至30日,多地將有暴雨、大風,局地特大暴雨。
俄羅斯警告日本,並號稱要恢復此前被禁止的中短程導彈生產 - 天天要聞

俄羅斯警告日本,並號稱要恢復此前被禁止的中短程導彈生產

簡單分析,也能看出,俄羅斯方面的緊張之處不少。文 | 海上客俄羅斯外交部警告日本了——雖然在西線和烏克蘭正在作戰,和新加入北約的芬蘭接壤,總體上與北約的關係更為緊張,但俄羅斯在東線仍表現出對日本的強硬。普京甚至,俄總統普京又放大招,號稱要恢
俄羅斯都開始用T55了?中國800架殲7/8、3000輛T55,能派上用場? - 天天要聞

俄羅斯都開始用T55了?中國800架殲7/8、3000輛T55,能派上用場?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戰爭比拼的不僅是雙方的軍事實力,更是對經濟實力的考驗。在炮火連天的俄烏戰場上,俄羅斯軍隊甚至派出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研製的T55型坦克。俄羅斯軍隊難道已經窮成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