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綠」到「志願紅」,「海淀戰友」在行動,老兵新傳寫華章

2022年07月01日11:41:07 軍事 1236

在抗疫戰場,在城市運行網絡上,在首都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前線……「海淀戰友」總在閃閃發光。他們均來自海淀區「首都老兵」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擁有着同一個名字——海淀戰友。海淀區428支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5243名退役軍人志願者守着「兵」的本色,在不同的「戰場」上持續發熱。充滿希望的「橄欖綠」,如今也是溫暖城市的「志願紅」。

「橄欖綠」到「志願紅」,「海淀戰友」在行動,老兵新傳寫華章 - 天天要聞

海淀區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植樹撫育活動

若有戰 召必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形勢的變化,海淀區「首都老兵」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第一時間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雖然已脫下軍裝,但仍舊「有召必回」。

今年上半年,北京疫情多點散發,海淀區開展了多輪區域核酸篩查,抗疫力量需求短時間內快速增長。「社區人手緊張,急需志願者,有意者請迅速趕到檢測現場!」海淀區青龍橋街道韓家村社區居民群中,一條徵集志願者的消息發出。「我報名!」不到十分鐘,群里數名「海淀戰友」應聲答道。

若有戰,召必回。對於每一個海淀老兵而言,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習慣。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像這樣「有召就回」的情景時常發生。

「首都老兵」志願者張裕貴退役後走上創業路,妻子潘峰是一名計劃安置軍轉幹部,兩人是入伍二十多年的「夫妻檔老兵」。二人共同響應抗疫號召,化身「疫」線大白。正上初中的女兒張安齊也受到父母影響,結束網課、完成作業後,也穿上隔離服,與父母一起為社區群眾提供核酸檢測服務。夏日連續高溫炙烤,隔離服密不透風,一家三口越「戰」越勇,開始根據工作、學習安排,自製排班表,交替上崗。「我們一家人只是在疫情特殊時期為戰勝疫情做了應該做的事。」張裕貴拉着愛人和女兒的手,堅定地說。

西三旗街道怡清園社區的老兵李志強則成為抗疫路上的「奔跑者」。他扛着裝滿日用品的袋子,在多個樓門之間穿梭,把生活必須品送給居家隔離的人;他貼封條、裝門磁,用憨厚的笑容安慰着每一顆焦躁的心,告訴他們「我們在,請放心」。

海淀老兵還齊上陣,打通疫苗接種「最後一公里」,幫助每一個人築牢自身抗疫防線。海淀區多個疫苗接種點,老兵們參與疫苗接種各個環節,並開展「敲門行動」,上門提醒市民主動接種疫苗。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海淀老兵堅守在關鍵位置,重複着普通卻重要的工作,「戰疫」,老兵從不缺席。「若有戰,召必回」,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根植於大家思想深處的軍人情結、堅定信念和靈魂烙印。脫下迷彩綠,穿上志願紅,不變的是他們保家衛國的初心,他們用最「硬核」的執行力,生動詮釋了軍人本色。他們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退役老兵隊伍。

飄揚的黨旗 戰鬥的堡壘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一個支部就是一座戰鬥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光輝旗幟,堡壘堅不可摧,黨旗永遠飄揚。自區域核酸檢測開展以來,玲瓏路軍休所40餘名軍休黨員參與了所在小區的核酸檢測工作。為確保核酸檢測工作有序開展,北窪和檔案館兩個軍休黨支部的8名軍休黨員志願者們早早來到檢測點,協助社區工作人員搭建帳篷、搬運桌椅。為了提高核酸檢測的工作效率,減少待檢人員排隊檢測時間,降低交叉感染風險,軍休黨員志願者將待檢人員提前按10人1組進行編隊,做好檢測準備,引導大家保持2米安全距離列隊前進。進入核酸檢測區域後,老兵志願者積極配合工作人員掃描身份信息,協助現場醫護人員做好核酸檢測服務工作,提醒檢測完後從規定出口有序離開,保證現場人員及時疏通分流。老兵志願者與社區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配合默契,保障核酸檢測工作井然有序進行。檔案館軍休黨支部書記田兆忠說:「作為一名黨員志願者,更是一名軍休老黨員,盡自己一份疫情防控職責,我們義不容辭,一定爭分奪秒幫助社區順利完成這次區域核酸檢測任務。」

玲瓏路軍休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黨員志願者積極協助社區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做好核酸檢測的服務保障,守護軍休美好家園,以實際行動遏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擴散,讓黨旗在核酸檢測一線高高飄揚。

老驥伏櫪 微光成炬

在海淀區五棵松軍休所,有這樣一支老兵志願服務隊,隊員們自發自願、互幫互助,無論誰有困難,大家都會給予他最大的幫助和關懷,這支隊伍的名字叫「陽光服務隊」。五棵松軍休所休養人員96%來自於解放軍總醫院的醫療、教學、科研、護理和管理等領域,都是黨和軍隊教育多年的師團職退休幹部。這些曾為國防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共和國老兵們陸續開始進入老齡化,空巢和獨居人數增加。五棵松軍休所陽光服務隊成立於2012年,共有隊員近百人,主要由原解放軍總醫院退休幹部組成。他們以「送陽光、送溫暖、辦實事、解難題,溫暖你我他」為宗旨,服務軍休幹部。各支部組織委員分別擔任服務小分隊隊長,各支部委員、黨小組長為服務小分隊主力隊員每一位隊員手中都發放一本記錄支部困難老幹部資料的冊子,以便更好地為其提供服務,多年來正是這片「陽光」溫暖了軍休所每一位老幹部的心。

一是結成幫扶對子。服務隊的羅莉華得知「空巢老人」石彩花患病急需到醫院治療,便與石彩花結成幫扶對子,不僅主動將石彩花送去住院並經常去醫院探望,而且還幫助她料理家務。羅莉華的真情幫助、實時幫扶,讓石彩花減輕了疾病的痛苦。她說:「羅莉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二是進行心理疏導。服務隊的「心理醫生」李玉珍,了解到本所有位軍休幹部因心理原因無法正常生活工作,便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組成心理疏導幫扶小組,不分晝夜地為她進行心理疏導,最終幫助她恢復健康,重返工作崗位。三是當好法律顧問。陽光服務隊隊員郭學森曾在解放軍總醫院政治部做法律顧問,服務隊充分發揮郭學森的專業能力幫助軍休幹部解決遺產糾紛等法律問題,幫軍休幹部調解家庭糾紛矛盾。四是發揮技術專長。服務隊隊員徐金英在針灸理療方面有技術專長。她不僅對行動不便的老幹部上門服務,還長年堅持在軍休所會議室提供定時針灸按摩拔罐等服務,同時利用講座的平台分享科學養生和疾病預防知識。五是實施應急救助。老幹部馬志忠突發疾病,老伴急忙向「陽光服務隊」尋求幫助。82歲的郭世武和78歲的孟慶華是一對軍休伉儷,當他們得知救助信息後,叫上女兒立即趕到馬老家中,合力將老人送到醫院。挂號、化驗、繳費、辦理住院手續等,都是郭世武一家人幫忙處理,等到馬老住進病房,郭世武還在安慰其家屬,在眾人的勸阻下,才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休息。

當有人問郭老,疫情形勢這麼嚴峻,您身體不好還敢去醫院,他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因為我是陽光服務隊隊員。」陽光服務隊,是一張帶有光環的名片,讓老有所為、老有所養、困有所幫,讓夕陽更美好,軍休幹部的晚年生活更溫暖。

關鍵時刻 挺身而出

永定路甲88號院居住着600多名居民,但由於社區急需核酸檢測採樣人員,每次只能派來一名人員進行採樣工作,現場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永定路軍休所兩個支部的軍休幹部們也居住在這個小區。面對這種情況,他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裏。作為退休於原武警部隊的醫護人員,許多同志主動請纓,提出要為社區增加專業力量。於是,一支由15名軍休幹部,及其配偶子女組成的「戰疫小分隊」挺身而出,主動擔當起社區核酸檢測採樣任務。

現返聘在醫院工作的軍休幹部李梅是一名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她第一個挺身而出,積极參与社區採樣檢測,迅速成為主力;曾參加抗擊非典的傳染科主任王鮮平和年逾古稀的麻醉科醫生趙景欣也披掛上陣;護士長劉小翎、張菁則主動承擔了身份證掃描的工作。

永定路甲88號院從一人採樣,直接升級成2個採樣小組。還有一部分軍休幹部組成替補隊伍,嚴陣以待。這樣不僅可以分工合作,又能輪替休息。老幹部們和採樣工作人員配合默契,社區核酸檢測效率明顯提升。

北京的盛夏烈日炎炎,氣溫已高達36度,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又不能喝水,不一會就汗如雨下。幾位六、七十歲的老醫生默默堅持,耐心地為每一位居民檢測:兩手消毒、取出咽拭子棉棒、採集標本、置入試管、旋緊蓋子……一遍遍的重複,操作一絲不苟。

軍休老幹部的模範行動帶動了他們的子女、配偶也主動加入「大白」「小藍」的行列。他們主動承擔了身份證掃描、引導人流、維護秩序等工作,並設立綠色通道,讓年長體弱、行動不便的居民和上網課的學生優先檢測,現場變得井井有條。正能量的聚集,克服了管控初期的焦慮不安,鄰里之間守望相助,更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

在韓家川軍休所核酸檢測現場,身穿藍色防護服、臂帶紅袖箍的工休志願者分佈在各個崗位,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大家頂着烈日,拿着大喇叭,步履不停,時刻穿梭在人群中,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注意有關事項,引導居民嚴守安全距離、戴好口罩,不交談、不聚集,采完即走,避免交叉感染,用最溫暖的語言、最貼心的服務、最務實的行動,隨時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幫助。他們以依舊挺拔的身姿、職業專註的態度、幹練高效的風格向居民們展現了老兵的風采。

「橄欖綠」到「志願紅」,「海淀戰友」在行動,老兵新傳寫華章 - 天天要聞

退役老兵志願者幫助老人查驗健康碼

該所軍休幹部董建軍退休後兼任社區服務站站長和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他憑藉過硬的業務素質和豐富的社區工作經驗,把每次核酸檢測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總是第一個到現場,工作到最後。每天檢測結束後,還回到辦公室處理流調彈窗方面的問題,受到廣大居民的一致好評。軍休幹部靳虎勝放棄休息,連續十幾天戰鬥在核酸檢測一線。所里的工作人員張進卓也是退役軍人,居家辦公期間看到社區號召後,馬上報名參加,一干就是半個多月,一天都沒耽擱。所攝影組的軍休幹部路保林、路文敏也積极參加老兵志願服務,拍攝檢測現場資料,為及時宣傳報道提供第一手素材。

一聲「到」 一生到

閔航路軍休所近500名軍休幹部居住在西郊機場社區和閔航南里社區。兩個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少、管轄範圍廣,核酸檢測頻次增加後,居委會愁上心頭。閔航路軍休所黨總支一聲號召,82歲的老飛行員劉樹明來了,70歲的第四批女飛行員劉鳳雲來了,所里的文藝骨幹金荔、李宗憲來了,攝影大師朱少斌來了,第九支部書記龐來俊來了,支委康敬然來了,還有居住在西郊機場社區的北京市軍休幹部服務管理工作諮詢委員會副主任王俊福也來了……一支老兵志願者隊伍快速集結,為社區抗疫送上及時雨。

「橄欖綠」到「志願紅」,「海淀戰友」在行動,老兵新傳寫華章 - 天天要聞

閔航路軍休所軍休幹部志願者在核酸檢測現場

在每一個危難現場,「橄欖綠」一到,人心就安。海淀退役軍人始終記得那一聲「到」,所以救危扶困的路上,他們一生都到。2021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全國的救援力量紛紛奔赴河南。河南衛輝市距離災情較為嚴重的新鄉市不到20公里,鄭州、新鄉等地發生災情後,衛輝市7座中型水庫也開始溢流,救援刻不容緩。2021年7月23日,「首都老兵」海淀區田村路街道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隊長張喜忠第一時間行動,組織了15位退役老兵志願者,火速前往支援。隊伍成員都曾參與過2012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災害的救援行動,經驗豐富。

到達衛輝市後,志願者隊伍迅速與當地防汛救災指揮部取得聯繫,按照指揮部要求,進行「就近救援」,即刻趕往下園村轉移受困群眾。接到指令後,隊員們克服長途奔襲帶來的疲勞,發揚軍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立即趕往下園村進行救援。此時的下園村已經斷水斷電,沒有通訊信號,四面是水,大部分房屋被淹,最深處積水已達3米,車輛難以進入。隊員們帶上無線對講機、穿上救生衣,用充氣艇裝載救援工具,在齊腰深的積水中,一邊探路、一邊搜索救援目標,持續作戰至深夜。7月24日天一亮,隊伍又接到衛輝市抗洪搶險指揮部的統一調令,立刻趕赴衛輝市陽光花園小區,全力以赴投入救援行動。此時,救援隊伍已經從衛輝市救出並轉移600餘名被困群眾。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海淀戰友」的身影勇敢而又堅定,將「首都老兵」的真情和溫暖送抵災區群眾。

兵心永恆 踐行一生

人民的子弟兵為人民。入伍那一刻許下的承諾,即使退役,他們也不曾忘記。海淀老兵在服務保障的一線活躍着,用實際行動詮釋何為「此生一諾,一世必踐」。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不僅有各代表團運動員帶來的精彩激烈的比賽,更有無數志願者夜以繼日的無私奉獻,投入到冬奧會的志願服務中。一面面「首都老兵」志願服務隊的大旗在首都各處飄揚,一個個堅毅挺拔的身影堅守在北京的每一條大街小巷。在北太平庄街道「海淀戰友」們主動請纓,值守在轄區各個路口,維護着交通秩序,引導着過往的人流。花園路街道北三環中路69號院社區的老兵們,積极參与冬奧會維穩巡邏,為冬奧會保駕護航。「海淀戰友」們退役不退志,退役不褪色,向全世界展示着首都的人文魅力和城市形象。

海淀區還有一個「老兵防汛隊」,他們是汛期安全出行的「守路人」。20多名隊員,有三分之二都是退伍老兵,進入防汛隊之前,都經過了相關的培訓,這支民間防汛力量被附近居民親切地稱為「老兵防汛隊」。

「橄欖綠」到「志願紅」,「海淀戰友」在行動,老兵新傳寫華章 - 天天要聞

「首都老兵」田村路街道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河南搶險救災

每年汛期,「老兵防汛隊」就會成為轄區關鍵防汛點位的「守護者」,他們開着廂式貨車,協助專業排水力量,確保積水路段排水暢通。如果雨情複雜,他們的廂式貨車還能立刻變身宿舍,隊員們在車內的上下鋪休息,24小時輪流盯守,保障地區防汛。今年,「七下八上」主汛期(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即將到來,「老兵防汛隊」也聞「汛」而動,做到「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時刻準備衝鋒在前,不怕苦累,在防汛一線築起戰鬥堡壘,高揚先鋒旗幟,閃耀「軍」的底色。「咱當過兵,受過部隊教育,雖然退伍了,可軍魂一直在,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有個軍人的樣子。」老兵志願者說。

也有老兵堅持愛心義剪二十載,他就是海淀區北太平庄街道明光村小區社區有名的「一把剪」黃德鑫。作為一名退役軍人,「首都老兵」志願服務隊隊員,二十餘年來,他的電話號碼「走」進了許多居民的通訊錄。空巢老人、殘疾人行動不便,需要理髮的時候就會聯繫他,他也一直都有求必應,隨叫隨到。「只要能力所能及地服務群眾,我就高興。」黃德鑫一句話道出了子弟兵的心聲。

「海淀戰友」守護京華

海淀區是北京市駐軍大區,同時也是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較多的區域。據了解,海淀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組建以來,一直高度重視志願服務工作,依託三級服務保障體系,將熱心公益的退役軍人凝聚起來,陸續成立區、街鎮、社區(村),三級「首都老兵」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在全區營造起「海淀戰友」一直都在的濃厚氛圍。「海淀戰友」在「三山五園」植樹輔育,在烈士陵園致敬緬懷英烈,在搶險救災和戰疫現場,在社區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在舉辦公益心理講座和義診,在垃圾分類的桶前值守,在清潔消殺中不怕臟累……

萬物復蘇季,植綠正當時。每年的植樹節,海淀區「首都老兵」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都集結出發。你扶苗,我填土,幹勁兒十足,分工協作,配合默契,志願為首都建設增添新綠。「海淀戰友」化身園丁,正忙得不亦樂乎。在這堂熱火朝天的勞動課上,續寫軍人的思想品格,更展現老兵魅力。

一面面「首都老兵」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的旗幟也在海淀區各個社區飄揚,為「海淀友鄰」營造乾淨、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提高疫情防控意識,倡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海淀戰友」一直在行動。清掃地面雜物,擦拭樓道電梯,撿拾綠地垃圾,消殺重點點位……「海淀戰友」化身安心使者,與「海淀友鄰」一起彰顯城市溫度,擦亮「全國文明城區」的金名片。

充分發揮海淀退役軍人人才優勢,海淀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還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長和志願意向,打造既傳承「雷鋒精神」,又各具特色的「專、精、特」志願服務隊伍。海淀區「首都老兵」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可謂人才濟濟,從義務理髮到免費義診,從法律援助到心理講座,從環境清潔到掃雪鏟冰,老兵們樣樣都行,行行出彩。老兵們在各個街鎮社區發光發熱,他們用專業知識為大家答疑解惑,排憂解難,為打通社區服務「最後一公里」添磚加瓦。

「橄欖綠」到「志願紅」,「海淀戰友」在行動,老兵新傳寫華章 - 天天要聞

西三旗退役軍人亮劍志願服務隊來到永泰西里社區開展志願活動

豐富多彩的志願服務活動也為海淀區退役軍人志願者搭建了發揮個人特長、回饋社會的良好平台,讓退役軍人在活動中找到「家」的溫馨。「兵趣」相投、扶弱助老,使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在廣大退役軍人心中落地生根。

未來,海淀區「首都老兵」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將繼續圍繞區域特點,組織並團結更多「海淀戰友」參與志願服務,多為群眾辦實事,更好地發揚雷鋒精神,以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為「首都老兵」退役軍人志願服務品牌增光添彩。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着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