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進一步勒緊克里姆林宮脖子,普京宣布蛇島撤軍

2022年07月01日01:28:18 軍事 1549


西方進一步勒緊克里姆林宮脖子,普京宣布蛇島撤軍 - 天天要聞

普京和國防部長紹伊古

在俄烏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外界對其前景揣測紛紛的時刻,俄羅斯當局突然命令俄在蛇島的佔領軍撤離。

俄羅斯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說,「6月30日,作為展示善意的姿態,俄羅斯武裝部隊完成了在蛇島的任務,並撤出了駐紮在那裡的軍隊。」

媒體在報道克里姆林宮新的舉措時都強調了「善意」這個詞。

對俄烏戰爭全過程都了解的應該知道,莫斯科在宣布第一階段的「特別軍事行動」任務結束,並將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地區進攻的態勢進行「降級」時,公開的理由亦是配合雙方在伊斯坦布爾達成的談判共識。

在那之後,俄軍放棄了對烏克蘭全境特別是北部和首都地區的全面攻勢,轉而聚焦於烏克蘭東南部,特別是烏東地區,俄方強調其第二階段的作戰任務是「解放頓巴斯」。

然而,俄方在剛剛攻陷北頓涅茨克市,頓巴斯地區尚未全盤佔領之際,卻突然宣布從蛇島這一關鍵樞紐撤出全部軍隊,不止是令外界意外,而且簡直是很反常。

要知道俄羅斯為了攻佔蛇島花了大量心血,這一島嶼對俄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

克里姆林宮的主動放棄表面上看如同第一階段放棄進攻基輔地區一樣,是出於「單方面」的「善意」,但實際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西方援烏的重型武器——比如美國的海馬斯火箭炮正在陸續部署到位,對包括蛇島在內的俄佔領區進行了猛烈的反攻,在這場戰爭中逐漸耗盡兵力和資源的俄羅斯很難與外援源源不斷的烏克蘭進行周旋,並守住像蛇島這樣的戰略據點。

撤出蛇島可能反映了莫斯科的戰略戰術思路隨着戰爭的進程正在發生進一步的變化。

在宣布蛇島撤軍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進行戰爭爆發以來的首次外訪——以出席裏海沿岸國家首腦峰會的名義抵達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別,繼而訪問土庫曼斯坦,開展系列多邊和雙邊的會談。

普京的這次訪問的重要背景是俄羅斯無法在長達四個月時間裏實現對烏克蘭的戰爭目標,並觸發了西方史無前例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重創了俄羅斯的經濟,削弱了其戰爭能力和潛力,甚至使克里姆林宮的出訪活動變得不便。

可以這麼說,普京對杜尚別的訪問是克里姆林宮在外交絕望之下嘗試對自己勢力範圍或影響所及的國家開展外交說服工作、也是在孤立的外交處境下「刷存在感」的重要機會。稍早前,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西方制裁製約下甚至難以乘坐專機通過鄰國的領空。

杜尚別是當前莫斯科為數不多可以相對自由訪問的城市之一。

普京的此次外交行動凸顯了克里姆林宮手中已無牌可打,他甚至不能同裏海沿岸所有國家的領導人進行會晤,只與塔吉克斯坦以及舉辦裏海沿岸國家領導人峰會的目的地土庫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伊朗總統安排了會面活動。

它們是莫斯科陷入外交窘境的表現,而克里姆林宮的戰略處境隨着新一屆七國集團北約首腦峰會的召開而更加惡化。

本年度西方的核心機制發出了明確的強烈信號,不允許莫斯科破壞二戰結束以來的世界規則和秩序,並決心團結一致協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確保其獲得足夠的物資和資源,戰勝俄羅斯,同時西方盟國也強調了必將協調一致地進一步勒緊克里姆林宮的脖子,令其無法繼續獲得支持戰爭的能力。

隨着新的西方集團系列會議的舉行,跨大西洋在俄烏戰爭上達成空前的團結並將這種團結落實到行動中,以及資金、物資和武器援助源源不斷地湧向基輔,莫斯科正在明確感受到壓力愈來愈強,無法實現其經過調整後的第二階段目標,正在就坡下驢,更新戰略戰術,包括從蛇島撤軍,並將加速提出所謂的第三階段的任務,為其體面結束戰爭創造條件。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着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