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放戰爭初期就指揮8萬大軍,為何職務越來越低,只被授少將?

2022年07月01日00:54:03 軍事 1449

1955年~1965年間,新中國共有1360人被授予少將軍銜,一般來說軍銜相近,那麼資歷以及職務等等都會比較接近。但是有位少將很奇怪,解放戰爭初期他就在東北指揮過8萬多人的大軍,這在當年可是特彆強悍的一件事情。

我黨最早一批進入東北的將軍們,麾下很少有達到8萬之眾的,所以他的起點非常之高,甚至引起了中央的注意。然而往後的幾年他卻接連降級,以至於後來漸漸離開了核心位置,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他解放戰爭初期就指揮8萬大軍,為何職務越來越低,只被授少將? - 天天要聞

這位經歷頗為曲折的少將就是曾克林,他是1929年加入紅軍的老革命,參與了中央蘇區的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走過了千辛萬苦的長征,革命意志非常堅定。在抗日戰爭後期他擔任了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

日寇投降後,國共兩黨都將目光投向了東北,這裡是當年的中國工業中心,誰得到東北,誰就能多幾分生機,所以雙方都爭分奪秒地向東北派遣部隊。

在中央的指示下,八路軍山東軍區主力部隊;魯中、濱海、膠東、渤海軍分區主力部隊;新四軍第3師等部先後進入東北,而最早成建制進入東北的就是曾克林所率的冀熱遼16軍分區兩千多人。

曾克林抵達東北後發現東北的情況很適合我軍的發展,前來打擊日寇的蘇聯紅軍只佔領了少數大、中城市,廣大的小城市、鄉鎮、農村都出於真空期。於是他一面收編可團結的力量,一面將情況彙報給了中央。

他解放戰爭初期就指揮8萬大軍,為何職務越來越低,只被授少將? - 天天要聞

1945年9月15日,曾克林乘坐蘇聯駐長春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的專機抵達延安,大致做了如下彙報:一、我軍進入東北後兵力擴充迅速,目前還有大量偽軍、偽組織等待改編;

二、目前已接收了瀋陽的重要倉庫及工廠,得到眾多槍支、大炮;三、瀋陽及東北各大城市堆積的輕重武器和物資極多,且無人看管,可隨意拿到,希望中央能儘快抽調幹部到東北工作。

他給出的信息簡單來說就是「東北人多、糧多、槍多,還不快下手就來不及了!」這第一手的情報十分重要,中央了解後當即決定加大向東北派兵的速度和力度。從戰略的角度上來講,曾克林的貢獻還是蠻大的。

他解放戰爭初期就指揮8萬大軍,為何職務越來越低,只被授少將? - 天天要聞

曾克林進入東北時,國軍主力尚未調來,這就讓他的發展特別順利。大量日寇留下來的武器裝備被曾克林收繳,部隊人數也迅速從幾千人擴充到了八萬多,儼然成為東北的一支強大武裝力量。

這樣的情況比起後面出關的兄弟部隊要好太多,中央也對他特別青睞。

可就在短短的幾年之內,曾克林的職務卻一降再降,歷任軍區副司令、縱隊司令、縱隊副司令、坦克師師長、空軍混成旅旅長等職。這麼一串職務看下來,就是連續降了五次,如此情況在全軍之中都少有。

當然,這一切都是事出有因,卻非被打壓,我們來一步步分析。

他解放戰爭初期就指揮8萬大軍,為何職務越來越低,只被授少將? - 天天要聞

首先,雖然曾克林在抗戰末期就已是軍分區司令,但就當時而言,司令並不少級別也不一樣,曾克林這個軍分區司令不管是根據地位置、麾下兵力,還是發展速度,都屬於司令中較低的那一檔,實際上也就與師長職務相當。

從指揮水平和戰鬥經驗等方面來看,曾克林也沒有實際指揮過數萬人馬,他能夠迅速發展出八萬多部隊,更重要的是因為際遇。

他所在的位置距離東北最近,且他進入東北時正值混亂時期,被他收編的部隊更多是因為心慌,想找一顆能乘涼的大樹,亦或是盲從,看別人投了曾克林就跟着投,很大一部分人心裏對我黨的認同並沒有那麼高。

這些很難說是曾克林能力的體現,後來在戰場上,曾克林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三縱司令員,可這段時期也沒有什麼特別亮眼的戰績,反而有一次成了韓先楚的襯托。

四保臨江時,國軍調集了大量兵力向我方根據地進攻,遼東分局隨即讓三縱、四縱聯合對敵,「由曾韓組織前方臨時指揮部」,曾就是曾克林,韓即是韓先楚。

他解放戰爭初期就指揮8萬大軍,為何職務越來越低,只被授少將? - 天天要聞

曾克林時任東北民主聯軍三縱司令員,而韓先楚是四縱副司令員,不管是上級命令的名字順序還是當時的職務,理應都是以曾克林為主,不過戰事將起時他們卻對調了。

因為在戰事謀劃階段,曾克林想先挑「軟柿子」捏,攻打暫編20師,這樣最穩妥,但韓先楚認為打一個暫編20師無濟於事,敵軍大部隊還是會攻過來,只有打掉裝備美械武器的敵中央軍89師,其他部隊才會膽寒地退去。

雙方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後只能把爭議點上報給了軍區,軍區司令員蕭勁光在經過分析後回復了一封電報:同意韓先楚的作戰方針,並由韓先楚統一指揮3、4縱隊,全力殲滅敵89師。

他解放戰爭初期就指揮8萬大軍,為何職務越來越低,只被授少將? - 天天要聞

雖然臨陣被換掉了,但曾克林看得很開,他全力配合著韓先楚打出了紅石鎮大捷,全殲國軍89師8500餘人。只不過,就軍事眼光來講,曾克林是弱於韓先楚的。

在東北的人民軍隊其實特別看重個人能力,仔細想想也知道,能從10萬人發展到百萬之眾,肯定需要一群非常優秀的骨幹。如果沒有足夠的戰績做支撐,那再老的資歷也很難取得大的發展。

只要表現能讓人驚艷,那越級提拔也不是什麼難事,比如著名的鐘偉少將,他就是從師長直接升為縱隊司令員(相當于軍長),仗打得漂亮一切都好說。

他解放戰爭初期就指揮8萬大軍,為何職務越來越低,只被授少將? - 天天要聞

而且曾克林這8萬多人比較特殊,他帶到東北的老部下只有幾千人,其他都是新收編或新招來的兵,這些人思想上並不那麼堅定,屢有開小差、叛逃的情況出現,這些人跑走往往還會帶走武器裝備。

這讓後進入東北的八路軍主力就有些不滿,先前說的東北什麼都多,容易發展,結果現在連人都看不住,也拿不出武器來幫助後續部隊,這讓其他部隊打開局面就稍許有些困難。

其實不止曾克林,從冀熱遼到東北的幾位將領發展得都不算太好,唯一一個未參與授銜的兵團司令員程子華也是出身冀熱遼的。

種種原因加起來,曾克林後來的職務就越來越低了。建國後還有老友用這事跟他開過玩笑,問他有不有什麼想法。曾克林很嚴肅地回答:我出身很低,能有這樣的日子已經很滿足了,黨讓我去哪就去哪,讓幹什麼幹什麼!可見他的度量還是很大的。

他解放戰爭初期就指揮8萬大軍,為何職務越來越低,只被授少將? - 天天要聞

話說回來,職務降低了難道就是不信任嗎?那也不見得。曾克林擔任的坦克師師長和空軍混成旅旅長,這都是建國後組建的新兵種,能讓他來負責新兵種建設,不也是一種極大的重視么。

後來曾克林還去海軍中任過職,跨越的兵種非常多,所以他還有個稱號叫「全能將軍」,這也是我軍的一大美事啊!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着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