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移民,荷蘭教育如何?

每當談起中國青少年教育,很多人都會想到:作業成堆、考試頻繁、書包沉重,睡眠不足等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調查顯示,荷蘭兒童是全球最幸福的。咱們現在看一下荷蘭教育是怎樣的。


課時安排



荷蘭兩歲上幼兒園,一周只上3個半天,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初步適應集體生活。



4歲上小學。8時30分上課;10時吃水果;11時45分放學回家。在家吃完午飯,下午1時15分返校,3時15分放學。全國法定,每個星期三下午不上學,為的是讓孩子們有空閑發展課外愛好。



4至8歲,也就是一至四年級的孩子,除了星期三下午,還享有周一和周五兩個下午的自由活動。


儘管在校時間不多,這些時間也還不全用在學習上。每周兩次體育課,基本在室內,設施一應俱全。至於手工課,佔了很大比重,直到初中都是如此。體育、手工皆參與考評。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種課外活動:男孩有足球、柔道、排球、網球、騎單車等,女孩有騎馬、跳舞、繪畫、插畫、動物保護等。


每年10月,被國家法定為「兒童月」,各大博物館、旅遊景點、火車票,兒童一律免費。



荷蘭的學校不設食堂,放學後由父母接回家吃中午飯。絕大部分騎單車,一來環保省錢,二來離家不遠。



博覽群書

荷蘭的兒童書籍有全國統一的難易等級,供不同年齡的孩子選擇。整個小學期間沒有固定的語文課本,只有固定的練習題本。老師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學校設有圖書館,學生自行選擇閱讀材料。



全國的圖書館向兒童免費開放。書籍等級井然有序,音像作品應有盡有。小學期間,家長一般每周帶孩子到圖書館借一次書,學校發給孩子每人一個讀書袋,借書拿回家讀。要說家庭作業,這就是了。



如此一來,到小學畢業,孩子已經讀書海量了。



語文考核方法是列出一個長長的詞彙表,掐表測試學生的閱讀技巧;另外測試學生的閱讀理解,共分10個等級。一般來說小學畢業時,都能達到最高等級A10。


演講能力



小學期間的語文教學非常重視當眾演講能力。小班學生經常圍坐一圈,就某一事件輪流講述自己的觀點,為5年級開始的正式演講做準備。



每個學校都有一個舞台,為的是培養孩子當眾自如表達能力。這種演講從班上開始,可以是讀書心得,也可以是自由題材。課下自己上網查資料、畫圖表,做出漂亮整齊的書面報告。每個月學校都舉行表演,學生自願報名,上台演示自己的發明成果。



每年聖誕節或暑假之前,班上都會自編自演節目。畢業班更是隆重推齣戲劇大作,邀請家長現場參觀。一個不能當眾流利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在這裡被視為不合格的學生,而這是無法用分數表示的極為重要的語言能力。



家長會


每半年的學期總結,家長會拿到學期報告,上面詳細記錄著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主要是:能否與同學正常交往、能否主動完成課業、能否集中精力、與同學發生爭吵時能否冷靜表達、是否自信、做事是否有條理等,主要是老師的觀察與評價。



報告中的學習成績以等級劃分:優秀A、優良B、及格C、不及格D。你永遠不知道孩子在班上排第幾名,教育部明文規定不準排名次。



就連頒發報告的當天,老師都在反覆強調——直接回家交給父母,不準互相看互相問,為的是保護後進,避免競爭。



家長得到學期報告之後,就會陸續被約到學校單獨談話,互相交流,提出疑問,說明要求。這就是歐洲所謂的家長會。家長是學校的顧客,把孩子送來,就意味着政府會給學校一份補貼,這也是老師的工資來源。



除了家長會,平時家長有任何要求,隨時都可以與老師談話,叫作「十分鐘談話」。作為在家說中文的外國人,我經常得找老師課下溝通,比如要求老師給予孩子語言上的特別照顧。


家長委員會



每個小學都設有家長委員會,在自願的基礎上由家長選舉產生,參與學校管理。可以說是家長學校互相磋商,共同辦學。



學校很多娛樂項目都是由家長出人出力。如運動會、班級演出、畢業典禮、聖誕晚會、打掃衛生等,遇到異地參觀,都是家長車接車送。



學校設有專門的「閱讀媽媽」,每周陪伴閱讀落後的孩子讀書。校圖書館也是由家長管理,家長還承攬了辦校報的一應事務。



學校規章上明文規定:家長有義務助學。很多熱心家長常年充當助教,義務出力出資,將學校、家庭、社會3個教育環節緊密聯繫在一起。



中學分流


12歲小學畢業時,有一次全國3天大考。考試成績照樣秘密寫在學校報告上,不公開宣布。成績只是作為學生去向的一個參照,佔40%左右。平時的成績也作為重要參考,老師最後定奪。


雖然選擇哪個中學可以自己決定,但荷蘭的學生上中學時就已經分流了。好學生上大學預科VWO,六年制;次點兒的,上大專預科HAVO,五年制;絕大部分上職業中專VMBO,三年制。



荷蘭的教育體系,最大的好處在於不埋沒人才,不以一次分數定乾坤。考上職業中專仍然有機會再考大專或大學,只要用功,永遠不晚。



在中學,體育、手工等課外活動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加豐富多彩了。體育仍然一周兩次,鄭重其事,列入考試成績,還開設烹飪、繪畫、攝影、哲學等副課。



社會後盾



縱觀荷蘭小學教育,學校的教育重點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全面發展。特別是人格健全,身體強壯,手腳靈活。在學業上,老師重點幫助後進,並不鼓勵冒尖。換言之,學校培養的是樸實正常的人,而不是出人頭地的人才。



從小學到初中,從4歲蹣跚學步到12歲初步長成,荷蘭的中小學教育始終以保護學生的完整人格為己任,絕不以分數論英雄。以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向社會輸送各類合格人才為終極目標。



在這一點上,學校和社會緊密聯繫,學校最終成為了社會最堅實的支柱產業。



沒有合格的學校,就沒有良好的社會。社會素質不是空穴來風,良好的學生素質造就了良好的社會素質。



荷蘭學校竭盡全力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特別是起碼的道德素質,包括愛心、尊重、責任、義務、奉獻、敬業、服從、守法等。


當然,荷蘭中小學教育也存在着這樣那樣的缺陷,作為在荷蘭生活多年的中國母親,我很清楚這一點。反言之,中國的中小學教育模式也有很多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