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沒有航海傳統,怎麼成了世界第三大移民群體?

2022年11月03日20:02:03 移民 1271

印度人沒有航海傳統,怎麼成了世界第三大移民群體? - 天天要聞

本 文 約 4500 字

閱 讀 需 要 12 min


著名喜劇演員金凱瑞在電影《楚門的世界》里演過一個畢生都活在真人秀里的人物「楚門」,他的夢想是有朝一日前往斐濟


印度人沒有航海傳統,怎麼成了世界第三大移民群體? - 天天要聞

楚門的「出海」願望。來源/電影《楚門的世界》截圖


不過,要是他真的到了那裡,大概也會產生一點心理落差:這個南太平洋島國與萬里之遙的印度頗有些相似。原因很簡單,在斐濟總人口裡,印度(包括巴基斯坦)裔佔去了半壁江山,當地的商業幾乎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中。


印度人沒有航海傳統,怎麼成了世界第三大移民群體? - 天天要聞

斐濟的南洋島。攝影/豬豬愛攝影 來源/圖蟲創意


太平洋上的「小印度」


有人要問了,印度人在歷史上並沒有航海的傳統,是如何從印度洋跑到太平洋去的?說到底,這還是英國殖民者的責任(1874年斐濟淪為英國殖民地)。斐濟地處南緯15-22°之間,屬於典型的熱帶氣候,十分適合種植園經濟發展。話說回來,種植園經濟的畸形發展不是什麼好事,這一點看看英國人在西印度群島的所作所為就很清楚了。


在從斐濟原住民手裡巧取豪奪了大片肥沃土地後,種植園主們需要的還有勞動力。但土著人數有限,再加上他們的生活態度比較隨意,不太願意從事受時間約束的工作,因此僅僅依靠他們遠不能滿足種植園對勞動力的需要。要是早個幾百年,也不是什麼問題,搜索關鍵詞「黑奴」一目了然。時代畢竟在進步,19世紀的英國已經名義上廢除了奴隸制,因此只能想別的主意。


英國人將目光投向了英屬印度。1879年1月,31名印度「契約勞工」來到斐濟, 開始在種植園從事高強度、長時間的體力勞動,開啟了印度人移民斐濟的大門。由於他們吃苦耐勞,也十分適應當地的熱帶氣候,且有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經驗,因此特別受種植園主的歡迎。一批又一批印度人通過契約勞工的方式陸續從南亞次大陸到達這個太平洋島國。


所謂「契約勞工」,比奴隸的待遇要好一些。一個入境移民在完成了合同上規定的五年服務並在法庭強加於他的任何額外延長期限屆滿之後,便可以領到工業戶口證,成為一個「自由人」。如果他願意,這時可以自出旅費返回印度。但他作為一個自由人也可以再次簽訂為期五年的合同,或者在同樣長的時間內作為一個自由勞動者受雇於任何僱主,從事一門手藝或行業,或在一小塊土地上定居。問題在於,種植園主給出的報酬過於低廉,成為「自由人」的契約勞工根本承擔不起回印度的旅費,於是,多數勞工及其親眷後裔就此定居在斐濟。如此一來,印度人移民斐濟,雖然最初是被迫而為,甚至被騙而為,但到1956年,印度族斐濟人已經佔據了總人口的49% ,而斐濟本土人口卻只佔據總人口的43% 。斐濟就此成為南太平洋地區唯一一個外來人口超過當地人的地區。


印度人沒有航海傳統,怎麼成了世界第三大移民群體? - 天天要聞

斐濟土著婦女。來源/維基百科


1970年5月,斐濟獲得獨立,國會議席是這樣分配的:25個全國議席中,斐濟族人和印度族人各佔10席,其他人佔5席。印度族的人多勢眾,也反映在斐濟的政局演變上。1987年,印度人在大選中再次獲勝,蒂莫西·巴萬德拉(Timoci Bavadra)成為斐濟歷史上第一位印度裔總理。1999年,馬亨德拉·喬杜里(Mahendra Chaudhry)又在大選中獲勝,當選斐濟總理。儘管這兩位總理都因斐濟人主導的軍隊發動政變而下台,後者也不能不承認印度人在斐濟政治版圖中的一席之地。這方面的一個有趣例子就是,世界上只有兩個以北印度主要語言印地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其中一個當然是印度,而另一個就是斐濟(雖然斐濟印度斯坦語與印地語存在細微的差別)


契約勞工遍天下


實際上,隨着1833年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的廢除,英國海外殖民地的種植園經濟普遍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情況。為了填補空缺,加勒比、印度洋、非洲的英國殖民地政府不約而同地轉向印度,尋求廉價充足的勞動力來源。「英帝國從印度北部內陸、東部沿海等地招募近1500萬印度人運往英屬海外殖民地遠至納塔爾毛里裘斯、圭亞那、特立尼達蘇里南和斐濟等地來頂替以前的奴隸,充當甘蔗種植園勞工」。


印度人沒有航海傳統,怎麼成了世界第三大移民群體? - 天天要聞

1870年特立尼達移民許可證。來源/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世界的記憶》


上面提到的「納塔爾」是英屬南非的一個省。當地沿海一帶氣候濕潤,適宜種植甘蔗等農作物。結果英國人如法炮製,開始從印度引進契約勞工。從納塔爾的印度契約勞工制開始到結束(1860-1910),大約有約15萬印度人在南非定居。


南非歷史上以臭名昭著的種族隔離政策聞名,印度人自然也蒙受其害。1893年,「聖雄」甘地作為律師來到南非,就遇到了他以前在印度或英國從未遇到過的問題。他穿着時髦的正裝外套、熨燙的褲子、鋥亮的鞋子,戴着頭巾,還有客戶提供的頭等艙的住宿。結果,白人反對他進入頭等艙,鐵路官員也堅持讓他坐三等艙。由於甘地的反抗和拒絕,他們乾脆把他和他的行李都扔下火車。


儘管如此,經過抗爭,南非的印度人還是逐漸贏得了比黑人更高的地位。1977年,印度人與其他有色人種獲得了在政府任職的資格(此前為南非白人壟斷),1982年,有色人種又在白人種族主義政權的框架內獲得了一個單獨議院。到1994年,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後,在曼德拉內閣中,十六位成員中有五位印度裔部長,儘管當時印度裔只佔南非總人口的3%。


印度人沒有航海傳統,怎麼成了世界第三大移民群體? - 天天要聞

1835年,英國廢除奴隸制,英屬印度人進入毛里裘斯充當勞動力。來源/節目「Ile Maurice au delà de la carte(毛里裘斯的另一面)」截圖


實際上,南部非洲最早的食糖生產起源於毛里裘斯的種植園,納塔爾引進印度契約勞工也是跟毛里裘斯統治當局學的。與其他一些地方不同的是,在新航路開闢之前,毛里裘斯只是一座孤懸於大洋之中荒無人煙的小島,這裡的居民都是「後來者」。在1834至1907年間,超過45萬的印度契約工人進入毛里裘斯,主要在甘蔗種植園和製糖工業就業。考慮到海上旅途的艱難,真正離開印度的人肯定要多得多。比如有一次,從印度本地治里開來了幾條船,在毛里裘斯港口停泊檢疫。「在一條二百二十四個人的船里死了一百三十個人;沒有一條船隨帶醫生……」儘管如此,1871年,印度裔人口在毛里裘斯總人口裡所佔比例還是達到了67%。毛里裘斯就此成為一個以印度裔移民為主體的多元族群國家。但與斐濟的情況不太一樣,由於毛里裘斯原本是法國殖民地,基於法語的克里奧爾語(混合語)成為當地的通用語言,就連人口占絕對優勢的印度人最後也採用了這種語言。


但在其他方面,毛里裘斯的「印度風」還是非常顯著的。比如,印度教的主要節日「濕婆節」是國定假日。而其開國元勛西沃薩吉爾·拉姆古蘭(Seewoosagur Ramgoolam,1900-1985)也是印度裔,其父親是在1896年乘坐「印度斯坦」號輪船抵達毛里裘斯的。而拉姆古蘭的葬禮也是以印度教儀式舉行的。1992年,毛里裘斯改行共和(此前奉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首任本土產生的總統卡薩姆·烏提姆(Cassam Uteem)的祖先也是從印度北方邦移民而來的。


近水樓台東南亞


至於地理接近的東南亞也是印度向外移民的又一個主要聚集地,今天在東南亞的每一個國家都可以找到印度人的身影。需要說明的是,古代東南亞雖然與印度在文化、宗教上有密切聯繫,以至於一些西方學者把除今天越南北部地區以外的東南亞其他地區的早期國家都叫「印度化國家」,但那時候的印度移民,數量早已無從得知,而且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也早已與本地居民融為一體了。因此,今天我們見到的東南亞地區的那些印度人及其後裔,是在近現代才從印度次大陸大規模移民到當地的。


其中,緬甸與印度接壤,自然首當其衝。經過三次英緬戰爭之後,1886年,英國正式吞併緬甸,將其作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這樣一種行政上的聯繫自然為印度人移居緬甸大開方便之門。這些印度移民幾乎複製了在南亞次大陸的職業版圖:高級種姓的婆羅門充當殖民政府機構的文職人員;拉其普特人錫克人(屬於剎帝利種姓)從軍或者充當警察、看守;來自印度南部的泰米爾切提人和泰盧固切提人以及來自印度北部的馬爾里人和巴薩人從事銀行和商業活動;泰米爾和泰盧固的低級種姓則從事農業勞動。


其結果就是,緬甸一度成為印度移民最多的國家之一,高峰時期的1931年超過100萬人。當時光是緬甸最大城市仰光就有多達21萬印度人,佔全市人口的53%。有人斷言:「戰前在仰光如果一個人不會說印度斯坦語,就無法生活。」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眾多印度人的存在使仰光在二戰之前被看作「是印度人的城市」,而他們普遍使用的印度語言直到20世紀50年代還是仰光商人中的通行語言。另外一些專門放高利貸的切提人又乘機把緬甸南部很多最好的稻田控制起來(1936年佔25%),而緬甸人則淪為佃農。只不過, 隨着緬甸的獨立,印度人失去了往日風光。如今在緬甸的政治、經濟版圖上,印度人的地位已微不足道,只留下一個「羅興亞人」問題讓緬甸與孟加拉國政府頭疼不已……


印度人沒有航海傳統,怎麼成了世界第三大移民群體? - 天天要聞

緬甸的「羅興亞人」。來源/觀察者網視頻截圖


而在馬來亞(以馬來半島為主體包括新加坡的區域),印度人的主要來源則仍是勞工。除了一般的「契約勞工」之外,還有一種「凱加奈制度(Kangani)。這種制度一直持續到1938年。它與「契約勞工」不同,使用中間人(工頭),引入負債擔保模式,為種植園招募勞工,往往沒有合同或固定的服務期限,還會僱傭整個家庭運送到種植園服務。印度勞工於1860年開始進入馬來亞,主要在甘蔗和咖啡種植園工作。而這一時期移居新加坡的印度人里有一些人充當信貸商和文職人員,但大多數則在碼頭當苦力。1921年,馬來亞和新加坡的印度人已達47.2萬人。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移民馬來亞的印度移民中,因地利之便,南印度出身者佔了絕大多數。而其中又以泰米爾(淡米爾)人獨佔鰲頭。1921年,南印度人佔馬來亞印度人口總數的94%,而其中87%是泰米爾人。今天,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中只有泰米爾語而無印地語,就是這個原因。


印度人沒有航海傳統,怎麼成了世界第三大移民群體? - 天天要聞

新加坡外來勞工。來源/紀錄片《新加坡的歷史》截圖


如今,印度人已成為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儘管其人口分別不足兩地總人口的10%,但在政治舞台上頗為活躍。馬來西亞有一個印度人國大黨,在歷次選舉中以印度裔代表的面貌出現。更有趣的是,馬來西亞前首相,至今尚未淡出政界的馬哈蒂爾(1925- )雖然一貫被看作馬來人的利益代言人,但論起血統,他其實也是印度人後裔。他的父系擁有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血統,19世紀才來到馬來亞定居。至於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新加坡,政壇也不乏印度裔的身影。李光耀的親密夥伴、被視為新加坡國父之一、南洋理工大學的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以其命名的拉惹勒南(1915-2006)就是泰米爾人。當然,嚴格說起來,他的祖先來自斯里蘭卡而非南亞次大陸,倒也算不上嚴格意義的「印度裔」。不過,新加坡第三任總統蒂凡那(Chengara Veetil Devan Nair,1923-2005)的祖源卻是明白無誤的喀拉拉邦,算是確定無疑的「印度裔」了。


據說,現今的海外印度人已是世界第三大移民群體,其人數僅次於英國人後裔和海外華人。印度海外印度人事務部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0月,印度的海外人口超過了3123萬,分佈於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耐人尋味的是,海外印度裔得以出將入相的地區,無一例外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無論有心或是無意,正是倫敦當局打開了印度人向整個「日不落帝國」流動的閘門。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今海外印度裔在倫敦入閣拜相,倒也是一個順理成章的結果。


印度人沒有航海傳統,怎麼成了世界第三大移民群體? - 天天要聞

END

作者 | 郭曄旻

移民分類資訊推薦

加拿大華裔移民哭訴妻子被醫生執行安樂死 - 天天要聞

加拿大華裔移民哭訴妻子被醫生執行安樂死

前言:近期,有一位華裔移民男性揮筆撰寫了一篇題為《我妻之死》的文章,此文竟在海外網絡上掀起了驚濤駭浪。他極為詳細地記錄下了他妻子(張女士)因罹患癌症,在加拿大醫院被執行安樂死的整個過程。
建議:子女移民海外的,父母一併逐出國家 - 天天要聞

建議:子女移民海外的,父母一併逐出國家

在全球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著子女海外移民的現實。這一決定不僅影響子女的未來,也深深觸及到父母的養老生活。近期,一項頗具爭議的建議浮出水面——若子女選擇移民海外,父母也應考慮一併逐出國家。這一提議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涉及到理性分析、遠期規劃以及長遠規劃等多個層面。
美國公民如何為中國配偶申請移民? - 天天要聞

美國公民如何為中國配偶申請移民?

婚姻是兩個人共度人生的美好約定,為了讓這份約定在異國他鄉得以延續,許多公民選擇為境內配偶申請婚姻移民。然而,婚姻移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涉及了複雜的申請流程。本文將和大家一起分享有關婚姻移民的注意事項,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幫助。
申根區,正處於改革過程中。歐洲國家重新引入邊境管制 - 天天要聞

申根區,正處於改革過程中。歐洲國家重新引入邊境管制

申根區,正處於改革過程中。歐洲國家重新引入邊境管製圖片來源:EvZ記者托馬·埃內斯庫非法移民現象給歐洲自由流動區申根帶來了巨大壓力。一些國家已經重新實行邊境管制。塞浦路斯是面臨大量敘利亞和黎巴嫩移民逃離東部戰爭的歐洲國家之一。
加拿大移民政策收緊!SUV項目成上選! - 天天要聞

加拿大移民政策收緊!SUV項目成上選!

加拿大移民政策大變天!阿省僱主擔保項目對僱主要求大幅提高、配偶工簽新政3月19日正式實施,BC省提名碩博項目被取消!移民加拿大從申請人條件、名額、語言要求等各方面提高申請門檻,導致目前想要移民加拿大的申請人能夠選擇的項目受到限制。
新加坡再遇神助攻,英國向移民開啟全球徵稅 - 天天要聞

新加坡再遇神助攻,英國向移民開啟全球徵稅

你好我是移民觀察員無憂,科普華人移民的博主。在英國實行了兩個多世紀的一項稅收制度,最近被修改了,這關係到了所有英國移民的切身利益。根據英國的原來的稅法:「原居地非英國的居民,海外收入只要不匯進英國就不用繳稅」。通俗來講,就是沒有「全球徵稅」。
每一個失蹤的移民背後,都有一個家庭在等待 - 天天要聞

每一個失蹤的移民背後,都有一個家庭在等待

界面新聞記者 | 蔡星卓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你不能從這裡走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你不呼救,你會有死亡的危險!」英語和西班牙語的告示牌這樣警告。在美墨邊境埃爾帕索地區的偏遠區域,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安裝了幾十個像電塔一樣的「救援信標」,移民可以按下紅色按鈕尋求幫助。
不找律師,自己可以申請西班牙黃金簽證嗎 - 天天要聞

不找律師,自己可以申請西班牙黃金簽證嗎

談到西班牙,這個國家多年來一直為所有類型的來自歐盟/歐洲經濟區(EEA)以及瑞士以外的人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是針對國際投資者的黃金簽證計劃,而中國投資者已經證明非常喜歡這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