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EB-1A傑出人才移民是美國職業移民的優先級別,設立目標在於吸引世界各國各個行業的傑出人才赴美髮展,也是目前很受歡迎的美國移民方式,為此給予配額多,設立加速審理通道,最快15天即可獲批,甚至沒有僱主和勞工證的要求,不受行業、英文水平、語言、年齡和學歷的限制,各行各業皆可申請,全家快速拿到永久綠卡。
美國移民法意義上的「傑出人才」是指 那些在科學 , 藝術, 教育, 商業, 體育等領域中獲得國家或國際上的認可,而且其研究成果在該領域影響深遠,受到同行廣泛肯定 的人。申請者必須是該領域全國範圍內最頂尖的極少數幾個人之一(among the very few top),而且擁有持久的國際聲望(sustained international acclaims)。
如何證明一個人在他的領域是最頂尖的呢?移民局接受兩種證明:一種是一錘定音型的:獲得過一次性國際重大成就、或獎勵、或重大發明創造的人才。例如:諾貝爾獎獲得者、奧林匹克運動金銀銅獲得者, 奧斯卡獲得者,NBA 全明星賽入選者等。僅憑這一項國際大獎,這些人才就會受到美國政府的歡迎,這邊把獲獎證書寄過去,那邊就會把綠卡送上門。
如果缺少這種一錘定音型的證據,移民局就會採取兩步論來進行綜合分析(totality test),判斷你是否真的是頂尖人物。兩部論的第一步是量化證據。看你是不是能滿足10條標準里至少 3 條。
1、因在本領域的傑出成就而獲得過國家級或國際認可的獎勵或獎章,這些獎的分量可以比諾貝爾獎小一些。但通常學校的,單位的,地區性的,或者只給青年組的獎項不符合要求。
2、有要求達到一定資歷和水平才能加入的全國性或國際承認的專業性學會、協會、團體或組織的會員資格的。例如美國工程學院院士,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等。
3、因在本領域的傑出成就/貢獻而被全國性的報紙、電台、電視、或其它新聞媒體 專門評論報導過。
4、擔任過專業雜誌編委,會議組委,教科書編委,專業比賽裁判,或曾經受邀審閱過他人的作品文章。
5、在專業領域內作出重要的原創性貢獻, 影響甚大的。
6、申請人在學術性報刊雜誌上發表的有關本專業的文章或出版書籍。
7、在藝術性展覽或展示展覽過傑出創作或作品或成就的。
8、在享有很高聲譽的組織或團體中擔當或扮演主要或決定性角色的。
9、獲得同領域的高薪或報酬的。
10、在藝術領域裏曾經創造相當高的商業價值,並有官方統計數字的,如發行的磁帶、激光唱盤、或錄影帶。
當然,這10條不是窮盡列舉。有其它類似的證據證明申請人的傑出能力的,也可以比照遞交。譬如,搞建築的,也許他沒有發表論文,但是他的設計圖紙,一旦競標公諸於眾,就可以說是某種意義上的出版物了。對於軟件工程師來說,他的編程應用到軟件產品上,也就類似於作品發表。
滿足了上述三條,我們就進入第二步:質的認定 (Merit Determination)。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三項,肯定不行。有了三項,也不一定行。
上述三項標準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符合」就行,每一條背後實際上有更高層次的要求。例如,僅僅有專業協會的普通會員資格,並不表示符合第二條關於會員的要求,但如果被選為該協會的主席,副主席,常設理事會成員,分會的主持人,秘書長等等,就有可能滿足這條要求。這個會員資格的分量,要申請人來舉證。通常,我們要看協會的歷史,章程,會員人數,資格遴選標準,遴選程序,業內影響聲譽等來判斷究竟這是不是一個有份量的會員資格。
又譬如,在專業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的要求,要看申請人在報刊雜誌上發表的有關本專業的文章中到底提出什麼新發現或原創性貢獻。如果申請人原創的理論獲得同行的高度評價,甚至被認為是填補本領域研究的空白,攻克了一道懸而未決的難關, 該理論能被行業內認可並廣泛引用,採用等,這就說明了文章的質量。
在這 10 條標準裏面,後面有幾條是針對文藝表演方面的人才的。對於科學工程類的申請者,最常見的老三樣就是:文章,審稿,重要原創性貢獻。此外,還有媒體報道。
在 EB-1A 的審理過程中,移民官不光看申請者產出了什麼 (contribution)。更重要的是看同行們對於這些產出持什麼樣的評價,認可和反饋 (impact/influence)。
2022年受歡迎領域
• 1、智能家居、設計、施工
• 2、智能城市化建設、設計、施工、裝置生產
• 3、醫學領域、專科醫學、中醫藥劑、針灸
• 4、傳統工藝、民間藝術家
• 5、金融領域、財務分析、風險控制、大數據分析、融資併購
• 6、智能會展、燈光、舞美設計、化妝師
• 7、編導、導演、製片人、拍攝器材銷售及研發
• 8、IT、大數據分析、雲技術、平台應用、電子器械專利研發
• 9、機械、機床、節能產品應用、綠色環保事業
• 10、動植物研究、馴養員、消殺器材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