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卡」,即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被稱為「世界上最難拿的綠卡」。
由於門檻高、控制嚴,能獲得「綠卡」的外國人少之又少。據新華社報道,2016年,公安部批准1576名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至此,中國「綠卡」持卡人數才過萬。而在中國長期居住的外籍人口已有近百萬人。
寧波諾丁漢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張毓隆是馬來西亞人,在寧波生活工作了近十年,去年拿到了中國綠卡,「很開心,以後坐飛機不用帶護照了。」他對九派新聞說。
他表示,有了移動支付、高鐵、網購,在中國生活真的很方便,「我有很多外國朋友說,離開中國後最想念的就是這些科技上帶來的方便。」
【1】門檻
2004年8月,中國出台《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首次採用國際通行做法,實施「永久居留證」制度,也被人們稱為「中國綠卡」。
對於無犯罪記錄的申請者,外國人可以通過四種途徑申請中國「綠卡」:(1)在中國直接投資200萬元以上、連續3年投資穩定且納稅記錄良好;(2)在中國擔任副總經理、副廠長等職務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等副高級職稱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連續任職滿4年、4年內在中國居留累計不少於3年且納稅記錄良好的;(3)對中國有重大、突出貢獻以及國家特別需要的;(4)親屬團聚。
受學校邀請,張毓隆去年跟學校人力資源部、相關政府部門溝通,遞交了綠卡的申請材料。他曾經在英國、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工作,時任系統工程師、博士後研究員和信息系統副教授。在2012年,他榮獲了國際青年商會授予的馬來西亞十大傑出青年獎。同時他也是寧波市3315人才計劃的一員。
憑着光鮮的履歷和在華多年的經歷,他成功申請到中國綠卡。「政府部門還挺支持的,給了我們一張list,要準備的材料說得很清楚,整個過程很順利。我周圍的一些同事也拿到了。」
42歲的張毓隆此前在香港理工大學工作,研究方向與互聯網相關,「當時中國互聯網剛剛發展,寧波諾丁漢大學向我拋出橄欖枝,它是英國高校在中國辦學,我去了覺得學校環境非常不錯,也有很多外國老師」。

張毓隆
時光如梭,張毓隆在寧波已經生活了十年。休閑時間,他喜歡去嘗試各種戶外活動,比如爬山、跑馬拉松。「有了移動支付、高鐵、網購,在中國生活真的很方便,馬來西亞在移動支付上還處於早期階段,我有很多外國朋友說,離開中國後最想念的就是這些科技上帶來的方便。」
【2】困難
外國人要拿下中國綠卡,並不總是這麼順利。
高斌與俄羅斯妻子卡麗娜在廣州生活了十年,卡麗娜去年拿到了中國綠卡,走的是「親屬團聚」類型。需要滿足以下條件:為具有廣州常住戶籍的中國公民配偶;婚姻關係存續滿5年且申請之日前已在中國連續居留滿5年、每年在中國居留不少於9個月;有穩定的生活保障和住所。他們是2015年結婚,婚後一直定居廣州,符合條件。
在眾多需要提交的申請材料中,包含一份無犯罪證明記錄。「我們最頭痛的就是無犯罪證明,必須去俄羅斯駐中國領事館辦,但因為疫情一直閉館。」高斌對九派新聞說,後面等了很久才拿到那張證明,「整個過程就蠻折騰的,等得很累」。
一位二線城市出入境管理局人員向媒體介紹,申請「綠卡」所需的材料對各國申請人來說都有難度,像無犯罪記錄證明有效期只有半年,超過半年就作廢,很多人要找機會回本國後才拿到,有材料過期的風險。
【3】開放
2018年國家移民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據官方數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掛牌兩個月後,就審批了1881名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士在華永久居留,相當於2017年全年審批總量。
2017年6月,中國政府印發《外國人永久居留證件便利化改革方案》,原本的「居留證」升級為「居留身份證」。內嵌的芯片可以通過二代居民身份證閱讀機識別,方便持證人在華工作和生活。未來,除了刷身份證坐高鐵外,在華永久居留的外國人在購房、去銀行辦理金融業務、申領駕照、住宿登記等方面都可依法享受中國公民同等待遇,在中國境內工作的也可依法享有社保和公積金等。
中國綠卡功能升級後,為持卡外籍人士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拿到綠卡的張毓隆不用每5年續一次簽證,但他發現,中國綠卡還並未被廣泛接受,入住酒店有時還是要出示護照;海淘輸入個人信息時,可輸入護照或身份證,但沒有提供「綠卡」的選項。為以防萬一,他出行會攜帶護照與中國綠卡。
卡麗娜在辦銀行卡時,也遇到了對方不認「綠卡」的情況。高斌說,「用綠卡辦銀行卡,比護照的審核還要嚴。因為銀行見得少,突然來了個拿綠卡的人,他們又不會開,還要申請報批。」
(文中高斌、卡麗娜為化名)
九派新聞記者 李沐曦
【爆料】請聯繫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