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取部分公共福利不再影響拿美國綠卡
川普執政期間曾出台過一項「公共負擔」規則,用來限制那些申請公共福利的移民獲取美國綠卡。而就在上周四,美國國土安全局宣布取消這一規則,所以,領取白卡和糧食券等現金福利的外國人在申請綠卡時不用再擔心被納入「公共負擔」範疇。
新規將於2022年12月23日生效,撤銷之前川普時期擴大的「公共負擔」標準,再次回到之前的狹義「公共負擔」政策。
什麼是公共負擔?
「公共負擔」一詞是移民法中一個由來已久的概念。根據《移民和國籍法(INA)》第212(a)(4)條規定,如果非公民「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成為公共負擔」,那麼他們將被禁止入境。不過沒有法律正式對「公共負擔」進行過定義。
2019年川普執政期間,國土安全部將「公共負擔」的定義範圍擴大,其中包括那些在36個月內享受一項或多項指定公共福利超過12個月的移民。
根據當時的規定,如果移民已經或預計將獲得食品援助、醫療補助、住房援助或其他公共福利,他們可能會被剝奪永久居民身份。
誰會受到公共負擔規則影響?
- 在美國,正在通過家庭成員、僱主或通過多元化簽證抽籤申請綠卡身份的人。
- 已經擁有綠卡但在出國旅行後尋求重新進入美國的人 (a) 連續 180 天以上,或 (b) 有某些刑事定罪(或兩者兼有)。
- 申請更改或延長非移民簽證的人。
舊規則取消,新規變化
拜登政府上任後,停止了在訴訟中為川普時期的規則辯護,並於2021年3月停止執行該規則。
國土安全部部長Alejandro Mayorkas表示:「2019年的公共福利規則與我們國家的價值觀不一致。」
根據國土安全部上周四公布的最終規定,「公共負擔」的判斷因素包括,國籍法中要求的非公民的年齡、健康狀況和財務狀況、教育和技能等。
同時,如需要,綠卡申請人需提交I-864經濟擔保表,以前或現在接受的社安金(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SSI),貧困家庭臨時援助收入(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TANF)以及各州、部落、領土或地方維持收入的現金福利計劃(通常稱為「一般援助」)或從政府出資的長期機構中獲得的現金收入。
新規剔除了「公共負擔」中有關白卡和食品券的內容。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Xavier Becerra在表示:「符合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白卡)、兒童健康保險計劃(CHIP)和其它健康計劃資格的人士應該得到他們需要的護理,而不必擔心危及他們的移民身份。」
美國移民委員會(American Immigration Council)項目總經理Jorge Loweree說:「在充分接納來自各行各業的移民人才,而不僅僅是特權階層移民這一點上,美國做得最好。以低收入為由對新移民進行污名化,忽視了移民需要時間在這個國家紮根的事實。數據很清楚,移民是這個國家的『凈收益』,即使他們從底層做起,一步步往上爬。」
非公民STEM專業人員在美國工作的選擇
最近,美國移民局發佈了一份文件,這份名為《非公民STEM專業人員在美國工作的選擇 (Options for Noncitizen STEM Professionals to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的文件,對各種赴美工作途徑進行了說明,並且還直接給出了文件的中文版。
相關鏈接:
https://www.uscis.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web-content/STEM%20Visa%20Guide%20-%20Landing%20Page%20New%20Doc_CHI.pdf
文件中概述了非美國公民在美國從事STEM領域工作的一些臨時和永久途徑:
非移民(臨時)途徑
詳細信息:
https://www.uscis.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web-content/STEM%20Visa%20Guide%20-%20Nonimmigrant%20Pathways%20Webpage_CHI.pdf
移民(永久)途徑
具體信息可查看:
https://www.uscis.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web-content/STEM%20Visa%20Guide%20-%20Immigrant%20Pathways%20Webpage_CHI.pdf
文件指出,一些機會為個人,包括STEM專業人士,提供了獲得美國永久居民身份的基礎。永久居民身份允許您在美國永久居住和工作,並且通常為您提供了一條通往公民身份的途徑。這些機會被稱為「移民」途徑。
其他途徑(例如,F-1 OPT、H-1B、L-1 和 O-1)也被稱為「非移民」途徑,允許您在美國暫時居住和工作。許多通過這些非移民途徑之一工作的人最終過渡到永久居民途徑,並最終成為美國公民。
不過,想要通過「非移民」途徑過渡到永居,並最終成為美國公民,難度非常大!
比如留學簽證轉為綠卡最常見的方式:F1–OPT–H-1B–綠卡,很多人卡在了需要「撞大運」的H-1B這一步。中國留學生想通過H-1B抽籤留在美國,更是一年比一年難!
今年3月底,美國移民局進行了今年H-1B的首輪抽籤,從483,927份申請中抽取了127,600個幸運兒,遠大於85,000份的配額數量。
本來第一輪抽籤沒中籤的同學們還像往年一樣等待第二輪和第三輪抽籤,但在8月23日,美國移民局宣布:2023財年H-1B抽籤已達85,000份上限,移民局不再進行多輪抽籤!
再看一下往年的申請數量:
2021財年所有獲批H-1B簽證(包括受配額限制需抽籤的申請和不受配額限制的申請)的印度籍受益人獨霸七成,達到74.1%,而中國籍總體僅佔一成僅有12.4%!可想而知在今年申請量暴漲的情況下,中國申請人中籤的情況恐怕不容樂觀。
以此數據推斷,今年中國申請人中籤的情況恐怕仍然不樂觀。因此,想要「留美」,還是提前通過移民途徑獲得身份最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