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談判的關鍵時刻,普京突然帶隊現身俄烏衝突前線,烏軍當晚就發動突襲,妄圖實現「斬首」目標,不料被俄軍逮個正着,損失慘重,
澤連斯基要求美國跟歐盟一樣繼續對俄實施制裁,在談判的關鍵時刻,這隻會適得其反,說不準還會刺激俄羅斯掀桌子。
萬米高空的生死狙擊
五月下旬,一則消息如驚雷般炸響國際輿論場,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一次低空視察途中,其乘坐的米-8直升機編隊,竟在自家門口——距離俄烏邊境僅90公里的庫爾斯克州,遭遇了一場精心策劃的無人機集群「獵殺」。
俄方防空指揮官尤里·達什金也證實了這次襲擊的存在,只是強調所有無人機均被成功攔截,總統安然無恙,但這輕描淡寫的「成功攔截」,顯然無法掩蓋事件本身的驚心動魄,針對國家元首的「斬首行動」,無論成功與否,其釋放的信號都足夠強烈和危險。
克里姆林宮的「內鬼」魅影?
普京的專機,號稱移動的空中堡壘,集各種尖端科技於一身,紅外干擾、雷達反射塗層、全向自衛系統,甚至傳聞中的核指揮功能,層層防護密不透風,更不用說,通常還會有「影武者」般的誘餌編隊伴飛,真假難辨,要想在這樣的天羅地網中精準鎖定普京的真實航線,難度可想而知。
那麼問題來了,烏克蘭方面是如何拿到這堪稱絕密的飛行計劃的?一個令人脊背發涼的猜測揮之不去——「內鬼」!俄羅斯境內存在滲透力量,早已不是什麼秘密,烏克蘭情報系統通過某些特殊渠道獲取此類敏感信息,並非天方夜譚,畢竟,再堅固的堡壘,也怕內部的蛀蟲。
而俄方一些知情人士的爆料,則更讓這層疑雲添上了幾分現實的殘酷,儘管官方宣稱百分百攔截,但烏軍無人機一度兇悍到突破至某核點站僅三公里處,這迫使普京不得不臨時改變航線。
這無疑揭示了俄軍在應對新型戰爭形態,尤其是無人機「蜂群」戰術時,可能存在的短板,平日里引以為傲的「柳托夫」電子戰系統,在複雜的電磁環境下,據稱也出現了識別延遲的窘境,即便是被譽為「末端守護神」的「鎧甲-SM」彈炮合一系統。
此次襲擊中,烏克蘭亮出的「傢伙事兒」也不少,既有土耳其的「明星產品」,這款固定翼無人機射程遠、滯空時間長,指哪打哪,也有被戲稱為「吸血鬼」或俄方稱之為「巴巴雅加」的多旋翼重型無人機,能掛載迫擊炮彈甚至反坦克導彈,堪稱低空「飛行炸彈卡車」。
孤注一擲的瘋狂賭局
烏克蘭選擇在這個節點,用如此激進甚至可以說是極端的方式出牌,葫蘆里究竟賣的什麼葯?這無疑是在衝突的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燒身,要知道,在此之前,即便是與俄羅斯尖銳對立的西方國家,也從未公開宣稱要對普京本人採取「肉體消滅」之類的極端措施。
烏克蘭方面過去似乎也刻意避免觸碰這條紅線,雙方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有某種潛規則的較量,這種默契似乎被烏克蘭單方面打破了,這是否意味着基輔方面已經打光了常規牌,決心要孤注一擲,甚至不惜將整個地區拖入「同歸於盡」的深淵?要知道,這樣的行動必然導致局勢急劇惡化。
不久前,俄烏雙方還有過恢復和談的嘗試,一度讓外界看到了一絲和平的曙光,但這次襲擊事件,恐怕直接將這微弱的火苗徹底澆滅,有報道稱,事件發生後,俄方已經實施了大規模的報復性打擊,衝突的螺旋式升級態勢,又一次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沙皇的逆鱗豈容觸碰
這次未遂的「斬首」行動,無疑將普京與澤連斯基之間的個人恩怨,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尖銳對立面,試想一下,如果,普京在這次襲擊中真的發生了什麼三長兩短,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俄烏衝突的烈度恐怕會瞬間飆升到失控的邊緣,俄軍的雷霆之怒,很可能會化為對基輔等烏克蘭重要城市的無差別地毯式報復,甚至,那些被俄羅斯認定為幕後黑手的西方國家,也可能被捲入這場風暴的中心。
對任何一個大國而言,其最高領導人的安全都象徵著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底線,這次雖然普京毫髮無損,但對於克里姆林宮來說,這無疑是一次赤裸裸的正面挑釁,等同於直接打在了俄羅斯的臉上,所謂「你不仁在先,休怪我不義在後」。
澤連斯基的懸頂之劍
對於這場震動世界的襲擊,澤連斯基方面至今沒有官方的明確表態,這種沉默本身就頗耐人尋味,無論烏克蘭方面如何解釋,這一行為都無異於一場豪賭,賭桌的另一邊,是難以預測的巨大風險。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儘管雙方都將對方領導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但俄羅斯方面似乎並未明確針對澤連斯基個人採取過類似的「斬首行動」,這其中或許有戰略考量,或許也有某種不願輕易打破的禁忌,如今,烏克蘭率先捅破了這層窗戶紙,普京極有可能因此改變先前的策略。
對於俄羅斯而言,即便普京安然無恙,但「敵人已經把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這種感受是真實且無法容忍的,接下來,澤連斯基的個人安全問題,恐怕將陡然升級為他需要時刻警惕的頭等大事,他是否會面臨來自克格勃等俄羅斯強力機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式的報復?
畢竟,對於急於達成軍事目標的俄羅斯來說,癱瘓烏克蘭的指揮中樞,無疑是一條極具誘惑力的捷徑,澤連斯基的這次冒險,很可能演變成一出「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悲劇,反而將自己置於前所未有的險境之中,未來的日子,對他而言,恐怕不會輕鬆。
硝煙未散,迷霧重重,這場發生在萬米高空的暗戰,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接下來的每一天,都可能充滿變數,歷史的車輪將駛向何方,世人唯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