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動模範次仁德吉:用善心善行書寫大愛的高原「格桑花」

初見次仁德吉,她身着藏裝,戴着一副眼鏡,瘦削的身形卻透露出一股子精幹勁兒。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那愛笑的模樣,嘴角總是微微上揚,眼睛彎成月牙,笑容里滿是溫暖與真誠。

在山南市乃東區頗章鄉斯堆村,提起次仁德吉,群眾無不交口稱讚,紛紛豎起大拇指說,她就像一束溫暖的光,是人們心中當之無愧的榜樣。
斯堆村五保戶曲珍老人,前些年雙目失明,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村委會得知曲珍的困境後,計劃安排黨員和婦女同志輪流照料她的生活起居。當工作人員徵求老人的意見時,她表示想住進次仁德吉家。

這個決定背後,隱藏着一段溫暖人心的過往。

曲珍失明之前,次仁德吉經常在家裡做好熱騰騰的飯菜給她送去。閑暇之餘,也常會去老人家中陪她嘮家常,為她收拾屋子。久而久之,次仁德吉的善舉在老人心中埋下了信任的種子。

住進次仁德吉家後,次仁德吉把曲珍老人當作了自己的父母一樣給予無微不至的照料,為她洗漱,攙扶她如廁,陪她散步遛彎。考慮到老人牙不好,她便將飯菜做得軟爛,方便老人食用,還常常給老人準備好她喜歡吃的香蕉、小白菜等蔬菜水果。

2013年2月,曲珍老人腿部病情複發癱瘓在床。為了全心全意照顧老人,次仁德吉放棄外出打工,在家專心照顧老人。即使生活再難,次仁德吉從未放棄對曲珍老人的細心照顧,給予老人家人般的溫暖和親情。2015年,曲珍老人在次仁德吉的陪伴下安詳離世。

「不是自己的親人,為什麼要照顧這麼久?」記者問道。

次仁德吉從思念中回過神來說:「相逢就是緣分,也就是家裡多雙筷子的事兒,我不能看着老阿媽受罪。」

女兒巴桑卓嘎告訴記者,平時,阿媽啦對身邊每一個身處困境、亟待幫助的人,總是滿含同情與真摯情感。

採訪時記者還了解到,每個周五放學時,次仁德吉都會準時出現在頗章鄉完全小學門前。多年來,接村裡的留守兒童放學,已經成為了她的一項日常。

「我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看到孩子們孤單的眼神,我總是忍不住心疼。接孩子們放學不只是為了陪伴,也是想讓孩子們懂得他們值得被愛,有人一直守護在他們身邊。」次仁德吉說。

今年1月,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地震。作為一名黨員的次仁德吉積極響應號召,從並不寬裕的積蓄里拿出一筆錢,還從家中拿出柴火一同送往災區。不僅如此,她還穿梭於村裡的每一個角落,挨家挨戶動員村民支持災區群眾重建家園。

鄉親們常說:「有困難找次仁德吉,她的心裏裝着所有人。」這話沒錯,次仁德吉家裡的鐵皮暖壺與搪瓷杯便是最好的見證。

村裡只要有工地開工,次仁德吉的身影就會出現在蜿蜒的村道上,雙手提着的兩個暖壺隨着她走路的步伐輕輕晃動。到達工地後,次仁德吉會從背着的布包里掏出搪瓷杯倒上熱茶,呼喚忙着幹活的工人過來喝茶小憩。

裊裊茶香中,休息角也成了工人們臨時的「交往交流交融茶話會」。暖壺提手磨出了包漿,搪瓷杯磕掉了漆皮,但次仁德吉的這份堅持,卻讓工地多了份別樣的溫暖。

從2013年被頗章鄉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到2014年榮獲乃東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再到2015年成為西藏自治區「最美格桑花」、山南市「感動人物」,以及2024年8月被授予乃東區「道德模範」殊榮。今年,次仁德吉又獲得「全國勞動模範」這一更高的榮譽。這位普通的藏族婦女,用數年如一日的善心善行,正激勵着更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書寫着不平凡的篇章。

來源:西藏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