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男子疼到崩潰!「像無數針在瘋狂攪動」...醫生:這些習慣很多人都有

「凌晨三點,我從一陣劇痛中驚醒,感覺像是有無數根鋼針在左肘關節里瘋狂攪動,那種痛深入骨髓,痛得我全身冒冷汗。」

浙江寧波的王先生躺在寧波鄞州區第二醫院病床上,回憶起痛風發作的夜晚仍心有餘悸。

男子長期肥胖

全身關節被痛風石「攻佔」

王先生今年45歲,身高180厘米的他,體重高達100公斤。他的生活習慣並不健康——高熱量、高嘌呤的食物常常擺滿餐桌,外賣更是家常便飯,平時幾乎不運動。日復一日,體重秤上的數字一路飆升,體內的尿酸水平也在悄然失控。

近幾年,他的痛風發作得愈發頻繁,幾乎每月都要「光顧」一次。每次發作,關節都會迅速腫脹,疼痛讓他連走路都成了奢望。

可怕的是,全身關節漸漸被痛風石「攻佔」,這些像石頭般堅硬的沉積物不僅破壞了關節結構,還時不時破潰流出灰白色液體,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氣味。「每次看到關節上的痛風石,我都覺得自己像個怪物。」王先生滿臉尷尬地說。

最近一次的檢查結果更是令人揪心:尿酸高達600μmol/l(正常值<420μmol/l),肌酐200μmol/l(提示腎功能受損),b超還顯示雙腎結石。

醫生診斷,長期的肥胖不良飲食習慣導致他體內尿酸合成失控,而腎臟排泄能力卻在肥胖的重壓下大幅下降,最終引發痛風的一系列併發症。

王先生困惑:痛風石是怎麼形成的?

面對這個疑問,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第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聲東作出解釋:人體血液里漂浮着無數微小的尿酸結晶,當濃度超過飽和點,這些結晶就會悄悄沉積在關節縫隙、腎臟和血管壁上。

李醫生告訴記者,一頓海鮮火鍋可能讓尿酸飆升30%,一次醉酒可能讓腎臟排泄能力癱瘓12小時。長期的高嘌呤飲食就像不斷往血液里撒鹽,最終讓關節成為尿酸結晶的「垃圾場」,經過日積月累就形成了痛風石。

此外,痛風與肥胖一旦「聯手」,不僅會加劇關節損傷,還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風險。如果不及時干預,患者的關節功能可能嚴重受損,生活質量將大幅下降。

「痛風」不是老年人「專利

專家提醒:

控制體重、管住嘴是防治關鍵

「痛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中年人、甚至年輕人也有,男子痛風12年,雙手嚴重變形。

去年8月,浙江有醫院發現才15歲的初中生尿酸值就「爆表」了,飆到755μmol/l,高出正常值近一倍。

鄭州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陳運轉表示,痛風發病年齡不斷提前,95後痛風也比較常見。當出現單個關節的紅、腫、熱、痛時,應注意可能是痛風急性發作了。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年輕人喜食海鮮、肉湯、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飲食、缺乏運動、肥胖、飲酒、長期大量飲用含糖飲料等因素都會導致年輕人持續高尿酸,隨之痛風發病率升高。

1、高嘌呤飲食:高嘌呤食物攝入過多,腎臟無法及時地排泄的話,體內就會堆積過多尿酸,超過了血尿酸的飽和濃度,尿酸鹽結晶就會沉積在關節軟骨上,刺激局部炎症產生疼痛感。

2、常飲含糖飲料:很多孩子和家長都喜歡喝碳酸飲料或者功能性飲料,甚至常常以飲料代替水。殊不知,大量攝入果糖可刺激長鏈脂肪酸合成,導致高甘油三酯血症,引起機體對胰島素抵抗,造成代謝紊亂。

3、缺乏運動:工作、學習壓力大又長時間缺乏運動,體重增加,水攝入減少,不利於身體的新陳代謝,容易出現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等代謝綜合征,是痛風發病的高危因素。

再次提醒↓↓↓

不能仗着自己年輕放肆自己的嘴從而「透支」身體,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得更加註重痛風的預防與日常管理,如果發現關節莫名疼痛、體重異常增加等癥狀,及時就醫檢查,如果您有痛風家族史,更應該特別注意!

來源:新聞坊

值班編輯嚴佳成

校對:張竹影

值班主任:周艷華
值班編委:游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