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稀土運輸風波,中國一招反制,讓600萬噸好貨爛在戈壁灘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中美之間的關稅戰中,稀土是我們最關鍵的籌碼,而曾經在這關鍵籌碼上,我們差點因為蒙古國試圖偷運600萬噸稀土給美國,差點失去這次談判的機會。

蒙古想在中俄之間向美國示好

今年年初的時候,一則關於蒙古國試圖通過中國大連港向美國偷運600萬噸稀土的消息引發國際關注。這一事件暴露了稀土資源的戰略價值,夾在中俄之間的蒙古國,卻試圖想着幫美國。


稀土並非字面意義上的稀有,但其重要性遠超想像,從智能手機到電動汽車,從導彈制導系統到衛星通信,稀土元素支撐着現代科技的核心技術。

全球約60%的稀土儲量在中國,而中國更掌握着90%以上的加工能力,從精鍊到磁體生產,幾乎壟斷了全產業鏈。

相比之下,美國雖有一定儲量,但加工技術長期依賴中國,近年來,美國試圖通過拉攏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分散風險,而儲量達3100萬噸、位居全球第二的蒙古國成為其新目標。


蒙古國作為內陸國,三面被中俄包圍,缺乏出海口,其對外運輸高度依賴中俄的鐵路與港口,尤其是中國的大連港和天津港。

2023年,蒙古國與美國簽署稀土合作協議,計劃通過中國港口將稀土轉運至美國。然而,這一設想忽視了地緣現實,無論是陸路還是空運,蒙古的稀土出口必須經過中俄領土或領空。

中國迅速反應,通過海關嚴格檢查、斷供關鍵萃取劑、與俄羅斯聯合提高過境費用等手段,直接切斷了蒙古稀土的運輸通道,堆積在戈壁的600萬噸稀土每日因氧化損失數百萬美元,蒙古國的稀土夢幾乎破碎。

中國對稀土進行全球性的控制


中國的反制並非單純針對蒙古,而是基於對稀土供應鏈的絕對控制。全球91%的稀土精鍊技術、94%的磁體生產集中於中國,即使蒙古開採出稀土,缺乏加工能力也無法形成有效供給。

此外,中國在中蒙邊境建設的4700公里電子屏障,可實時監控非法運輸,進一步封堵走私可能。美國曾試圖通過空運繞過陸地限制,但高昂成本與中俄領空管制讓這一方案淪為紙上談兵。


蒙古國的決策也暴露了其戰略短視,一方面,其經濟嚴重依賴中國,要知道中蒙貿易占其總額65%,中國曾助其渡過債務危機,而在另一方面,轉向美國的第三鄰國策略缺乏實質支撐。美國對蒙古的拉攏更多出於遏制中國的戰略需求,而非長期合作承諾,蒙古單方面撕毀對華煤炭協議、在稀土談判中態度傲慢,最終導致中國市場流失與資源滯銷的雙重打擊。這種左右逢源的投機行為,反而使其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蒙古的困境揭示了一個現實,在全球化分工中,單一國家難以獨立掌控複雜產業鏈,稀土從開採到應用需跨國協作,而中國憑藉全產業鏈優勢佔據主導地位。

即便美國扶持蒙古開採稀土,缺乏加工與運輸能力仍無法動搖中國地位。此次事件也為其他國家敲響警鐘,資源開發需兼顧地緣現實與長期合作,而非盲目追逐短期利益。

這場稀土風波尚未落幕,但其結局已清晰可見,蒙古若無法重回與中俄的務實合作軌道,其資源野心終將困於戈壁灘,而中國通過對稀土的技術控制,再次證明了其在關鍵資源領域難以撼動的話語權。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看看新聞:600萬噸稀土偷運往大連港,蒙古勾結美國公然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