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危機浮現,美聯儲死守利率,川普無計可施,關稅底線再降50%

美債市場徹底炸鍋了,拋售潮一波接一波,特朗普這回是真沒轍了,手裡一張牌都沒剩下。

關稅底線直接砍了50%,對英國做出了「歷史性的妥協」,還放話對華關稅可能降到60%甚至更低。

美國經濟眼看着要撐不住,美聯儲死守高利率,債務窟窿越滾越大,盟友還接連翻臉,想當年美元多硬氣,現在卻像個空殼,晃晃悠悠。

特朗普這把該怎麼打?他的「妥協」能得到他想要的么?

文案:鳳梨 編輯:鳳梨

美債市場最近亂成了一鍋粥,投資者像躲瘟神似的拋售美債,收益率曲線畫出了個詭異的「微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站出來直言:美債的收益率呈現「微笑曲線」,這意味着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會造成額外成本,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任開始加速流失。

美債,曾經是各國央行搶着囤的「避險資產」,如今卻成了燙手山芋,滯銷到只能靠提高利率硬撐。

可高利率又像把雙刃劍,穩住了市場,卻讓美國自己的債務窟窿越捅越大,而特朗普正站在這風暴中心,怕是連覺都睡不踏實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

要搞清楚這亂局,得先往回倒,看看美國是怎麼靠美元和美債稱霸全球的。

時間倒回二戰後,美元成了世界貨幣的「老大」,布雷頓森林體系讓各國貨幣跟美元掛鈎,美元又跟黃金掛鈎。

美國人手裡攥着這張王牌,開始玩起了「金融殖民」的遊戲。

玩法很簡單,美國敞開大門進口全球的商品,貿易逆差年年漲,但這逆差不是壞事,反而是美國吸血的工具。

各國把貨賣給美國,換回美元,這些美元又被各國拿去買美債,美債就成了外貿儲備的香餑餑。

只要美元霸權不倒,美債就是「安全」的,美國就能靠發債過日子,債務成了權利,赤字成了財富。

別看這套邏輯聽着有些玄乎,但幾十年真就這麼順順噹噹跑下來了。

這幾十年的全球貿易,誰不靠出口美國吃飯?誰不拿美元買美債存着?

而美國消費拉動經濟,財政赤字靠發債補,日子過得滋潤。

可這套體系有個致命的假設:美國必須永遠是世界老大,美元必須永遠是硬通貨,美債必須永遠有人買,一旦這鏈條哪塊出了岔子,這套體系就得崩盤。

崩盤的苗頭其實早就埋下了。

奧巴馬時期,這套體系還是能跑起來的,但到了特朗普和拜登兩任總統,玩法好像被整出點毛病。

特朗普尤其是個「狠角色」,他上台後喊着「讓美國再次偉大」,卻把矛頭對準了全世界,先是盟友,加拿大日本歐盟,一個沒落下,全被他拿關稅大棒敲了一遍。

後來又盯上中國,145%的高關稅直接甩過去,可中國不吃這套,針鋒相對地反制。

美國這一招帶來的後果就是,股市、美元指數、物價全線崩盤。

最要命的,是美債市場開始不聽話了。

簡單來說,美債的麻煩就是信用沒了。

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拋出「微笑曲線」的警告,意思是美債收益率兩頭高中間低,市場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正在滑坡。

投資者一看苗頭不對,拋售美債的浪潮一波猛過一波,新發的美債賣不動,老債沒人接盤,特朗普政府只能眼巴巴看着國債滯銷。

美聯儲也沒轍,鮑威爾咬着牙把聯邦基金利率穩在4.25%-4.5%,今年已經是第三次這麼幹了。

通脹還沒壓下來呢,若是現在降息,美國經濟大概率直接炸了,但可高利率又讓美國自己的債務成本水漲船高,財政窟窿越補越大。

美國聯邦債務已經堆成了座山,今年6月還有一部分要到期。

財政收入早就不夠花了,白宮為了不關門,只能繼續借債,可借債得發美債,美債沒人買就得加息,加息又讓債務更沉重。

這就是個死循環,債務雪球越滾越大,美國空有「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名頭,內里卻像個資不抵債的空殼。

美元霸權的光環還在,但底下已經開始晃悠了。

再說回特朗普的關稅戰,這場仗打得也是灰頭土臉。

特朗普當總統前是個商人,知道美國離不開中國市場,也知道貿易逆差是美國吸血的法寶。

可他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弄出一個「對等關稅」,以為能靠關稅壁壘把製造業拉回美國,把中國和盟友都壓服。

結果中國不光沒服軟,還甩出反制措施,美國的出口商和消費者先叫苦連天。

盟友那邊更不省心,加拿大換了個硬氣的總理,直接跟特朗普對着干;日本甩手拋售了上萬億美債,擺明不陪玩;歐盟左右逢源,對中美兩邊都示好,愣是沒讓特朗普佔到便宜。

到了這會,特朗普手裡已經沒什麼牌了。

5月10日,參考消息爆了個大料:特朗普跟倫敦談妥了項「歷史性」妥協,把對英國的汽車關稅從27.5%降到10%。

這事在外界看來,可不是簡單的降稅,而是關稅戰要偃旗息鼓的信號,畢竟特朗普當初可是揚言要對全球收10%的統一關稅,現在連這底線都開始鬆動了。

更別提他之前還放風,說對華關稅可能會降到60%甚至更低。

這話一出,等於承認自己當初的145%高關稅完全打錯了算盤。

不過,中國這邊可沒那麼好說話。

中美在瑞士的談判前夕,中國商務部划了條清晰的紅線:談判的前提是先把所有對華關稅取消,否則免談。

特朗普估計腸子都悔青了,當初要不是太貪心,非要用關稅大棒壓中國,事情也不會鬧到這地步。

現在美國經濟撐不住了,盟友不配合,國內債務危機又步步緊逼,他不得不低頭。

可低頭歸低頭,面子還得撐着,10%的全球關稅基準線,對中國管不管用?特朗普會不會咬牙取消對華關稅,但對日本、歐盟這些盟友留個10%的底線?

這都是他腦子裡得盤算的難題。

美債的拋售潮還沒停,關稅戰的餘波還在晃,特朗普站在這十字路口,左右不是人。

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像塊大石頭,壓得所有人喘不過氣。美元霸權還能撐多久?美債市場還能硬挺到什麼時候?這些問題,誰也沒答案。

唯一清楚的,是特朗普這回真得好好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走了。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