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通訊員馬天俊、亦凡)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向北方調水超680億立方米,豫冀津京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億。
如何肩負起護水保水的重大責任,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這是擺在十堰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題。路徑同樣較為明確——數字技術賦能。
2021年7月,十堰市人民政府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孵化的「武當雲」在同年10月正式上線,為保水護水搭建數據基石。2023年至2024年,丹江口市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丹江口市數據局相繼掛牌成立,形成保水護水的合力。
據了解,丹江口市數據局肩負着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開發利用,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規劃建設的重要職責。當前,正以守水護水為切口,通過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平台全面賦能水保平台功能升級,不斷夯實水資源保護的數據支撐。
經過幾年的深入探索實踐,十堰市加快搭建「水陸空」智慧監測平台。通過構建「1336」水質監測體系,已初步形成了保水護水「一張網」。這背後,離不開「武當雲」強大的數據支撐與賦能。
走進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牆面上的LED大屏實時顯示着重點排污企業監管系統、水庫水質監測系統、水庫環庫岸線監控系統等各項重要數據,與水質保護相關的信息一覽無餘。
線上線下協同發力。2024年年初,十堰市整合護水保水執法巡護力量,掛牌成立十堰市水保中心和各區縣分中心,打通全市保水護水聯動共治網絡,實現了從空、天、地多維度對丹江口水庫水質進行監測。
衛星看、監控盯,水上巡、岸上查……丹江口市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搭建起水庫斷面水質監測、衛星遙感監測、重點排污企業在線監管、庫岸線監控、環庫公路危化品車輛監控、水質監測站防入侵監控、城鄉雨污管道巡護、執法巡護隊伍監管8個智慧監管系統,實現了空、天、地多維度對市域範圍內丹江口水庫水質情況進行在線監控、調度與處置。
從被動處置型向主動預警型、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交互型、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在華為「武當雲」支撐下,智慧護水的「天羅地網」讓過去傳統的工作方式改頭換面。
「現在巡檢更精準更省心了。」對這些變化感觸最深的,是常年奔走在丹江口水庫沿線的工作人員和護水志願者。
如今,依託丹江口水庫水質保障數字平台,2000公里給排水管網、30多萬個涉水城市部件全部上圖,環保、農業、水利、城管等部門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發現情況第一時間預警,第一時間處置到位。
「武當雲」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變革的當下,「武當雲」將繼續發揮自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持續優化迭代,為保障丹江口水庫「一泓清水永續北上」貢獻更強大的數據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