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解除對俄制裁,卻對中國加倍徵稅,中方反制五連發

美俄代表團會談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曾透露,將在某個時候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而這個時間比大多數人想像中來的更快。

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的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減輕對俄羅斯的制裁,比如解除對部分俄實體和個人的制裁,名單尚在擬定之中,美國官員未來可能將與俄方代表討論。據悉,解除制裁的名單中可能包括一些俄羅斯寡頭。

要知道,上任之初的特朗普急着調停俄烏衝突,還一度放話威脅,如果俄羅斯不能儘快和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美國不排除加大對俄制裁力度,並徵收高額關稅,可短短一個多月之後,美方的態度就發生如此明顯的轉變,這一方面說明美烏談崩之後,特朗普越發不在乎烏克蘭,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美國在與俄羅斯談判並改善雙邊關係方面的確表現出了一些誠意。

而就在美俄關係升溫跡象明顯的同時,美國對中國的針對措施卻在不斷加碼,此前2月4日,美國就正式開始對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時隔一個月,美方再次宣布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自3月4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再次加征10%關稅。

一邊對俄羅斯鬆綁,一邊對中國加倍徵收關稅,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之前有分析認為,特朗普政府急着緩和對俄關係,是為了集中精力全力對抗中國。

然而眾所周知,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加征關稅,本身就是特朗普政府為自己禁毒不力甩鍋的一種手段,美方在一個多月里就兩次動用這一手段,更是一錯再錯。

而且,美國也低估了如今中國應對關稅大棒的能力和手段。第一輪加稅決定一出,中方就表示堅決反對,並且立馬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面對美方的第二輪加稅威脅,商務部更是直接警告,我們將採取反制措施堅定維護自身權益。

事實證明中方的確說到做到,就在美國第二輪加征關稅政策生效的當天,中方就使出了組合拳反制美國,一出就是五個大招,包括在世貿組織追加起訴美國,宣布將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對其出口兩用物項;新增 10 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美國因美納公司採取不可靠實體清單處理措施,以及對雞肉、小麥、玉米、棉花、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等多種美國農產品加征10%至15%的關稅,其中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這一招,可以說是直接打到了美方的七寸上。

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中方的態度已經擺在了明面上,脅迫和威脅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如果美國想對中國搞極限施壓,就是找錯了對象,打錯了算盤。中國人民從來不吃霸凌霸道那一套。美國執意加征關稅解決不了本身的芬太尼危機,也不能讓製造業迴流美國,但是卻會因此付出巨大的代價,既然美方油鹽不進,那麼就要承擔中方反制帶來的一切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