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立凡
從阿勒頗、伊德利卜、哈馬到首都大馬士革,敘利亞各反對派「變天」僅僅用了10天。
據新華社記者12月8日消息,大量敘利亞反對派武裝人員和車輛進入了首都大馬士革。半島電視台、路透社、法新社等多家媒體播放的視頻也顯示,反對派人員已進入敘利亞總統府。敘利亞反對派在電視講話中稱已「推翻阿薩德政權」。
俄羅斯外交部12月8日發佈消息表示,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在與敘利亞衝突各方代表談判後已放棄總統職位,並指示敘利亞政府和平移交權力。俄羅斯方面未參與談判。據央視新聞報道,12月8日,克里姆林宮消息人士稱,阿薩德和家人抵達莫斯科,俄方已向其提供避難。消息還稱,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領導人保證俄在敘境內的軍事基地和外交機構的安全。
同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敘利亞局勢的發展回答了記者提問,敦促敘利亞有關方面採取切實舉措,確保中國在敘機構和人員安全,並透露中國駐敘利亞使館仍在堅守,將繼續為有需要的中國公民全力提供協助。
敘利亞政局變化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內戰傷疤從未癒合
一定程度上說,敘利亞政局的突變是2011年敘利亞內戰的延續。
2011年,中東北非巨變浪潮傳到敘利亞,敘利亞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進而爆發全面內戰。
與其他同樣遭遇巨變的中東北非國家不同的是,敘利亞處於中東中心地帶,大馬士革在歷史上又是宗教聖城。重要的戰略位置和傳統的宗教中心地位,讓敘利亞被各方勢力覬覦。
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極其慘烈,導致超過30萬名平民喪生,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直到2020年,阿薩德政府才與反對派武裝達成停火協議。
雖然停火協議生效,但實際上反對派武裝只是處於休眠狀態。
具體而言,「基地」組織在敘分支「努斯拉陣線」的變體「沙姆解放組織」盤踞阿勒頗省和伊德利卜省,該組織也是此次進軍大馬士革的反對派武裝主力;曾經得到美國援助的敘利亞庫爾德人武裝佔據東北部油田,這裡也是美軍「偷油」之所;isis(伊斯蘭國)殘餘勢力在中部沙漠地區活動;得到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國民軍」控制着北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區。此外還有遜尼派的「伊斯蘭陣線」及大大小小的「自由軍」武裝。
2020年停戰協議簽署時,雖然阿薩德政權扭轉了被動局面並佔據一定優勢,但也只能在大馬士革及其周邊地區、中部城市和沿海地區有效行使權力。
不少分析認為阿薩德政權沒有搞好經濟是此次敘利亞政府軍沒有抵抗力的原因。但主權不完整,教派衝突、恐怖主義勢力難以消除,在這種情況下能搞好經濟純粹是奢談。敘利亞內戰的傷疤從未癒合,這才是根本原因。
如同「無主之地」
敘利亞的戰略位置決定了其對於地緣衝突具有高度敏感性。而當前兩場最大的地緣衝突均直接影響了敘利亞政局。
俄羅斯是敘利亞的重要盟友。2015年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內戰,在俄羅斯空軍和瓦格納僱傭軍的支援下,敘利亞政府軍穩住了形勢。
然而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軍事資源主要投放於俄烏戰場,瓦格納集團經歷「叛亂」後實力銳減,主要在非洲活動。俄羅斯已經難以像過去一樣向阿薩德政權提供安全保證。
伊朗是敘利亞的另一個重要盟友,藉助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為主的「什葉派之弧」,伊朗為敘利亞提供了另外的安全援助。但由於以色列在哈以衝突、黎以衝突中重創了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因此「什葉派之弧」有所動搖。伊朗也不再能提供有效支援。
外部環境的變化喚醒了敘利亞各反對派別,也喚醒了對阿薩德政府不滿的外部勢力。土耳其一直希望敘利亞接納滯留在土的敘利亞難民,並協助土耳其打擊敘境內的庫爾德工人黨武裝,但阿薩德政府與土耳其沒談攏,為土耳其系反對派武裝進軍大馬士革開了閘。
而美國政局變化在即,特朗普對於奧巴馬當初要求推翻阿薩德政權的決策明確表示不感冒,敘利亞就此似乎變成了任人瓜分的「無主之地」。
2021年塔利班勢如破竹進軍喀布爾前,美軍撤離喀布爾機場,如今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勢如破竹進入大馬士革,則源於外部勢力各懷心思。
難改割據局面
在敘利亞政局突變後,下一步會怎麼樣,答案恐怕並不難找。
從內部看,與土耳其有千絲萬縷關係的「沙姆解放組織」及「敘利亞國民軍」是目前實力最強大的反對派武裝,他們要的是一個沒有阿薩德統治的敘利亞,庫爾德人武裝要的是一個能夠獨立建國的新支點,isis要的是從伊拉克到整個黎凡特地區(相當於東地中海地區)的大伊斯蘭國。這些矛盾看不出有調和的可能。
從外部來看,土耳其要的是一個能夠合作的敘利亞,以色列要的是「中東水塔」戈蘭高地的安全,以及反以色列力量的瓦解,美國要的是保證以色列得到想得到的,俄羅斯要的是塔爾圖斯和赫梅米姆軍事基地,伊朗要的恐怕是緩衝時間。這裏面的矛盾也不大可能調和。
在這種大背景下,曾經一同從阿勒頗、哈馬、霍姆斯向大馬士革急奔的敘利亞各反對派別,是否還能同心協力有很大懸念,如同利比亞內戰後一樣劃地而治恐是大概率事件。
而就目前而言,隨着土耳其勢力增強,「沙姆解放組織」和「敘利亞國民軍」可能佔有最多的話語權。他們是否能與仍在大馬士革的敘利亞總理賈拉利達成共識,並建立起新的政治體制還有待觀察。
反對派武裝的主要領導人阿布·穆罕默德·朱拉尼已命令部隊不得接近大馬士革的官方公共機構,要求這些機構在正式移交之前仍將由賈拉利監管。但即使達成共識,這種脆弱平衡能維持多久,能在敘利亞哪些地區被認可,都是未知數。
雖然敘利亞的未來一片混沌,但有一點是能夠確定的:敘利亞的秩序失衡,為今後中東地區的穩定增加了一個主要風險源。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