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稱中國反制將至,話音剛落中方頒佈稀土新規,美日歐緊急應對

環球時報報道,美日韓三國工業領域高級官員近日在華盛頓會見。美國試圖施壓日韓兩國擴大對中國在芯片領域的技術限制,而進展有限。日媒披露,三方會議探討了強化關鍵產品供應鏈合作事項,三方在新的對華貿易限制上,未能形成共識。日媒聲稱,三方聯合聲明中未點名提及中國,不過以「非市場舉措」間接對中國發出指責。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艾倫·埃斯特維茲近期到訪日本時,施壓日方在芯片層面採取新的對華限制動作。日媒《日本經濟新聞》在5月份撰文,分析了日美在限制方向上的不同。

其指出,美國政策工具中包括了禁止美企服務商為中企客戶提供維修服務,不過這一限制令對日本、荷蘭企業未能生效。日本的限制措施目的在於避免技術轉移,而難以限制日企對中國客戶提供維修服務。

日本也擔憂於管制動作升級後,中方實施的切斷關鍵礦產供應等反制措施。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經濟低迷背景下,增大限制將反噬日本經濟,也或引發中方的對等限制。除此之外,對外出口是企業進行技術迭代的關鍵路徑,對產品出口實施限制或引發技術停滯不前,進而被競爭對手超越。

對於外方違背世貿規則實施的單邊限制做法,中方一貫對其實施對等反制舉措。相關涉外法規《對外關係法》、《外國國家豁免法》已生效。去年8月,中國對鎵、鍺的出口限制生效,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工業國家均受影響。

全球有9成以上鎵、約7成鍺由中國供應,兩者作為工業冶金副生產物,外方要建立中國以外的供應鏈,難度很大。那之後,美西方國家的限制動作有所收斂,美國推動與華建立出口管制相互通報機制。鑒於中方在鎵、鍺、石墨產品上,已實施的有效管制。日媒相關「擔憂中方反制」的猜測,顯然有着現實性。

也就在6月29日,中方發佈稀土新規。《稀土管理條例》這一新規明確規定,稀土所有權屬於國家,任何組織、個人不得私自開採。新規針對中國稀土行業存在的濫采盜採亂象,進行針對性處置。對保護中國稀土這一不可再生的戰略性資產,意義關鍵。為中方更好反制外方,增加有效工具。《條例》共32條內容,將於10月1日生效。

中國稀土新規的發佈,引發外媒普遍關注。美媒稱,這是中國首部對稀土開採、冶煉、流通進行管理的綜合性法規。德媒關注到,《條例》顯示了中國尋求更好保護稀土的態度,對中方而言,稀土保護攸關國家安全。而在中歐圍繞電動汽車或爆發關稅戰之際,《條例》的發佈使得歐盟對中國進行稀土限制的擔憂更進一步。

日媒稱,中國地下資源為國家所有,稀土行業有着非法開採冶煉的情況,《條例》起到的作用是保護中國重要的工業金屬儲備。中國稀土產量在全球70%以上,美、日、歐均試圖建立中國之外的稀土產業鏈。其中,歐盟《關鍵原材料法案》設定了2030年前需實現的稀土生產目標,歐洲當下沒有運行中的稀土礦場。位於挪威的歐洲最大稀土礦,正式開採時間要到2030年。美國增大了對稀土礦的開採,但在冶煉與加工步驟上,仍對中國產業有着依賴。日本經濟高官則到訪非洲等地,探尋中國之外的其他稀土產地。中方主張中美間合則兩利,斗則兩傷。「斗則兩傷」一語,中方顯然並非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