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中國公民遇難!韓國起火電池廠員工多為東北朝鮮族,工資是韓國最低時薪

當地時間6月24日上午,韓國京畿道華城市一電池廠發生火災。

6月24日深夜,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趕赴韓國京畿道華城市電池工廠火災現場,實地了解事故情況、搜救進展、善後安排,並聽取韓政府和消防部門有關介紹。
邢海明大使促請韓方儘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後處理,為中國遇難者家屬提供一切有必要的支援。
韓方表示,此次事故已造成22人遇難,根據個人物品等初步判斷其中有17名中國公民,確切人數還需進一步確認。另有8人負傷,其中1名中國公民受輕傷,傷者已全部得到救治。消防部門還在搜尋另外1名失聯人員。韓方還表示,對中國公民在事故中不幸遇難深表哀悼,將協助中方全力救助並做好善後。
邢海明大使在現場表示,「此次華城電池工廠火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別是有多位中國公民不幸遇難,我的心情極為沉痛。黨和政府對此次事故高度關注,第一時間指示我們協調韓國有關方面全力開展救治、善後和事故調查等工作。我謹對遇難者表示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和傷者致以誠摯慰問。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正同韓方一道,盡最大努力做好事故善後工作。希望韓有關企業吸取沉痛教訓,今後不再發生類似事故,切實保障在韓中國公民生命健康安全」。
在涉事電池廠工作的金澤媛(化名)告訴記者,廠里共有100多名工人,多是來自中國東北的朝鮮族女性,年紀多在30歲到40歲之間。遇難者大多來自電池廠的3棟2層,「(那裡)以包裝、焊接電池的車間為主。」
金澤媛告訴記者,她因請假沒去上班逃過一劫。火災發生後,在1層工作的工友告訴她,樓里都是黑煙,什麼都看不清,2層有幾名韓國籍文員從辦公室跳窗,導致腿骨折。
她表示,涉事電池廠以生產軍用鋰電池為主,少部分是對外出口的民用電池。「工資是韓國最低時薪,一小時9860韓元,相當於50元人民幣。相比其他同等薪水的工作,這裡工作強度較小,還有退休金和工程補貼。」金澤媛來自遼寧省,朝鮮族,據她了解,韓國各工廠里的工人多和她一樣,是朝鮮族,「我們和介紹韓國工作的中介簽勞動合同後來到韓國,韓國人很少到工廠做基層工人。」

工廠內部殘骸

金澤媛透露,6月22日,涉事電池廠內2棟1層曾有一塊電池發生爆炸,員工立即用消火栓將火撲滅。工廠曾提示工人,鋰電池遭激烈碰撞容易爆炸起火。「我來工作一個月左右了,沒有接受過消防方面的培訓,工廠也沒組織過消防演練。」金澤媛說。

此次大火發生在位於首爾南部華城的鋰電池製造商aricell的一家製造工廠內。這家名為aricell的電池工廠是韓國sk集團旗下的一家鋰電池製造商,由sk innovation和sk ie technology合資,於2020年成立,生產用於傳感器和無線電通信設備的鋰電池。aricell年產能5gwh,約佔韓國電池年總產能的1.25%。
據報道,火災發生時,工廠里可能存有至少3.5萬塊電池。一名從二層樓逃出的員工告訴消防員,一塊電池發生爆燃。
據報道,由於鋰電池燃燒難以用常規滅火方法處理,當地消防員在完全撲滅火勢方面遇到困難。鋰離子電池火災主要是由熱失控(thermal runaway)現象引起的。鋰離子電池由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組成,當隔膜受損時,正極和負極接觸會導致過熱,從而引發火災和爆炸。

一旦起火,鋰電池火災難以用通常滅火方式撲滅。即使火焰看似已被撲滅,但其內部仍會持續產生熱量,而且爆炸時還伴隨着大量的氟化氫氣體(有害氣體)釋放,使滅火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來源:央視新聞,紅星新聞、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