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歐反制開始,中方發出公告,德副總理緊急訪華,稱中國非常重要

17號當天,中國商務部發佈公告,宣布即日起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此次調查是應國內產業申請發起的,調查機關收到申請後,根據中國有關法律法規並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對申請書進行了審查,認為申請符合反傾銷調查立案條件,決定發起調查。據了解,歐盟是中國豬肉及豬副產品的第一大進口來源,2020年至2023年佔中國總進口量的年均比例達54%。去年,中國進口了價值60億美元的豬肉(包括內臟),其中一半以上就來自歐盟。中國的這次反傾銷調查,對歐盟經濟無疑是一次打擊。有外媒就評論稱,如果中國限制進口,歐盟豬肉業將面臨一場「噩夢」。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雖然中方已經在公告中明確了此次調查是應國內產業申請發起的,但外界輿論還是不由得將其與歐盟正欲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一事聯繫起來,認為這是中方對歐盟的反制措施。據了解,不久前,有歐盟官員告知中國汽車製造商,預計歐盟委員會將從7月4號起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達25%的臨時關稅。目前,歐盟對所有進口汽車只徵收10%的關稅。

那為什麼歐盟要區別對待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呢?這主要還是美國在背後搞鬼。在此之前,拜登政府就已經將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提高到了100%。而拉攏歐洲盟友打壓遏制中國一直都是美國慣用的手段,歐盟隨美起舞也是常有的事。針對歐盟此舉,我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曾在回應中明確強調,歐盟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的穩定,是典型的保護主義。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正是在此背景下,當中國商務部此次宣布對歐盟的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時,外界不由得認為這是中方對歐盟對華加征關稅反制的開始。

就在中歐雙方在經貿領域相互交鋒之際,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則急着開啟訪華之行,據悉,6月21號至23號,哈貝克將訪問中國。在訪華前夕,哈貝克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中國作為生產基地、創新中心以及採購和銷售市場,對許多德國企業來說仍然非常重要」。因此在這樣一個特殊的背景下,哈貝克此次訪華,也被外界認為,其主要是希望緩解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的後續影響,同時深化兩國經濟關係。

那為什麼德國如此在意這件事呢?原因很簡單,德國與中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交融,強征關稅不僅意味着真金白銀的損失,也是對歐洲發展繁榮所依賴的自由貿易環境的破壞,同時還將嚴重傷害中歐之間已有的政治互信,作為歐盟主要成員國,德國顯然是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因此,當歐盟內部傳出要對華加征關稅的聲音的時候,德國也是一直在遊說各成員國,阻止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的新關稅生效,或者至少降低稅率。即便真的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但德國也希望將關稅保持在儘可能低的水平,也就是15%,而不是現在的25%。因此在此關鍵時刻,德國副總理急着訪華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