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像德國一樣,技工工資超過公務員,未來將會發生什麼?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人口大國,依靠人口紅利,在2010年反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榮耀的背後卻隱藏着無數辛酸,國家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但技術工人的待遇卻遲遲得不到改善

許多國內製造業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困境,小工廠找不到人,原本的技工紛紛轉行。

臟、累、窮,三個字道明了國內技術工人的現狀,在技術崗位上他們幹着又臟又累的活,到手的工資卻只有平均水準。

因其學歷不光鮮,大多數人會說「讀書時候不努力,出來工作自然沒有高工資」

技工不應是低學歷的代名詞,一名高級技工傾注在技術中的心血,並不比努力取得好文憑的人少。

其報考條件中提到「持有本工種中級證書,在中級崗位上工作5年及以上」,若將一名技術工人從初級工人到高級技師的時間拉通來看,則需要花費20年時間。

這不禁令人想到:若中國的技術工人也能像在德國一樣,那將會是一幅怎樣的場景呢?

德國社會上下都對技術工人十分尊重,認為是他們支撐起了風雨飄搖時代的德國,令「德國製造」享譽全球。

高工資、高待遇,首先將會扭轉中國社會對技工的固有觀念,改變人們對技工即「髒亂差」的職業歧視,人們將重新認識到掌握一門技術的重要性。

技工作為製造業的核心力量,其工資待遇的提高,也將會直接激勵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

大量的技術專利,都來源於一線工人的經驗總結,他們將更有動力鑽研技術、提高自我,為「中國製造」貢獻更大的力量。

技工的高薪待遇與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密不可分,技術工人缺口,已成為懸在中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工業發達的德國,父母更傾向於將孩子培養為技術工人。德國的職業教育由政府全額撥款,學生在學校學期期間就被企業「預定」,技校畢業生的工資普遍高於畢業大學生。

反觀中國的職業教育體系極不完善。職校成為壞學生與差生的代名詞,造成在絕大多數家長眼中,讀普高進而考大學才是一條明路。

且部分技校名義上與企業聯繫緊密,稱就業率高達90%以上,實際上得到企業青睞的學生少之又少,大部分學生並未掌握到技術知識。

技校畢業所要求的實習,實則上是派學生到流水線干簡單重複的工作,教師再吃人頭介紹費。

而技校所宣稱的百分百就業,也不過是將他們送入本就沒有門檻的工廠流水線。

中國的技術工人工資若可以得到提高,將進一步推動國內職業教育的發展。

技術工人激增,國家與企業也將更加重視職業教育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改善當前混亂的職教現狀,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選擇職業學校而非傳統大學。

德國技術工人工資普遍高於其他職業,到高級技工這一級,對企業而言則是鎮企之寶。

他們的工資更高,在滿足養家糊口的基本需求後,德國技工更樂意享受高品質的生活,或是陶冶情操或是培養興趣愛好。

反觀國內,技工在工作之外並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遠超8小時的工作時間,就已經讓人疲憊不堪,多數人下班乃至放假都只想在家「躺平」,更別提培養興趣愛好。

若國內技工的工資能與德國相當,想必他們也願意將這筆多出來的錢花在興趣愛好上,進一步刺激消費推動經濟的增長。

同時,德國的社會福利制度也很完善。

德國法律明令,禁止休息日和節假日上班,禁止讓孕婦在產前六周,產後八周上班,除每周休息兩天以外,每個工人每年享受六周帶薪休假

而在中國許多打工人戲稱,「勞動法是最無效的法律」,勞動法規定的種種標準,在企業看來都有漏洞可鑽。

沒有明確規定的雙休,稱節假日工作後續可以調休卻又不讓調休,亦或是許多人社保都得不到保障。

也別怪當前社會部分職業被視作「鐵飯碗」,無數人削尖了腦袋也要成為捧「鐵飯碗」的一員,年輕人不願意干臟活累活,更樂意去做工資低卻光鮮亮麗的工作。

通過提高技工工資待遇,勢必會吸引到一批原本不樂意當技工的年輕人,巨大的就業壓力也將迎來釋放。

人人都有工作,自然也將減少社會矛盾和不穩定因素,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但我們始終相信一切終有實現的那一天,到那時不就是人們夢想中的「大同世界」嗎?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