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180億美元商品加稅,耶倫呼籲中國理性應對,商務部強硬回應

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前期炒作之後,拜登政府宣布對總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加征新的關稅,以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免受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傷害。據觀察者網援引多家外媒14號發佈的消息,美國宣布對電動車、半導體芯片、醫療產品、鋰電池、關鍵礦產、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光伏電池等產品加征關稅。消息一出,美國內部怨聲載道,美國科羅拉多州州長派斯對此表示,這次增稅將打擊每個家庭。美國美國財長耶倫則表示,希望中國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回應。

據悉,這套組合拳將在未來三年內分階段實施,承受關稅壓力最大的莫過於當下風頭正酣的電動車,從之前的25%直接躍升至100,鋰電池則是從之前的7.5%上升至25%,光伏電池板直接飆升至50%,港口起重機從之前的零關稅上升到25%,醫療產品更是從零上升到50%。面對着拜登政府發起新一輪關稅攻勢,我國迅速做出回應。

商務部發言人在回應美方對華加征301關稅時明確指出,美方出於國內政治考量濫用301關稅,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對此強烈不滿,該決定違背了拜登總統的「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的承諾,中方將採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對於這樣一個結果,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從微觀上看,中國必須對美國的這一破壞全球貿易規則的行徑予以反擊。因為這不僅是在公然打壓中國的經濟發展,推動「脫鉤斷鏈」,更是美國經濟霸權的直接體現。無論是基於自身利益,還是為維護國際貿易秩序,中國都有必要做出強硬反制,否則縱容這種霸權霸凌,就是在變相鼓勵美國極端反華勢力。

但是從宏觀角度上來看,中國在此輪關稅戰中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因為拜登政府此次祭出的加征關稅,完全是出於對選票的考量,這使得新出台的關稅政策漏洞百出。以「新三樣」為例,鋰電池此次被加征了25%的關稅,加征的幅度要預期的更低,而且被我國掌握了核心供給的天然石墨,要到2026年才開始加征。

電動車整車的加征幅度最大,但問題在於美國並不是中國車企的目標市場,事實上2023年我國電動車對美出口才不過1萬多輛,很難將其視為利空。至於光伏電池更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為目前對美出口的光伏產品大多是來自於東南亞產能。需要指出的是,大國博弈歷來講究「一擊必中」,當拜登政府花費數年時間進行復盤,而且是針對單一國家搞出來的關稅壁壘,呈現出四處漏風的狀態,這既不能實現「重振美國製造業」,也無法遏制中國產業升級,甚至起不到保護國內產業的效果。唯一的作用,就是讓拜登有資本去向選民們「邀功」。

話雖如此,中國依然要保持足夠的警惕,因為美國兩黨惡鬥而引發政治極化,已經成為當下美國政治生態中最惡劣的一部分。拜登能夠喊出對中國電動車加征100%的關稅,難保身為死對頭的特朗普不會承諾加征200%的關稅,實際上特朗普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他在5月15日就對外宣稱:「拜登政府必須在中國其他車輛上也這樣做,因為『中國現在正在吃我們的午餐』。他們必須在電動汽車以外的領域做到這一點。」對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過去幾年同美國的直接交手,中國的產業升級即便會面臨重重險阻,只要中國能夠持之以恆的夯實基礎,着眼於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市場,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和競爭,衝破霸權圍堵只不過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