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臨陣換帥,紹伊古卸任背後用意深遠

我們常說「臨陣換帥」是兵家大忌,當初烏軍更換總司令,就出現了很大影響,如今,俄羅斯為何也要這麼干?那麼對於中國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普京連任俄羅斯總統後,日前公開宣布首訪國家會選在中國,但是在訪華前夕,普京突然做出一個重大決定。

日前,普京簽署總統令,任命前國防部長紹伊古為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還提名別洛烏索夫為新的俄國防部長。

新防長此前擔任的是第一副總理,長期從事文職工作,從來沒有過服役經歷,對於這樣一個軍事經驗幾乎為「0」的防長,普京到底看中了他什麼呢?

分析指出,別洛烏索夫在經濟領域有異於常人的能力,因為在如今的戰場上,經濟能力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

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軍預算佔gdp的比例已經從3%飆升至6.7%,紹伊古曾多次遭到質疑,被指責過於「軟弱」,導致在2022年的一次反攻出現失敗。

幾個月前,紹伊古助手俄副防長伊萬諾夫還因為受賄被捕,當時就有人表示,紹伊古很有可能受到牽連,沒想到,普京直接下令撤了紹伊古,但普京給其選擇的新職位,並沒有給這個老朋友難堪。

而克宮隨後也解釋了此次更換高層的原因。

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這項安排是有一定道理的,由於戰事的影響,俄羅斯正在接近上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的情況,軍事和執法當局占國家支出的7.4%。

為了確保國防支出符合國家整體利益,選擇一位具有經濟背景的文職人員擔任國防部長,也是出於這個目的。

相關決策的核心宗旨,都是為了俄羅斯的整體利益,現階段,已經不是誰的拳頭硬,誰就能獲得勝利,而是誰對創新更加開放,誰就能在戰場上取得勝利。

的確,經過2年多的俄烏衝突,大家也看的很明白,像美俄這樣的世界大國對抗,最重要的不是戰場情況,考驗的其實是國家經濟能力、軍工生產能力、後勤能力。

這一次改革,俄羅斯可能將獲得更強的戰爭潛力,但對於烏克蘭來說,可能不是一個好消息。

新防長上任後,可能會提高俄羅斯軍工綜合體活動的頻率,軍工生產力將快速增長,而烏克蘭的相關決策,與俄羅斯恰恰相反。

不論從軍事層面,還是經濟層面來說,烏克蘭的失敗似乎已經註定。

雖然說「臨陣換帥」是兵家大忌,但對於俄羅斯來說,整體其實是利大於弊的,而且高層的變動不是很大。

總理米舒斯京、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內務部長弗拉基米爾·科洛科利采夫等等,都沒有變動,唯獨換了國防部長,其用意也是很深遠的。

按照英媒的分析稱,普京政府未來可能會將注意力放在北約身上,以此更好的分配預算和開支,準備好與北約打一場持久戰,而烏克蘭會在持續消耗中敗下陣來,最後徹底演變為俄羅斯與這個西方的對抗。

不久前,普京還提出大力發展地面無人作戰系統,以革新俄烏戰爭的作戰模式,而別洛烏索夫就是開啟新模式的一個「按鈕」。

如此一來,普京開啟訪華之行後,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在大方向上,普京是非常看重與中國的關係,曾將中俄關係高度評價為可持續性的關係,在未來幾年,雙方關係會變得更加穩固,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更換別洛烏索夫為新防長後,俄羅斯軍事經濟發展也會走向快車道,對中俄關係來說,其實是一次更好的機遇和動力,是一個好事。

當然,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也希望俄烏局勢能儘快緩和下來,結束戰事,努力尋求新的共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