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大高速塌方事故,真的是連續大雨影響所致嗎?

根據最新的消息,5月1日凌晨在梅大高速往福建方向K11+900m附近,所發生高速公路路面塌陷事故已造成23輛車陷落,共36人死亡,其餘已發現的受傷人員30人正在醫院進行緊急治療,暫時無生命危險。

對於此次事故發生的原因,有專家表示,近期廣東地區連續出現強對流天氣,局地降雨量已達到或者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在強降雨的影響下,高速公路的地基發生鬆動,故而引發此次高速路面塌方事故。那麼,這種解釋是不是發生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呢?

發生事故區域的地形地貌

梅州往福建方向K11+900m(茶陽路段出口方向2公里左右)這個區域,其地形地貌具有山區高速公路的典型特徵。具體來說,該區域位於山區或丘陵地帶,地形起伏較大,地質條件比較複雜。

由於這種地形的影響,高速公路的建設需要克服許多自然障礙,如陡峭的山坡、河流、岩石等。因此,該區域的高速公路都會採用多種工程技術手段,如橋樑、隧道、邊坡加固等,以確保道路的安全和穩定。

此外,由於南方山區或丘陵地帶氣候多變,降雨量大,可能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這些自然災害對高速公路的安全和暢通構成嚴重威脅,因此需要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

這種地形地貌下高速公路設計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山區或丘陵地帶的高速公路設計中,邊坡加固和排水系統的設計至關重要。

在邊坡加固設計方面,一是做好地質勘察:在邊坡加固設計之前,必須進行詳細的地質勘察,了解邊坡的地質結構、岩石類型、土壤性質等,以便確定合適的加固方案。

二是精確選擇加固方式:根據地質勘察結果和邊坡的穩定性評估,選擇合適的加固方式。常見的邊坡加固方式包括抗滑樁、擋土牆、錨桿加固、注漿加固等。

三是注重植被恢復:在加固邊坡的同時,應注重植被的恢復,以增加邊坡的穩定性和防止水土流失。可以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植被進行種植。

四是做好監測與維護:設計邊坡加固系統時,應考慮設置監測點,對邊坡的穩定性進行長期監測。同時,應定期對邊坡進行維護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措施。

在排水系統方面,一是優化排水方式:根據地形、降雨量和地質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排水方式。常見的排水方式包括邊溝、截水溝、排水溝、急流槽等。

二是排水系統設計:排水系統應能有效地將路面積水排出,避免積水對路基和邊坡的損害。同時,排水系統應與當地的水文環境相協調,避免對自然水系造成破壞。

三是防水材料應用:在排水系統的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防水措施,如使用防水材料對排水溝、邊溝等進行處理,以防止水分滲透對路基和邊坡的損害。

四是維護保養:排水系統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定期維護和保養,以確保其暢通無阻。應定期清理排水溝、邊溝等處的雜物和淤泥,防止堵塞。

梅州高速塌方最有可能的原因

雖然目前關於梅州高速路面塌方的原因正在排查和分析中,但是根據事故發生現場的畫面特別是塌方的長度、坡度和陷落面積來進行分析,筆者認為有可能是此處區域的排水系統發生了問題。

在山區或丘陵地帶的高速公路中,排水系統的作用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夠迅速有效地排除路面積水,還能防止雨水滲透到路基和邊坡中,從而保護路基和邊坡的穩定性。一旦排水系統出現問題,路面積水不能及時排出,就可能導致雨水滲透到路基和邊坡中,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安全隱患。

如果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統出現問題,導致塌方的可能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四點:

一是積水滲透:當排水系統出現故障時,路面積水無法及時排出,積水會滲透到路基和邊坡中。這會導致路基和邊坡的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強度降低,容易發生變形和破壞。

二是邊坡穩定性下降:積水滲透到邊坡中後,會增加邊坡土體的重量,同時降低土體的抗剪強度。這會導致邊坡的穩定性下降,容易發生滑坡和塌方。

三是地下水位上升:如果排水系統不能有效地將地下水排出,地下水位會上升。這會導致路基和邊坡受到浮力作用,增加其不穩定性。同時,地下水位上升還可能引發地基土體的液化,進一步加劇路基和邊坡的破壞。

四是誘發其他災害:排水系統問題還可能誘發其他災害,如泥石流、山體滑坡等。這些災害會進一步破壞高速公路的路基和邊坡,增加塌方的風險。

從已知信息來看,梅州高速塌方事故發生在山區或丘陵地帶,且從圖片上看塌方是由山體滑坡導致路基塌陷所致。這表明該區域的地質條件較為複雜,且可能受到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排水系統出現問題,就更容易導致路基和邊坡的穩定性下降,從而引發塌方事故。

需要注意的是,梅州高速塌方的原因,我們還需要等待相關方面的鑒定結論,一切以後續的公告為準。同時,建議廣東等南方省份,加大對高速公路排水系統和邊坡加固情況的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隱患,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