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通道」上,一碗「漿水面」的故事火了

在今年人民大會堂的「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黃寶榮,從一碗「漿水面」開始,講述了西部地區如何開啟新型產業化背後的生動故事。

作為西部老工業基地,甘肅的新型工業化到底「新」在哪兒?黃寶榮介紹「伏羲故里」天水小伙王兵返鄉創業時瞄準了漿水酸菜,與蘭州大學等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經過多次試驗,結合傳統生物製造技術,優化培養複合益生菌,開發了漿水即食麵、漿水米線、漿水酸奶等系列產品,深受大眾喜愛。既延伸了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也串起了當地企業、種植戶和務工人員的致富鏈,讓更多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通過一碗「漿水面」,王兵帶領大家共同富裕,當地逐步形成了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黃寶榮表示,這正是新型工業化的「新」意所在。

隨着媒體報道不斷升溫,不僅讓「漿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也讓人們對中國西部在新型產業化道路上的探索和努力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製作工藝到原料選擇,從味道到營養價值,再到背後的飲食文化,一碗「漿水面」讓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質生產力的味道。

全國「兩會」期間從人民大會堂發出的委員聲音,也讓「漿水面」里蘊含的創新「味道」傳遍了全世界。「漿水面」已經成為一個「漿水面與生物製造、與健康消費、與農民工回鄉就業、與大學生創業……」密切融合的故事。

正是因為有了全產業鏈思維,才讓「家庭作坊」走出了專精特新的現代化產業之路。其所形成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也是隴原兒女轉變思維、打破傳統、趕超進位、跳起摸高,通過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數字化鑄就的「黃金鏈」。

從「漿水面」引發的故事中,「如意甘肅」正搭乘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列車,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華麗蛻變。「委員通道」上火起來的「漿水面」,正是老工業基地甘肅華麗蛻變,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實現「老樹發新芽」的一個縮影。

「漿水面」已經不是一道美食,而是西部兒女積極推動地方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以科技創新不斷推進產業創新,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


記者:高志民
編輯:莫愁
審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