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城市」建設標準「濱州造」——濱州市圍繞「心安城市」概念提出建設性指南和評價性指標,填補國內空白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3月20日至3月22日,首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經驗交流大會在濱州市召開。會議期間啟動了濱州市「心安城市」創建工作,發佈了《「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成為大會的亮點成果之一。該指標體系圍繞「心安城市」概念提出建設性指南和評價性指標,填補「心安城市」建設和評價領域標準的空白,為其他城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實踐借鑒和指引。

據了解,《「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的起草工作涉及濱州市委政法委、市場監管局、教育局、公安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衛生健康委,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30餘個部門和單位。指標體系共分為總則和5個部分標準。總則涵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158個;5個部分標準主題分別是平安、就業、人居、健康和安心。其中,「平安」重點圍繞安全防範、治安管理、監督管理、社會誠信和城市應急等五方面提出細則以及評價指標;「就業」主要圍繞經營主體、營商環境和就業支持建設三方面提出指導性要求和具體評價指標;「人居」就是百姓的安居,主要考慮了生態環境、生活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保障四個方面;「健康」就是百姓的安康,提出了醫療衛生、醫保服務體系和全民健身等三方面建設的具體操作性要求和指標要求;「安心」重點從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社會心理服務內容以及社會心理服務人才建設三個維度提出可操作性指引和評價指標。

「當前國內外相關標準內容差異較大,並且尚無直接針對『心安城市』建設的標準。」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理論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曹俐莉表示,濱州市發佈的「心安城市」系列標準,填補了「心安城市」建設和評價領域標準的空白,其指標設置較為先進,既有定性的建設性指南又有定量的評價指標體系,目標明確,層次清晰,更加細化、科學。

「標準是質量的技術基礎。要想有高質量,一定要先有高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第27屆主席張曉剛說,在標準化向社會領域擴展方面,遵循了這樣的規律,即從只有企業參加的產品質量均等化階段,過渡到政府逐步參與的管理標準體系化階段,最後到企業和政府共同參與的社會治理全球化階段。「社會治理模式演變成了『標準+法治』,它的目的是實現全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就是標準技術制度的優勢和價值。」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畢志偉表示,該指標體系明確了建設要素和評價體系,讓「心安城市」創建各項工作更可預期、可測評、可複製、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