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宋敏 實習生 王銀娜 通訊員 周強 王浩源 陳露露
1月15日上午,全國自然資源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大會宣讀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關於表彰全國自然資源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授予146個單位「全國自然資源系統先進集體」稱號,147名同志「全國自然資源系統先進個人」稱號。河南省地質局生態環境地質服務中心國土空間規劃研究所所長、黨支部書記鄭琳被授予「全國自然資源系統先進個人」稱號。
鄭琳政治立場堅定,對黨忠誠,勇於擔當,敢挑重任,在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服務自然資源管理和轉型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她柔弱的外表下藏着一顆勇敢篤定的心,她用實際行動證明女同志不僅能做地質,也能做好地質。
爭做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排頭兵」
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是地質部門的主責主業,也是地質人當前最重要的使命和責任。鄭琳牢記地質報國初心使命,緊緊圍繞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工作的新需求,提供地質技術服務,助推河南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
在承擔濟源市礦調時,她帶領項目組連續六個月、從「三伏」戰到「三九」,跋山涉水、披荊斬棘。當時她的孩子才兩三歲,一打電話就哭着鬧着想媽媽了,聽着孩子的哭聲她她的內心充滿了思念與愧疚。但她深知,工作一刻都不能停,她的團隊在等她、工作進度在等她,她整理好心情,帶隊繼續奮鬥。
鄭琳積極落實《河南省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方案(2021-2035年)》,以濮陽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為依託,查清了濮陽市地熱資源家底,估算新近系館陶組、古生界奧陶系兩套熱儲水量2700億方,摺合標準煤63億噸,為河南省推進濮陽市千萬平方米地熱供暖規模化利用示範區建設奠定了基礎。
爭做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先鋒隊」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鄭琳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站位大局、服務大局,積極做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
她帶領團隊積极參加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第三批試點),負責完成部分地區山水林田湖草前期調查、核查,參與完成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規劃設計方案,承擔了安陽市林州鐵礦塌陷區生態環境治理、紅旗渠沿線生態環境治理、湯河流域水生態治理等勘查設計工作。帶領項目組積極學習山水林田湖草相關理論、政策、規範等,帶領大家統一思想認識、統一工作要求。她白天跑野外、晚上整資料,荊棘扎破了手、酸棗刺掛破了臉,晚上休息時才發現酸棗刺還卡在皮肉里。最終她帶領項目組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了各項任務,獲得專家的一致認可。
她負責實施了《鶴壁市全域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在全國地市級城市屬於率先啟動實施。項目實施過程中,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她帶領團隊加強學習、不斷調整思路,對照生態環境現狀問題、對標生態高質量發展需求,完成了規劃文本、編製說明、圖冊、專題研究等一套成果,科學建立了8類、總投資約350億元的項目庫,得到了傅伯傑院士等專家團隊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本規劃科學識別生態環境問題、合理部署生態修復工程,助推《鶴壁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示範工程,獎補資金3.2億元。
她積极參与生態修復項目謀劃。參與申報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項目》入選國家示範工程,中央獎補資金超過3億元。積極謀劃三門峽沿黃萬畝生態梯田規劃項目,投資約9億元,致力打造北方「龍脊梯田」,領跑沿黃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她帶領團隊助力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了《南太行地區地下水污染變化趨勢調查評價項目》,申報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淇縣段)保護區劃內農村污水治理項目》等中央環保投資項目成功入庫,申請中央資金1.2億元,為河南省水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做出了較大貢獻。
爭做服務自然資源管理的「勤務員」
鄭琳先後選派20餘名技術骨幹人員到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處室提供服務支撐,充分發揮事業單位的公益職能,持續為省廳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技術力量。
她協助廳空間規劃局,參與了《河南省開發區國土空間規劃編製審批規程(試行)》、《河南省實用性村莊規劃編製導則(第二次修訂)》等政策規範制定,以及《河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等重大規劃的編製工作,參與承擔河南省「三區三線」劃定和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審查報批等重大任務,為河南省「多規合一」的推進貢獻了技術力量。她抽調技術人員到省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配合處里開展南太行山水工程項目的竣工驗收、秦嶺東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修復治理全過程監管、鶴壁和南陽片區兩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示範工程申報、實施等監督管理工作。
為維護人民合法權益、防範化解社會風險,規範有序開展土地徵收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鄭琳帶領技術團隊支撐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處開展本項業務。歷經10餘次省外調研、50餘次的研討論證,歷時半年編製了《河南省土地徵收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試行)》和《河南省土地徵收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技術指南》,目前已經省政府同意後印發實施,為全省該項工作開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爭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奮鬥者」
鄭琳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面向」的殷殷囑託,厚植家國情懷,時刻牢記總書記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要求,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在工作中,鄭琳善於鑽研、敢於創新、樂於助人,積極培養年輕人,做好「傳幫帶」、當好「領頭羊」,努力爭做地質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的排頭兵。她主持完成《煤礦注漿堵水技術系統研究》等省級自然資源科技攻關項目5項,負責完成的《河南省濟源市1:5萬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報告》等30餘項成果獲局科技一等獎,獲評河南省煤田地質局「十大成果」2項。
基於工作實際,鄭琳積極探索開展行業標準制定,負責完成《河南省市縣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製指南》、《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環境調查技術規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技術規範》和《城市河流濕地水生植物群落建植技術規程》等行業標準4項,為全省開展此類工作提供了引領示範作用。她還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合作出版《濟源市礦產資源集中開採區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等專著3部,獲得專利2項。
歲月如歌,青春不悔。鄭琳堅守在地質一線已經17個年頭,在平凡中耕耘、在歷練中成長。她牢記地質報國初心使命,以國家功勛李四光為楷模,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無畏艱難險阻、敢於拼搏奉獻,積極為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支撐自然資源管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