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訪問中國之旅後,馬爾代夫總統穆伊茲馬不停蹄返回國內,他先是意有所指警告印度,跟着向印度下達逐客令,表示印軍在馬人員到期請離開。#軍史觀察團
原本,憑藉先天優勢,馬爾代夫能按自主意志過日子,至少不用處處受制於人。奈何,印度一直將印度洋視為印度人的海洋,該海域國家尤其是南亞島國,更是被印度視為「後花園」。所以,自馬爾代夫獨立以來,印度從未停止過採取各種方式對其予以控制。時至今日,馬爾代夫在經濟、醫療和教育等方面,已經對印度形成高度依賴。
至於依賴到什麼程度,穆伊茲有個形象的比喻,他表示前總統薩利赫起身換個位置,都要經過某個國家同意。雖然沒點名,但話里的意思清楚,即諷刺馬爾代夫前任政府過度依賴印度,缺乏自我獨立意識。不僅如此,馬爾代夫前政府還給穆伊茲政府留下個爛攤子,允許印度在該國「駐軍」。
據悉,印軍在馬爾代夫現有88名軍人。乍一看,這點人算不上什麼,可別忘了馬爾代夫總人口才約50萬,軍隊人數更少,88名印軍人員對馬爾代夫來講,足以算得上一支不容忽視的軍事力量。有這樣一支力量時刻駐紮在本國,馬爾代夫自然感到如芒在背。另外,這批印軍人員在馬爾代夫的工作內容敏感,他們負責巡邏馬專屬經濟區,以及維修在馬雷達站和偵察機。
軍事自主,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最核心表現之一,印軍人員在馬爾代夫專屬經濟區巡邏,某種程度上講已然涉嫌侵犯主權。至於維修雷達站和偵察機,只是表面說辭,有觀點認為,印度實際上在藉機收集馬爾代夫及其他國家軍事情報,顯然把馬爾代夫當成軍事前沿哨所了。在穆伊茲看來,印軍人員每多待一天,馬爾代夫國家安全和利益就多份風險。於是,去年11月他剛上任便向印度傳話撤軍,同年12月兩國達成協議。
雖然達成協議,印度卻一直沒明確撤軍時間。相反,一些印度人還想反悔,試圖繼續在馬爾代夫駐軍。13日,剛訪華結束的穆伊茲對外喊話:馬爾代夫雖小,但不代表你能欺負。當時,穆伊茲是用英語說的這話,而英語恰好是印度其一官方語言。對此,美媒認為穆伊茲旨在警告印度。事情到此並未結束,不久後馬爾代夫放出消息,已經要求印度早點撤軍,時間為3月15日之前,算下來剛好兩個月。
兩個月給印度安排撤軍事宜足夠了,更重要的是,馬爾代夫向印度、向外界傳達出一個信號,撤軍這事是認真的,到時印軍人員若不離開,馬爾代夫恐怕就要「趕人」了。當然,僅撤軍不夠,穆伊茲還在努力降低本國對印度的依賴。
前面說過,馬爾代夫在經濟、主食和醫療教育上很依賴印度,針對這點穆伊茲對症下藥。先說經濟,日前穆伊茲訪華期間,與中方簽署了涵蓋經濟、基建等領域的一系列協議。尤其是馬爾代夫十分重要的旅遊業,穆伊茲希望增加兩國直飛航班和通航城市數量,進而將該國打造為中國遊客首選目的地。
跟着是主食,馬爾代夫是群島國家,糧食產物多數從隔壁印度進口。飯碗都在別人手裡,馬爾代夫自然不敢輕易得罪印度。如今,馬爾代夫改換策略,選擇跟宗教信仰相同的土耳其簽署協議,從而進口麵粉、大米和糖類。最後是醫療教育,馬爾代夫指出,接下來除印度外,該國還可以從美國、歐洲進口藥品,在泰國和阿聯酋使用醫療保險。顯然,馬爾代夫正按領域降低對印依賴。
當然,馬爾代夫畢竟跟印度高度綁定多年,短時間內不可能全部擺脫對印依賴。站在穆伊茲政府角度,要達到預期目標,還得按部就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