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打起來了,土耳其大批導彈從天而降,命中親美武裝,美國失聲了

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上,讓美國感到頭疼且無可奈何的國家中,必然有土耳其的身影。

雖然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美國名義上的盟友,但卻多次公開與美國唱反調,例如不顧白宮警告,執意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以及俄烏衝突發生後,拒絕與美西方一道制裁俄羅斯,反而還擴大了與俄方的合作,例如雙方合力建造天然氣中轉樞紐等等。

儘管,面對頻繁與自己對着乾的土耳其,美國沒少明裡暗裡制裁、打壓,但都沒能取得成效,反而還加劇了美土關係緊張。

16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公開表示,如有必要,土耳其可能會與歐盟「分道揚鑣」,並稱歐盟正在試圖「脫離」土耳其。

原來,在這之前,歐洲議會發表了一份報告,嚴厲抨擊土耳其拒絕對抗俄羅斯,並要求土耳其「必須」與歐盟保持同頻,特別是在對俄制裁方面。

隨後,土外交部嚴厲抨擊了這份報告,並稱這是「毫無根據的指控和偏見的集合體」。

如今,埃爾多安直接表示,如有必要就與歐盟「分道揚鑣」,潛台詞是無非就是——土耳其拒絕制裁俄羅斯,若西方執意施壓,那雙方就只能繼續「對着干」了。

而這,既是土耳其看到「加入歐盟無望」後的破罐子破摔之舉,也是與美國、歐洲「對着干」的又一體現。

然而,美國還沒來得及對土耳其施壓,土軍又對親美武裝發動猛烈空襲了。

16日,土耳其國防部表示,土軍部隊在伊拉克北部開展的「爪鎖」越境打擊軍事行動中,使用大批導彈命中並摧毀了庫爾德武裝的31個目標,其中包括該武裝據點、避難所和武器庫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庫爾德武裝是親美武裝這一點,已經是國際上人盡皆知的秘密了,但該武裝卻被土耳其列為「極端組織」,幾乎每年都會發起針對該武裝的越境打擊行動。

但這一次,土軍開展的「爪鎖」軍事行動,始於2022年4月,如今居然還在繼續,並且打擊力度還不小,既給重創了該武裝,也打擊了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

更要注意,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近期,伊朗與伊拉克達成了協議,其中伊拉克承諾在9月22日前,解除該國北部庫爾德地區的武裝勢力,並將其轉移。

9月13日,伊拉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在伊拉克副總理兼外長福阿德訪問伊朗期間,伊拉克政府已經解除了該國臨近伊朗邊境的地區武裝,並稱如今與伊朗「關係良好」

也就是說,在土耳其不斷重擊庫爾德武裝的同時,伊朗、伊拉克也在對該武裝出手,這對美國來說,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不過話說回來,庫爾德武裝的目的是,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敘利亞4國交界處「割據」一塊區域,並成立國家,這對4國來說都是威脅,遭到圍攻也並不讓人意外。

但目前,不論是土耳其突襲庫爾德,還是伊朗、伊拉克圍攻庫爾德,美國都罕見沒有發聲,陷入了「沉默」狀態。

對此,怎麼看?且談3點粗淺看法吧。

1,美國的「沉默」估計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畢竟,庫爾德武裝在中東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如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又持續下降,不得不過多得依賴親美武裝或「代理人」勢力,而重用庫爾德,顯然就在美國的計劃之中。

別忘了,敘利亞北部非法駐紮的一千多名美軍,之所以能霸佔大量油田,離不開當地庫爾德武裝的幫手。

更別忘了,今年3月,美軍最高將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還突然訪問了敘北部地區,並表達對庫爾德武裝的支持。

因此,在如今美國需要庫爾德的情況下,白宮勢必不會對該武裝遭圍攻而無動於衷,明面上不出手,背地裡也會出招。

2,從這次庫爾德武裝同時遭到多方勢力「圍攻」來看,很難不讓人懷疑——這究竟是巧合,還是各方商量好的?

眼下,中東正迎來和解潮,伊朗便是其中焦點,而伊拉克與伊朗關係恢復,也是在這一大背景下進行的。如今各方同時對庫爾德出招,實際就是向美國施壓,背後門道估計要比想像中複雜。

3,霸權主義註定是不得人心且走不長久的。

不論是美軍從阿富汗狼狽撤軍,還是如今打着各種莫須有名義在敘利亞保持非法駐軍,亦或是不得不通過扶植代理人勢力實現政治目的,都表明了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正在持續下降。

尤其是在中東迎來和解潮,沙特、伊朗關係正常化,敘利亞重返阿盟等背景下,美國幾乎都只是旁觀者,這令白宮倍感不滿但又無可奈何。

可見,多行不義必自斃,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美國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