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經省應急管理廳、省水利廳、省交通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旅遊廳、省林業局、省氣象局、省地震局、省地質局等部門聯合會商,省減災委辦公室發佈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分析提醒,7月份湖北省有可能發生區域性暴雨洪澇災害和區域性乾旱,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較高。
警惕出梅後旱澇急轉
6月份,全省平均累計降水量191.7毫米,與常年基本持平。時空分佈不均,呈西多東少,造成局地城市內澇,並對江河湖庫水情造成影響。據氣象、水利部門預計,7月金沙江中下游、長江幹流沿線、烏江、漢江中下游、兩湖北部降水將偏多1至3成,可能導致長江上游來水增多。
多年來,湖北省出梅年均值是7月11日,今年預計在7月中旬後期出梅,梅雨量正常偏多,全省降水量偏多1至3成,湖北省發生區域性、階段性暴雨洪澇的可能性高,防汛壓力可能會局部加大,省減災辦提醒,要做好城市內澇和防汛應對工作。
同時,旱情風險不容忽視,6月16日入梅後,受前兩輪強降雨影響,全省氣象乾旱得到緩解,但依然有局部偏旱現象。截至6月底,長江中下游幹流宜昌至九江站水位與多年同期相比總體偏低。漢江中下游幹流皇莊至漢川站水位與多年同期相比偏低。省內主要中小河流水勢平穩,大型湖泊與水庫水位均在汛限以下。7月湖北省氣溫與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1至0.9℃;三峽庫區、漢江支流堵河及中下游、清江、洞庭湖西部水系、陸水、鄂東北等流域有來水偏枯風險;加之出梅後將會出現高溫天氣,7月我省防汛抗旱形勢嚴峻複雜,旱澇急轉的風險突出。
需防範出梅後來水偏枯地區的旱情風險,加強水資源調度和管理,在確保安全渡汛的前提下,做好蓄水保水工作,防止區域性高溫少雨釀成旱災。
未開發「網紅打卡點」安全風險高
6月份,全省共上報地質災害21起,未造成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128.4萬元。
據統計,近十年來,全省在7月份上報地質災害1522起,占年均總數的36.93%,共造成32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7873.92萬元,為地質災害高發月份。主要發生在鄂東北低山丘陵區、鄂西南山區、鄂東南低山丘陵區、鄂中等地,多為降雨、建房修路切坡和礦業活動等誘發的小型滑坡、崩塌。
相關部門會商預計,今年7月全省地質災害整體處於「高發至中發」態勢,鄂西南山區恩施、宜昌,鄂東北低山丘陵區黃岡,鄂東南低山丘陵區咸寧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鄂西北山區、鄂北崗地次之;荊門、黃石、鄂州等礦業集中區有一定地面塌陷風險,三峽庫區涉水庫岸存在一定塌岸風險。
省減災辦提醒,要注意建房修路切坡、採礦、抽排地下水等工程活動以及強對流天氣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防範。重點關注三峽庫區和丹江口庫區、鄂西山區及鄂東南礦集區、鄂東岩溶發育區等區域的隱患排查和監測工作。同時,暑期來臨,省內旅遊行業進入遊客流量高峰期,相關部門提醒,位於山洪、泥石流、滾石等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區域周邊的景區和未開發「網紅區域」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
來源:湖北發佈、湖北省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