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稱:沙特外交大臣和伊朗外長4月6日將在北京會晤」

(觀察者網訊)沙特《中東日報》(asharq al-awsat)4月5日報道稱,有消息人士透露,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和伊朗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將於明日(4月6日)在北京會晤,以推進沙伊兩國3月10日在北京達成的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雙邊協議。

這名消息人士說,兩名外長此前已通話三次,討論了兩國重啟外交關係以及啟動其他協議需將採取的步驟。北京被選為會晤地點,「作為其在斡旋、促進沙伊兩國溝通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的延伸」。

沙特《中東日報》報道截圖

路透社5日也援引一名伊朗高級官員的話稱,「由於中國促成了(沙伊雙邊)協議」,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和伊朗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同意4月6日在北京會面。這也將是沙伊兩國外長7年多來的首次正式會晤。

路透社稱,中國在沙特和伊朗外交突破中發揮的作用,震動了中東局勢。過去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中東的主要調解人,在中東地區展示着自己的安全和外交力量。

「美國介入(中東)地區的時代已經結束……」,另一名伊朗官員告訴路透社,中東國家「有能力在沒有美國干涉的情況下維護中東的安全與穩定」。該官員還說,沙伊兩國「接下來的步驟將在北京會議上討論,比如重新開放大使館和互派大使」。

伊朗外長和沙特外相,圖自《中東日報》

2016年,沙特處死該國知名什葉派教士尼米爾後,引起伊朗乃至中東、全球什葉派穆斯林的不滿,也點燃了遜尼派主導的沙特和什葉派主導的伊朗之間的口水戰。沙特駐德黑蘭大使館也因此遭到圍攻。最後,伊朗和沙特宣布斷交。此後,為緩解緊張局勢,兩國進行了漫長的談判,但一直沒有實質進展。

3月10日,中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三國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宣布,三國於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談,沙特和伊朗達成雙邊協議,包括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係,在至多兩個月內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安排互派大使,並探討加強雙邊關係。

3月23日上午,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與伊朗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通電話,雙方就齋月互致問候,並一致同意儘快舉行雙邊會議,為兩國重開大使館和領事館鋪平道路。阿卜杜拉希揚還在通話中表示,歡迎利雅得和德黑蘭之間的關係恢復正常,伊朗準備繼續發展和加強與沙特的關係。

據《德黑蘭時報》報道,當地時間4月3日,伊朗第一副總統穆罕默德·穆赫貝爾證實,伊朗總統賽義德·易卜拉欣·萊希已接受沙特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的邀請,將對沙特阿拉伯進行訪問。

半島電視台專家認為,沙特、沙特關係的改善,或對整個中東的政治和安全局勢產生影響。「當這兩個國家存在分歧時,該地區局勢就會惡化……有了雙邊協議,我們可能會開始看到兩國做出妥協。這項協議可以在該地區創造一個更好的安全局勢。」

沙特和伊朗這對「宿敵」此次的復交,也引發來自全球的關注。儘管白宮國安會發言人的回應有意迴避中國主導此次斡旋,聲稱「這不只關乎中國」,但對更多人來說,這一消息可以用「突如其來」、「石破天驚」來形容。眾多美媒和專家學者驚呼「中國取得重大外交勝利」。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向觀察者網表示,「沙伊北京對話」已經體現了中國可以在中東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未來或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在其他一些熱點問題上,很多國家也在期待着中國。通過此次會談,中國會積累更多經驗。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