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英九訪陸,蔡英文竄美期間,島內政壇也不太平,表態衝擊2024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卻對兩岸關係大發謬論,公然揚言台灣地區沒有「九二共識」。
據島內媒體報道,柯文哲在某檔網絡節目上揚言,自從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日趨密切以來,台灣的「主體性」隨之加強。因為在此之前,兩岸人民有隔閡,但在接觸後卻發現彼此有所不同。在國民黨執掌台灣期間,「大中華統一」的概念盛行,直到國民黨衰落後,台灣的「主體性」才逐漸呈現。
基於這一極端荒謬的論調,柯文哲妄稱,台灣地區沒有「九二共識」,只有「九六共識」,因為台灣自1996年直選領導人以來,台灣的「主體性」概念也就愈發突出,直到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掌台灣,台灣的「主體性」由此確立。
隨後,柯文哲又提出「兩個不可能」的觀點,即現階段美國不可能同意兩岸統一,美國也不可能支持台灣獨立。在這種不能「統」也不能「獨」的情況下,「台灣自主」的思維會徹底取代「大中華統一」的概念,進而衍生出「維持現狀」的局面。
柯文哲聲稱,「兩岸問題」的實質其實是「太平洋兩岸問題」,而非台灣海峽兩岸,對於台灣問題的任何概念,都必須置於中美對抗的架構下考慮。就現狀來說,台灣走到所謂的「自主」,卡在這一僵局,進無門退無路,無論是「統」是「獨」,都被中美對抗的架構所左右,在未來十幾年內,這幾乎是一道無解的題目。
柯文哲最後表示,他即將赴美,等於衝擊2024的「模擬考題」,對於當下的台灣地區而言,只要談「中華」,大陸就高興;只要講「民主」,美國也高興,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微妙的平衡,是他目前必須思考的問題。
自從柯文哲卸任台北市長,一門心思地備戰2024以來,在兩岸問題上便頻出暴論,似乎是有意爭取中間及泛綠陣營的選票。前不久,柯文哲在出席公共活動時公然宣稱,他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處理中美關係的動向中深受啟發,覺得可以比照處理兩岸關係,遵循理性、務實、科學的原則,可以合作時合作,須競爭時競爭,必須對抗時對抗,不求戰,但是也不畏戰。
然而早些年的時候,柯文哲卻並非這副嘴臉,他曾提到兩岸關係的「七大密碼」:一是兩岸並非國際關係;二是以現有的體制處理兩岸關係;三是遵守兩岸互動歷史與協議;四是在現有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五是認可一個中國原則;六是遵守體制,改善現狀;七是跟美國維持友好關係,但也不必對大陸採取敵對態度。
不難看出,柯文哲早期的兩岸論述還比較中性,對「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原則,持認同立場,並期待兩岸關係發展,絕無所謂「對抗」或「不畏戰」的極端言論。
柯文哲立場的轉變,有兩點主要原因,一是島內政治環境的變化,綠營氣焰囂張,藍營日漸衰落,柯文哲有見風使舵之嫌;二是為衝擊2024,柯文哲在討好美國的同時,也必須爭取泛綠與中立陣營的支持,為此他不得不改變兩岸論述,以起博人眼球之效。
不過即便柯文哲如此費力吆喝,考慮到當前賴清德民調居高不下,侯友宜也大有蓄勢待發之勢,柯文哲脫穎而出的幾率其實並不高,與其大發謬論,不如另謀生路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