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能收到貨款,終於能進貨,能給工人發工資了!」某石油化工公司經理謝某說。
「能分期違約金也少了,還能接着合作,對公司也更有信心了,多虧了法官!」某建設工程公司負責人周某也表示。
這是近日發生在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法庭庭審現場的一幕,兩家公司因貨款合同糾紛告到法院,經法官耐心調解後圓滿解決。
「案子調解了,兩家公司都能走出訴累,我也放心了。」東莞第一法院南城法庭副庭長柯穎笑着說。
事情要從幾個月前說起。
化工公司2021年4月起向工程公司供應油品,次年4月起工程公司開始拖欠貨款,9月時拖欠的貨款已達88萬餘元。化工公司多次催款未果,無奈之下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並申請緊急凍結工程公司銀行賬戶。
接手這個案子後,柯穎通過調查發現,案件事實清楚,判決不難,但若真的判了,後續可能還要執行,並不能案結事了。
還是要調解,只要能順利化解這個糾紛,花再多時間也值得,柯穎心想。
後來,她又進一步了解到,原來工程公司並非惡意拖欠,而是經營出現困難。而化工公司長期收不回貨款,買賣生意早已大受影響,謝某也心生不少怨氣。
柯穎馬上對雙方開展背對背調解,建立了微信群向雙方釋法說理,與雙方通電話20餘次。
由於當事人都在外地,柯穎在前期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組織雙方在線上開庭調解。
「我們是小本經營,欠了這麼久,現在我們沒錢進貨,十幾個工人工資也拿不到,我都不知道怎麼面對他們!」庭審現場,謝某一肚子苦水,表示自己真的很需要這筆錢,同時提出調解必須賠償10萬元違約金。
面對謝某的指責,周某也一臉愁容。「欠錢是我們不對,違約金應該付,但能不能少點?」他坦言了自己的難處,「現在公司也確實有困難,能不能分期付款?」
這時,柯穎一邊拿出銀行流水證據,一邊向謝某展示說:「你看,工程公司不是惡意拖欠的,確有困難,前段時間也還了10萬元,還是有誠意的。」
「大家都不容易,希望能體諒工程公司的難處,減少違約金賠償。」柯穎耐心地向謝某分析利弊,並說如果謝某執意堅持繼續打官司,將耗費更長時間,貨款無法很快拿到,工人工資也發不出去。
聽完這些話,謝某的神情有所緩和。柯穎又趁熱打鐵:「要不違約金再少點,貨款我讓他想辦法先還一部分,這樣你能快點拿到錢,違約金他也能付,你看看行不行?」
謝某在視頻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柯穎又馬上轉頭和周某溝通。
「別人也給你們公司降低違約金了,你們能不能湊錢先還一部分,讓別人能進個貨,工人們也能拿到工資?」她還向周某強調,調解後法院也會協調儘快解封公司銀行賬戶,讓公司恢復正常經營。
周某也慢慢被這些話打動,點了點頭。
「柯法官說的話句句在理,我願意降低違約金的賠償。」謝某緊縮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
最終,雙方當庭達成調解協議:78萬元貨款分兩期支付,違約金減少至4萬元。
隨後,雙方愉快地簽下了調解協議書,於是發生了開頭的那一幕。
第二天下午,謝某如期收到了周某轉來的44萬元。
來源:東莞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