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擴張至中國家門口,要將日本變成第二個烏克蘭?美國不會答應

俄烏戰爭爆發以後,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政客一直鼓吹什麼「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把台海局勢跟烏克蘭局勢相對照。

事實上,這根本是兩個概念,台灣屬於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點是聯合國法律確認下來的事實,國際社會也普遍認可,而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屬於兩個國家,雙方之間根本沒有可比性。

但是如果從美國藉助烏克蘭拖垮俄羅斯的角度來看,在東亞範圍內,還真有一個國家跟烏克蘭有點類似,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最近這段時間,日本跟隨美國的腳步,甚至有時候還走到了美國前面。簡而言之,在挑釁中國,圍堵遏制中國發展方面,日本簡直比誰都積極。

插手中國內政、台灣問題也就不提了,比如這兩天日本又在釣魚島生事,派遣5艘船隻闖入我釣魚島領海,雖然被中國海警驅逐,但卻是實實在在在的挑釁,日本有意炒作釣魚島問題。

除此之外,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爾最近訪問日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會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加強安保合作,同時還對中俄軍事合作發展表示擔憂

這些年北約一直在向印太地區擴張勢力,日本則積極配合,主動把歐美的觸角拉扯到亞洲的局勢中,引狼入室,故意挑動亞太局勢。

凡此種種,目標都是指向中國的,跟當年烏克蘭為了加入北約,不斷地向美國諂媚、針對俄羅斯也比較類似。

因此,這也導致一些人擔心,日本有沒可能成為下一個烏克蘭,也就是如果未來日本也學烏克蘭,或者說美國把日本當成對付中國的「烏克蘭」,借中日之間的矛盾,把中國拉扯進戰爭之中,趁機削弱中國,我們該如何應對呢?或者說,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日本和烏克蘭到底有沒有相似之處。其實客觀上講,中日之間的關係,跟俄烏之間的關係幾乎是完全相反的,俄羅斯和烏克蘭此前同屬於一個國家,有比較深的文化聯繫。

在2014年烏克蘭政變發生以前,俄羅斯政府和烏克蘭政府之間的交流也比較順暢,關係是良好的,民間也互相認可對方為兄弟國家。

而中日之間雖然文化上相通,但由於近代日本侵略戰爭中對中國人民犯下累累罪行,並且至今沒有誠懇道歉,所以中日兩國民間關係,算不上良好。

但正如前文所說,這個問題的癥結不在於中國,在於日本更在於美國。當美國需要日本作為一顆牽制中國的棋子,來發揮作用的時候,以當下美國對日本的操縱程度,以及日本右翼政客們激進和甩鍋的習慣,是無法拒絕美國的。

直白一點來說就是,如果美國打定主意了,要讓日本來挑起與中國的戰爭,然後借中日戰爭來削弱中國,那麼日本就跟現在的烏克蘭擁有了相似之處,他們都是美國的小弟,他們都對美國唯命是從,同時他們還都國家小、野心大

這些相同點,足以讓日本成為「亞洲的烏克蘭」,幫助美國削弱和遏制中國。

這麼看上去的話,豈不是說只要美國需要,日本隨時就會和烏克蘭一樣,對中國發難,把我們捲入戰爭中?其實也沒有那麼危險,因為日本和烏克蘭,以及中國和俄羅斯,還是有不同之處的。

日本跟烏克蘭最大的不同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日本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是有限的。作為二戰結束後,全球少數幾個發展起來的發達國家,日本跟美國的經濟聯繫當然非常緊密,但並非像烏克蘭那樣,迫切的希望加入到歐美陣營之中,改變自己貧窮落後的經濟面貌。

直白一點說,日本這些年雖然經濟下行,但也是闊過的,對美國乃至資本主義陣營的經濟秩序,不會像烏克蘭那樣痴迷。

更現實一點來說,日本雖然也有取代中國的野心,同時跟美國的關係也很好,但是美國無法給日本足夠有吸引力的誘餌,唆使日本跟中國動手

而且中日之間的矛盾,又不足以讓日本在明知道自己不如中國的前提下,選擇跟中國開戰。

第二,烏克蘭跟美國只是口頭盟友,並沒有軍事同盟條約,而日本和美國是有軍事同盟條約的。如果鼓動日本跟中國開戰,而美國想要不介入,那麼首先就得把駐日美軍撤出日本,這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其實美國利用日本來牽制中國的心思是有的,但如果說直接引發中日戰爭,他們自己也得捲入,那還不如直接上。

最後,日本跟烏克蘭不同的第三個點在於,日本在歷史上曾經是反噬過美國的,如今美國雖然要藉助日本來打壓中國。可美國自身對日本的警惕與防備並不會少。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日本一旦強大起來了,對美國的威脅程度比之烏克蘭要高很多。這就決定了美國也不可能對日本太放心。真的引發中日衝突,必然要讓日本徹底壯大,但徹底壯大起來的日本,到底是打中國還是打美國,美國自己也吃不準

這些因素決定了,就算日本想當「亞洲的烏克蘭」,美國也未必同意

除此之外,中國和俄羅斯也是不同的。俄烏戰爭爆發的根源之一是烏克蘭方面為了加入歐美陣營,不惜一切的跟過去的蘇聯和俄羅斯割裂。

而俄羅斯將烏克蘭視作自己的勢力範圍,這種割裂是俄羅斯不能允許的,因此俄烏矛盾急劇增加。

這其中既有烏克蘭的原因,也有俄羅斯的原因。說白了,這些年來俄羅斯經濟下行,國際影響力減弱,對待原蘇聯境內的國家,凝聚力削弱了。

當烏克蘭想要加入西方陣營時,俄羅斯除了軍事手段之外,沒有太多其他方面的利益可以牽扯並拉攏住烏克蘭。

但中國不同,中國跟日本之間有巨大的經濟利益。到現在為止,日本幾乎擺明了要站在美國一邊,但依舊不敢輕易的跟中國翻臉,核心就在於日本的經濟和中國的經濟是緊密相連的

而且日本產品極為依賴中國的市場,一旦中日真的徹底翻臉了,那麼對日本經濟造成的損失要遠大於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損失。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又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也就是利益的問題。

日本如果選擇與中國開戰,最終結果別說獲得什麼利益了,日本必然會損失慘重,在這種背景下,日本自然也就不可能,真的蠢到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除此之外,中國還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和經濟影響力,在亞洲範圍內組建針對日本的同盟,翻日本的「舊賬」。

這種國際影響力是目前的俄羅斯所不具備的。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就促使日本無法變成下一個烏克蘭,而中國只要在多邊主義的框架下積極發展自身綜合國力,那麼也就不用擔心美國利用日本來拖垮我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