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都春來早,奮鬥正當時。
1月18日,《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公開發佈,南都記者發現,報告多處涉及江門,提出了「加快深江高鐵建設」等一批2023年江門要做的重點工作。
2023年江門有哪些重點工作納入了省政府工作報告?這些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進展如何?南都記者通過採訪相關部門、整理近期公開報道,全面梳理出2023年江門要做的大件事。
重點一
加快深江高鐵建設
報告解讀:推進「雙區」建設,高水平建設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排在廣東2023年工作的第一位。其中,在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一項中,包括了「加快深江高鐵建設」。深江高鐵(深江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線全長116.31公里,串聯江門、中山、廣州、東莞、深圳五城。深江高鐵(深江鐵路)建成通車後,將進一步打通沿海通道,江門與深圳大約40分鐘通達,融入深圳「1小時」經濟圈,同時,進一步打通沿海高鐵通道,輻射帶動粵東粵西與珠三角區域協調發展。
深江高鐵(深江鐵路)全線開工江門現場。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江門工程建設指揮部供圖
最新進展:作為深江高鐵(深江鐵路)先行開工段工程,深江高鐵(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工程位於東莞、廣州之間的珠江入海口,包括明挖段、盾構隧道、礦山隧道及斜井等,全長13.69公里,於2020年7月開工,土建工期56個月。2022年10月9日,深江高鐵(深江鐵路)全線開工建設後,在五市政府協調下,各標段工程開工建設,目前各項建設工作穩步推進。2023年1月7日,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深江高鐵(深江鐵路)項目深莞隧道(西段)出口明挖隧道首幅地下連續牆順利施工,在全線率先取得重難點工程實質性突破。
重點二
推動江門大廣海灣建設
報告解讀:報告指出,加強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推動佛山三龍灣、惠州大亞灣、東莞濱海灣、中山翠亨新區、江門大廣海灣、肇慶新區建設。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位於江門市東南部,包括江門市新會區、台山市和恩平市共20個鎮區,總規劃面積約3240平方公里,核心區位於銀湖灣和廣海灣。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產業定位是珠江西岸先進制造業和循環經濟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合作重要平台、宜居宜業的國際化濱海新城。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面積相當於1.6個深圳,目前開發強度低,產業承載空間大,是承接大灣區產業溢出、轉移的理想之地。
廣海灣lng戰略儲備基地。 廣海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供圖
最新進展:南都記者從台山市獲悉,2022年,江門市廣海灣經濟開發區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完成編製《江門大型產業集聚區台山片區產業發展規劃》,形成廣海灣產業布局方案;總投資8724萬元的臨港經濟板塊主幹道路希望大道建成通車,全面啟動深水港口建設;積極推進大廣海灣rcep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建設,基本完成項目2163畝征地工作,能源雙碳產業園,匯寧時代儲能項目完成土地報批,生物醫藥產業園引入啟迪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等。2023年江門市廣海灣經濟開發區將通過完善交通設施、啟動港口建設、建設產業平台夯實打牢基礎,增強產業發展動力。
世茂碧海銀湖。南都資料圖
2022年以來,銀湖灣濱海新區投入約2.45億元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和啟動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配套設施工程項目建設;成立了江門市銀湖灣海創健康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成功引入護理機械人智能製造基地項目;全面推動科教產城融合發展,世茂碧海銀湖、新澳重大技術裝備創意創業園、廣州華立學院江門校區、御泉國際酒店等總投資超200億元的4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2023年銀湖灣濱海新區將在加強與深圳等灣區中心城市合作,加快產業承接等工作上謀新篇。
重點三
加快江門中創新航項目建設
報告解讀: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製造業當家。報告指出,2023年廣東將大力推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提質壯大現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方面,加快粵芯三期、增芯科技傳感器、華潤微電子、江門中創新航等項目建設。2022年1月26日,江門市人民政府與中創新航簽訂投資合作協議約定,雙方共同合作籌建總投資200億元、總產能50gwh的中創新航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江門基地項目,該項目是江門近年來投資額最大的實體項目。項目分兩期建設,將採用中創新航最新的、全球獨創的one-stop電池技術,建成行業領先的綠色智能標杆工廠。
中創新航江門基地項目m3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南都資料圖
最新進展:2022年10月6日,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交易。海納新能源合夥企業作為本次份額最大的基石投資者,認購中創新航1.01億美元新股,預估佔比為6.4%。海納新能源合夥企業由江門市屬國資、新會區屬國資和江海區屬國資共同成立,這意味着江門市與中創新航的戰略合作再次提升高度。中創新航江門基地項目建設負責人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創新航江門基地項目一期主廠房全部封頂,已進入設備搬入調試階段,力爭2023年3月項目一期投產。項目投產後,對推動江門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及「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重點四
加快建設江門中微子實驗站
報告解讀:報告指出,2023年廣東全面建設科技創新強省,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在提升創新引領力方面,加快建設東莞散裂中子源二期、鵬城雲腦Ⅲ、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江門中微子實驗站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工程是國之重器,江門中微子實驗是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該工程位於廣東江門市開平市金雞鎮,自2015年開始開工建設。江門中微子實驗站主要科學目標包括測定中微子質量順序、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並進行其他多項科學前沿研究。
中微子探測器主支撐結構正在安裝不鏽鋼網殼。劉悅湘攝影
最新進展:目前,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基建部分已完成,探測器研製的諸多關鍵技術難題已攻克。比如,成功研製大尺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打破國際壟斷;完成高性能液體閃爍體的研製,現正在安裝實驗設備,預計2024年開始運行取數,未來將產生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南都記者注意到,2022年12月19日,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刊發文章預測2023年最值得關注的重要科學事件,其中就包括了中國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文章稱該實驗將通過位於地下700米深處的探測器精確測量中微子的振蕩,以發現標準模型之外的物理現象。
重點五
加快珠肇高鐵建設
報告解讀:報告指出,2023年廣東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全力打造交通強省,完善「三橫六縱兩聯」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加快鐵路、高速公路支線和聯絡線建設,推進高速公路技術改造和鐵路電氣化改造。加快廣湛、珠肇、梅龍高鐵和粵東城際等項目建設。
珠肇高鐵起自橫琴(澳門),經珠海市蓮洲鎮引入江門站,途經江門蓬江區、新會區、鶴山市,肇慶市高要區、鼎湖區,引入貴廣(南廣)鐵路肇慶東站,線路全長約185公里。根據規劃,珠肇高鐵設計速度350公里/小時,分為珠海至江門段項目、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項目、高明至肇慶東段項目分段建設。其中,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項目自深江鐵路區間引出,引入江門站,途經江門新會、蓬江、鶴山,佛山高明,終至珠三角機場站(與廣湛鐵路合設)。項目建成後,將串聯江門站與珠三角樞紐機場,實現軌道與航空的無縫銜接,進一步提升江門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瓦子佬隧道順利貫通。省國資委官網圖
最新進展:南都記者獲悉,珠肇高鐵江機(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段動工一年以來,圭峰山隧道、大頂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加快建設,其中圭峰山隧道1號盾構井的圍護結構工程已於2022年12月完成,並進入正式開挖階段,盾構井主體工程計劃於2023年4月份完成,交付盾構機下井。2023年1月5日,珠肇高鐵珠海至江門段瓦子佬隧道順利貫通。瓦子佬隧道是珠肇高鐵珠海至江門段第一個貫通的隧道,是全線重難點工程。
重點六
推進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
報告解讀:報告指出,2023年要推進深中、獅子洋、黃茅海等跨江跨海通道建設。黃茅海跨海通道起點位於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台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終點位於江門市台山市斗山鎮。項目路線全長約31公里,海域段長度約15公里。按照計劃,黃茅海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跨江跨海通道群,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早日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
建設中的黃茅海跨海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供圖
最新進展:南都記者獲悉,2013年1月9日,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關鍵工程高欄港大橋東塔順利封頂,成為黃茅海項目5座主塔中首個實現全面封頂的主塔。據悉,黃茅海項目將架設2座跨越3條航道的特大橋——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其中,高欄港大橋由東西2座主塔組成,黃茅海大橋由東塔、中塔、西塔3座主塔作為支撐,5座主塔高度均接近260米。目前,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黃茅海大橋與高欄港大橋的其餘4個塔柱施工全部過200米,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全部封頂。
重點七
推動江門深入開展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專項改革試點
報告解讀:報告指出,2023年要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其中,推動汕頭、江門深入開展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專項改革試點,支持梅州、潮州等市發揮僑鄉優勢,引導華僑華人更好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江門素有「中國僑都」美譽,是海外華僑華人觀察廣東乃至中國的重要窗口,530多萬五邑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遍布世界145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2月,省委深改委將江門市列入省級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專項改革試點。2021年11月22日,省經濟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印發《江門市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專項改革試點方案》。由此,江門市開始了開展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專項改革試點工作。
江門素有「中國僑都」美譽,是海外華僑華人觀察廣東乃至中國的重要窗口。
最新進展:南都記者從江門市發展和改革局了解到,目前江門市全面開展省級便利華僑華人投資改革試點。構建分管市領導領辦試點工作的推進機制,起草並印發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工作任務清單》和《2022年工作要點》,央視、新華網等主流媒體進行報道解讀,在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香港貿易發展局等網站發佈《試點方案政策解讀(繁體版)》。qflp試點、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等2個省級支持事項已率先落地。推動成立全省首個便利華僑華人投資稅收服務中心,實現華僑華人辦事便捷通道全覆蓋。跨境金融實現四個「首次」:全省首個「進口雙保理」業務、全省首批 「跨境理財通」業務、首創「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專項補貼」業務、首批境外股東認購境內企業發行可轉債業務。
實際上,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江門,或江門有亮點的工作遠不止上述內容。在推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工業互聯網、建設「萬畝千億」大平台、加強僑批文物保護和僑文化研究、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江門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大有可為。
一年之計在於春!2023,江門加油!
南都記者 曾育軍 嚴亮 羅忠明 羅韻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