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得到美國「嚴正警告」後,印度非但不收斂反而擴大對俄石油進口的消息讓美媒大感震驚,同時也在考慮這個「盟友」在關鍵時刻是否可靠。早在今年上半年,美國就曾因為印度政府大量進口俄羅斯石油進行過交涉,包括在「四方安全對話」會議結束後也提出過異議,新德里方面對此充耳不聞。上個月美國務院發佈一篇聲明表示美方正在與印度就其對俄羅斯武器和能源的依賴一事進行「深入談判」,這是俄烏衝突至今美官方對該問題首次明確質問。
但隨後印度外交部的回應可以說毫不留情,在被記者詢問美方的聲明是否對印度有所影響時,該部門發言人巴格奇表現得異常強硬,且直接回嗆記者稱:「我不認為印度是一個你施壓並希望這樣就能得到結果的國家!」他重申無論美國怎樣做,印度都沒有在這件事上感受到來自美方的壓力。這次的「按頭表態」失敗讓西方媒體頗為不滿,形容莫迪政府在利益層面過於自私,絲毫沒有為民主同盟分擔任何責任的意圖,即使是讓他們放棄部分能源進口都做不到。
10日,日媒公布了7到8月份全球能源貿易數據(來源於芬蘭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最新出爐的報告顯示,在美國持續施壓的這兩個月俄羅斯對印度的能源出口額增長4000萬歐元,增長接近6倍同時也創下了全球最大的增幅。而印度則是將進口俄油的能源外貿排名從第十位直接拉到了第二位,僅次於中東地區;一些媒體甚至還認為,如果不是印度和中東國家簽訂有長期的供油合同和交付協議的話,他們的石油進口甚至會全部來源於俄羅斯,這不是在開玩笑。
那麼在美國的持續重壓之下,印度做出了相反的措施擴大對俄進口,證明巴格奇所說的「在這一事件上從未感受到美國的壓力」完全屬實。在此前美方對俄羅斯推行「石油限價」時認為對俄石油進口最大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美國務院官員稱印度是完全可以拉攏的,甚至可以期待他們加入對俄羅斯的限價方案中。後續這件事也沒有了下文,有猜測認為印度已經在私下拒絕了美國的提議,沒有公開是為了替美方的「面子」考慮。
值得一提的還有,隨着今年印度經濟出現大幅度增長,這個國家也越來越熱愛「和平」以及獨立自主。在上個月中印軍隊實現南達坂地區脫離接觸後後,印度外長蘇傑生還在哥倫比亞大學會議中提出「期望中印關係回歸正常」的觀點,這是自中印外交遇冷以來印方首次做出類似表態。對此有評論稱:「如果說印度和俄羅斯擴大能源貿易美國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的話,他們放棄和中國對抗尋求和解絕對不能被拜登政府容忍;毫不誇張地說拜登推出『印太框架』和費盡心機拉攏印度最大的目的就是讓他們遏制中國,現在莫迪政府試圖進行和平崛起政策,他很可能會在接下來遭到美國的報復甚至顛覆政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