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70歲生日當天,美俄同時敲響「核警鐘」,北約想把全球拖下水

據俄媒報道,10月7號,尼加拉瓜總統丹尼爾奧爾特加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祝賀了70歲生日快樂。

在俄烏戰爭,以及俄美互相指責對方發出核威脅的背景下,這條祝賀信息,更像是世界和平的一個幻影。

也是在當地時間10月7號,美國總統拜登在民主黨的一個內部活動中,稱自冷戰中、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以來,人類第一次面臨大國之間可能爆發核戰爭的真正威脅。

同一天,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把矛頭對準了烏克蘭和英美,試圖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據了解,澤連斯基在10月6日的一次演講中稱,北約應該對俄羅斯展開「先發制人」的打擊,避免俄羅斯使用核武器

這被外界解讀為,烏克蘭要求英美使用核武器直接攻擊俄羅斯。事實上,最近西方媒體一直在熱炒核戰爭的話題。從這個問題的根源來看,的確是俄羅斯率先發出了「使用一切手段保衛俄羅斯領土」的信號。

這個一切手段,自然是包括核武器的,西方媒體和政客們,把這條信息解讀為俄羅斯率先發出「核戰信號」,也不算空穴來風。

但據此把挑起核戰爭威脅的問題,歸咎於俄羅斯甚至普京本人,顯然就是西方輿論的一種攻擊手段了。

一方面,這場戰爭本身就是北約堅持東擴、擠壓俄羅斯生存空間導致的,美西方屬於國際戰略中的「先錯」方,總不能北約都要把導彈部署在俄羅斯門口了,還不讓普京進行反擊吧。

另一方面,普京說的是俄羅斯將使用一切手段保護領土安全,就算像西方所說,這是在向外發出核威脅,那也是在自衛。

西方可以在烏東四個地區「公投」的問題上,跟俄羅斯打口水仗,但不能說普京宣布要用核武器保衛自己的領土,就是在對歐美進行核威脅。

從實際層面來看,普京和俄羅斯高層,頻繁表示將用「一切手段」保衛俄羅斯領土,擺明了就是在警告西方國家,不要過多的干預俄烏戰爭。

尤其是在眼下烏東四地已經「入俄」的背景下,西方繼續支持烏克蘭跟俄羅斯打下去,就等於是支持烏克蘭攻擊俄羅斯本土,這會導致俄烏戰爭迅速升級,北約捲入其中的風險大增。

從這個角度來看,俄羅斯並不是威脅要對歐美使用核武器,而是威脅歐美不要增大對烏克蘭的支持。

拋開各方立場,僅從戰場的角度來看,這也是順理成章的。就好比兩個人正在打架,其中一個威脅圍觀的群眾,不準幫助對方打自己一樣,這是戰爭必然的結果。

但西方呢,故意忽略俄羅斯「保衛領土安全」的前提,片面的強調俄要使用一切手段,包括核武器,然後炒作稱俄羅斯對西方和全世界發出了核威脅,這顯然是在強詞奪理。

其次,俄羅斯指責烏克蘭和歐美炒作核戰爭的話題,把世界引入第三次大戰邊緣,也是站得住腳的。

因為澤連斯基說的不是讓英美給烏克蘭提供核保護,而是要求北約「先發制人」,讓俄羅斯沒有使用核武器的機會。作為一個擁核大國,俄羅斯什麼時候會失去使用核武器的機會呢?當然是徹底被西方毀滅的時候。

說白了,烏克蘭就是在鼓動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直接進行核打擊,摧毀俄羅斯的核武庫。

拋開俄烏雙方在這場戰爭中的損失,以及各自的立場,僅從全球核戰風險的角度來看,不對的顯然是歐美,而不是俄烏。

道理很簡單,俄烏作為參戰方,在戰爭中是有重大損傷的。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打急眼了。一個處於急眼狀態的國家,就算向外發出核威脅,也算情有可原。

但歐美作為第三方,他們挑起代理人戰爭,並沒有直接參与。

雖然經濟上也因為制裁俄羅斯被反噬,但這算是歐美自找的。既然如此,他們就不應該在俄烏局勢越來越緊張的背景下,故意放大並炒作俄羅斯的核威脅。

俄羅斯向歐美髮出了核警告不假,但針對的是干預俄烏戰爭的北約,而不是全球。現在美國和西方媒體,大肆炒作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把兩個交戰國之間的矛盾和博弈,變成了全球的麻煩。

其目的是進一步推動俄羅斯被國際社會孤立,而不是真的為了削減核戰爭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來看,俄羅斯或許作風狠了一點,但「霸」的還是歐美。至少俄羅斯知道冤有頭債有主,而歐美為了自己的利益,卻直接炒作核大戰風險,把全球都裹挾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