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做到!中國出手對英歐商品收反傾銷稅,荷比首相:別圍堵中國

日前,以美國、歐盟為代表的G7集團元首齊聚德國巴伐利亞州,就對俄對華戰略進行商議。不出外界預料,時刻「關心」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美國總統拜登,在G7舞台上公開最新一份的「美版一帶一路」倡議。沙利文毫不諱言地強調,這就是為各國提供一套替代「一帶一路」的方案。

在中美關係步入全面對抗的「新常態」後,美國在經濟領域對華採取強硬手段並不稀奇,可作為世界經濟三巨頭之一的歐盟,卻在此敏感時間節點上追隨美國的反華戰略,企圖同中國經濟脫鉤,絲毫不顧及自身經濟可能因此蒙受的損失,遠非明智之舉。

事實上,歐盟不僅追隨美國在全球基建領域同中國競爭,甚至在去年通過凍結中歐投資協定的法案,典型的用政治觀念去影響經濟問題。而在近日召開的歐盟峰會中,歐盟當局將重新考慮對中國實施的「貿易孤立」政策,換言之要與中國市場「徹底脫鉤」。

不過看似鐵板一塊的歐盟並不是只有一種聲音,荷蘭比利時兩國首相公開進行喊話,要求「正視中國的存在」。

首先是比利時首相德克羅,在出席一場智庫活動時,這位國家領導人表態,歐盟應該「區別對待」中國和俄羅斯,因為中國是歐盟最重要的經濟合作夥伴。

荷蘭首相呂特也對此提議持反對態度,他強調歐盟不應該因為涉港、涉疆問題而重新考慮對華貿易政策。歐盟應該學會平衡,在與美國保持密切聯繫的同時,堅持自己相對獨立的對華政策。

德克羅和呂特的想法具有一致性,都不希望歐盟陷入對華經濟對抗的漩渦中,不要追隨美國全面反華戰略,那樣會惹火燒身。的確如此,當今國際舞台上,完全不顧及經濟利益全盤倒向美國的只有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而他們無一例外正在或已經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買單。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中國商務部日前發佈公告稱,自本月29日起,對原產於英國和歐盟的碳鋼緊固件,徵收稅率為6.1%到26%的反傾銷稅,一共實施五年。公報指出,經商務部審理裁定,如果終止這項措施,那麼上述商品的傾銷行為將繼續發生,為維護本土產業企業的利益,依法對其進行懲處。

作為全球兩大最重要的經濟體,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一直都存在。如果雙方保持着密切的官方往來,將貿易摩擦控制在最小範圍之內,中方斷然不會直接強硬出擊。中方的反制措施,一方面體現出中歐關係的劇烈震蕩影響兩國關係發展大局,另一方面則是英歐傾銷商品行為徹底觸碰到中國的經濟利益紅線,兩種因素相疊加,迫使中國出手。

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今年前五個月,中歐貿易總額高達2.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7%。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今天,維護中歐經貿關係,就是穩定全球經濟大局,維護歐盟各國的切身利益。當代,「中國製造」深深影響着歐盟各國人民的衣食住行,如果沒有琳琅滿目的中國商品,後工業化時代的老牌歐洲發達國家,或將和美國一樣面臨嚴重的供應鏈危機。

在過去4年中,無論是特朗普政府還是拜登政府,都已經親身證明「在經濟上孤立中國」愚蠢策略完全是錯誤的,不會讓自己撈取多少好處,更不可能逼迫中國妥協讓步。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應該建立在「西方中心論」基礎上,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任何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做法都有可能傷及自身。

既然在台海問題上,我們敢義正辭嚴地警告美方「說到做到」,那麼在經貿問題上,我們依然敢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寸步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