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問題再現分歧!G7公報背後或存在能源「博弈」

路透社6月28日早間的一篇報道稱,日本提議在目前草擬的G7七國集團)公報中,取消「到2030年實現至少50%為零排放汽車的集體目標」這一精確描述,而是改為比較模糊的表述,即「大幅增加零排放輕型汽車的銷售、份額和使用量,承認成員國為實現零排放目標而採取的各種途徑」。

當然,文章認為這份草案上的內容並不一定會出現在正式的公報中——事實上,在最新公布的正式公報內容中,依然強調了不會在氣候和生物多樣性上作出妥協,德國甚至還表示將會與包括印尼、印度和越南等在內的國家建立能源改革夥伴關係。但是,從這一份草案中還是可以看到相關國家對減碳目標產生的分歧。

有分析指出,日本政府之所以選擇在新能源的轉型中「折返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該國國內勢力龐大的汽車企業對其進行的遊說。在此前的媒體報道中,日本前經濟產業大臣、自民黨資深議員甘利明表示,豐田汽車正在遊說日本政府,希望其修改政府的年度經濟政策路線圖,把混合動力汽車納入到電動汽車的範疇內。甘利明稱,他與豐田汽車總裁兼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主席豐田章男進行了交談,這位在日本汽車界頗具影響力的高層稱,如果日本政府不能對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支持一視同仁,其將會面臨失去汽車業支持的局面。

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的數據顯示,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混合動力汽車去年在日本乘用車的新車銷量佔比已接近44%,但純電動汽車的佔比不到1%。豐田認為,通過開發合成燃料或氫氣發動機,使用內燃機的混合動力汽車也能實現「100%能源清潔」。

豐田還「補刀」稱,氣候變暖的問題來源於化石燃料,而非內燃機。然而國際能源和氣候智庫影響力地圖(InfluenceMap)的研究顯示,在向零排放汽車轉型方面,豐田是所有主要汽車製造商中表現「最糟糕的」,因為該公司不斷對氣候政策進行遊說,包括公開聲明和與政府互動。

而在另一篇報道中,G7內部對於能源轉型的態度也在俄烏衝突、能源價格暴漲、電力短缺、通貨膨脹等等事件之後發生了微妙的轉變。公報也承認,目前全球的目標和執行力都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根據路透社報道,一名消息人士於6月26日表示,G7國家領導人正在推動各國承認對化石能源的投資需要進行新的融資,以此為歐洲各國實現能源供應的多樣化做出努力。據悉,在G7年度峰會上,各國代表團也在討論上述舉措是否符合這些國家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所做出的承諾,即在2022年底之前停止對國際化石燃料項目進行融資。

相比於轉型態度較為堅決的國家,目前仍處在搖擺狀態的國家更多的是因為自身相關產業鏈並不足以在全球範圍內「傲視群雄」。例如日本在混合動力汽車和傳統燃油車上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但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卻明顯處於落後狀態。因此,各國打「小算盤」時更多會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考量標準。在現實面前,實現理想所要付出的堅持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夠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