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宣布全球基建計劃,並將發聲明批評中國經濟行為,德罕見唱反調

觀察者網消息,當地時間6月26日,G7峰會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埃爾茂舉行。與外界推斷的基本一致,本次峰會有兩大主題,一是俄烏衝突,二是涉華內容,綜合國內外相關媒體所披露的信息可知,本次G7峰會雖然乏有新意,但也釋放了不少值得關注的信號。

早在會議開幕之初,美國總統拜登便迫不及待地在社媒作出宣告,G7將俄羅斯實施進一步制裁,包括禁止進口俄黃金,尋求替代俄羅斯能源方案,增加對俄施壓等。

有分析人士指出,G7想借對俄制裁向世界傳遞他們比以往更加團結的信息,但鑒於歐洲的能源命脈依舊掌握在俄羅斯手中,G7口中的「團結」究竟有幾分可靠性,目前尚難以定論。

針對涉華議題,G7內部存在一定分歧。G7領導人、歐理會主席米歇爾以及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於會上共同宣布,將啟動一項名為「全球基礎設施夥伴關係」的基建計劃,旨在加強世界經濟以及供應鏈,以支持發展中國家。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發言稿中並未提及中國,但外界普遍斷定該計劃是針對中方「一帶一路」計劃而設的。該計劃由美國主導,早些時候美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甚至表示,這是一項足以替代中國的宏偉計劃,將成為拜登政府任內外交政策的標誌之一。

據了解,「全球基礎設施夥伴關係」計劃將聚焦於清潔能源、衛生系統、通信技術以及可持續發展等重要領域,擬在5年內籌措數千億美元的資金。

由於資金規模龐大,其籌資渠道也較為多樣,包括政府融資、捐贈以及私人投資等。拜登強調,這並非一項援助或慈善,而是帶來優厚回報,惠及各國民眾的投資。馮德萊恩補充說道,歐盟將就該計劃籌集3000億美元的資金,以此向發展中國家證實,「它們還可以選擇」。

馮德萊恩口中的「選擇」,自然是針對「一帶一路」。就實際情況而言,受疫情、俄烏衝突影響,歐盟經濟一片紊亂,G7各國普遍面臨高通脹,這種窘迫的狀況短時間內很難解決,甚至還有惡化的可能,似乎不太可能為該計劃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此外,在去年的G7峰會上,拜登政府也曾發起一項名為「重建更美好世界」的全球基建倡議,彼時也被視作針對「一帶一路」,結果卻不了了之。如今僅過一年,拜登政府試圖主導一項規模更為龐大的計劃,其前景很難不令人唱衰。

如果G7真的有心與中國競爭,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基礎建設,本質上是一件富有積極意義的事情。然而,所謂的「全球基礎設施夥伴關係」計劃,究竟是遏制打壓中國,還是借投資為名,侵蝕他國主權,需要一段時間去驗證。

針對如何同中國打交道的問題,G7的分裂性也有所體現。不同於美國遏制、對抗的手段,作為G7輪值主席國的德國主張接近中國。據參考消息相關報道,德國政府認為,面對當前的世界形勢,不應形成西方與中俄為主體的集團對抗,金磚國家的緊密團結,已給予西方相應的警示。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位德國高級官員透露,G7還會發聲明批評中國的經濟行為,並明確指出北京對G7國家構成的挑戰。不過,這名官員表示,德國方面贊成多樣化,反對與中國脫鉤。

德國的觀點毫無疑問是較為中肯的,放眼全球,任何國際問題都不可能在擺脫中國的情況下,得到妥善解決。遺憾的是,德國並非G7的主導力量,西方針對中國的局面,恐怕在短期內也難以得到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