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豪擲6000億美元啟動「全球基建」,美媒「潑冷水」


文/行走斯圖卡

七國集團峰會正式開幕了,拜登一上來就發了一個「大招」:宣布5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這就是此前美國官員重點吹風的「全球基礎設施夥伴計劃」,一個對標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新計劃。

據媒體報道,正在德國巴伐利亞召開的「G7」峰會上,拜登宣布了這個野心勃勃的新計劃,並且宣布這個計劃將聚焦於清潔能源、衛生系統、性別平等以及信息通信技術等關鍵領域。儘管他在聲明中沒有提到一句「中國」,但是誰都知道,他就是在針對「中國」;他還宣稱,要讓全世界看到,「民主國家」提供基礎設施資助的附加條件很少,讓所有國家看到與「民主國家」合作的好處更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在一旁幫腔說,「G7要讓發展中國家知道,他們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G7」峰會將這個計劃形容得天花亂墜,但是《紐約時報》先潑來了一盆冷水,它在評論中指出「儘管拜登一直在努力團結盟友,共同對抗中國,但這次倡議很可能暴露西方盟友無法團結一致的老毛病」。

論「基建狂魔」,中國排第二,沒有人敢排第一。此前,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網站就提醒拜登,美國不能照搬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要試圖在中國的游戲裏打敗中國。

按照拜登和馮德萊恩的講話,美國將負責籌集2000億美元,歐盟則負責籌集約3000億歐元(約合3400億美元);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次G7集團宣布籌集6000億美元,並不是從各國的政府公共資金中撥出,而是通過贈款、融資和私人投資的方式,其中私人投資將會是主要資金來源,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啟動儀式上解釋說「光靠政府公共資金無法彌補巨大的差距」。

但是問題來了,如何吸引私人投資,只能靠利潤!但是基礎設施投資,追求利潤就是本末倒置——眾所周知,基礎設施項目的主要意義是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它的服務性質大於盈利性質;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從來不追求單個項目的利潤,而是通過一攬子的合作方案來獲得整體收益。比如說中國投資一條高速公路,可能這條公路本身不能盈利,但是帶來的物流便利擴大了貿易規模,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因此拜登的這個「大計劃」從一開始就設了一個巨大的前提。

事實上拜登這個想法是有前車之鑒的,而且還是殷鑒不遠,才1年。2021年的「G7峰會」上,拜登也提出了一個類似的「重建更好世界」倡議,當時他豪言要投資數十億美元,主要方式也是吸引私人投資——到了今年,這個倡議基本上宣告完蛋了,因為除了白宮撥款600萬美元外,沒有其他到賬資金。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大概能看到「全球基礎設施夥伴計劃」的未來命運。衝著這個6000億美元資金的胃口,我們更覺得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可能知道這個計划行不通,所以乾脆牛皮撿大了吹。

說起勤勞致富和脫貧減困,我們當仁不讓地是全球楷模;現在的美國本來就不擅長建設,那是中國擅長的領域,不少美國專家提醒過白宮,不要刻意模仿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創意,不要試圖在對方的BGM里與對方較量;但是拜登還是這麼做了,估計是為了能夠帶一些「政績」回國,可以在中期大選時吹給選民聽。

但是要論辦實事,全世界都知道:那還得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