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把麻將搬回日本,日本人什麼時候喜歡打麻將的?

走在日本的街道上,經常可以看到麻雀或者雀庒的招牌,表示這個地方友間麻將館。麻將從1900年代中國傳入日本後,至今已經有120年以上的歷史。在此期間,麻將文化在日本生根發芽,且不斷地向外開枝散葉。麻將文化深入日本社會。



最早設在日本的文人中流行開來,後來無論是在各種漫畫影劇和綜藝節目中都很常看到麻將的身影,日本不僅有全球首間麻將博物館。熱愛機械的日本人甚至還發明了自動麻將機,不少名人更是出了名的麻將愛好者,例如漫畫家富堅義博,推理作家綾辻行人,聲優植田佳奈,演員本田奏多等,據說,就連明仁上皇年輕時也喜歡打麻將。日本人究竟有多熱愛麻將?麻將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

影劇中關於麻將片段



根據日本學者考證,最早是由一名日本教師名川彥作,受邀到中國四川省教授英語,並在任職期間接觸到麻將,且學會了這種桌上遊戲。隨後名川彥作在1909年回國,也把麻將帶回日本。就在同一年,日本文豪夏目漱石也在朝日新聞上的連載中提到,他到中國時看到中國人玩麻將的情景,這是日本最早出現關於麻將的文字記述。回到日本後,名川彥作便開始教別人如何打麻將。更重要的是,他還把麻將規則和遊戲方式透過文字的方式介紹給更多的日本人。名川彥作帶回的這副麻將牌,現今仍保存在日本千葉縣的麻將博物館。只不過當時的麻將牌是高級的牛骨或像牙齒的造價非常昂貴,因此大多是日本的文人或上流階層的人之間才會玩的遊戲。

名川彥作帶回日本的一副牌

1909年日本人打麻將


進入了大正時代,因為在中國經商而學會打麻將的日本人越來越多,麻將在日本變得更加普及。1917年,第一本以日文寫的麻將文獻《麻雀詳解》出版,1918年,日本麻將草創期的麻生雀仙在東京赤坂少數麻將愛好者的沙龍開設了麻將俱樂部。

1923年。日本從關東大地震災後復興的期間,麻將文化如洪水般的傳入日本,其中關鍵是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馬慕瑞的夫人在北京舉辦麻將大會籌款,並將震災的款項送到日本。這件事對日本影響很大,加上當時的時代背景,如果不懂麻將的日本人根本無法在中國做生意。因此這些日本人在震災後回到日本,就這樣點燃了日本的第一波麻將熱潮。


在1920至1930年代開始大規模普及麻雀


麻將從20世紀初傳入日本,接着在1920至1930年代開始大規模普及。1924年,日本人平山三郎在東京成立了麻將南南俱樂部。1929年,在著名作家菊池寬的倡議下,日本麻將聯盟正式成立。同年,日本還制定了日本麻將標準規定,確立了自己的標準麻將規則。這些事件都是日本麻將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進到昭和時代之後,日本的雀庒數量開始飛躍性成長,麻將的玩法也漸漸地從中國式演變成為日本式的規則。不過,麻將原本就是個帶點賭博性質的遊戲。傳到日本之後,有些人也會開始賭錢,雀庒也會以高額的獎品為號召吸引客人。亂象叢生之際,日本警方開始嚴加取締非法的雀庒,再加上2次大戰的爆發,在軍方的壓力下,日本的麻將幾乎快消失殆盡。直到二戰結束後,日本麻將才有加入立直加分牌等新的日麻獨有規則,而且重新復活。


阿咗田哲的小說《麻雀放浪記》


1969年,周刊大眾開始連載。阿咗田哲的小說《麻雀放浪記》爆紅。1975年大橋巨泉主持的人氣深夜節目《11 PM》播出麻將對戰以及解說。也獲得超高人氣。1985年,日本迎來第二波的麻將熱潮,直到現在接觸過日本麻將類遊戲的人一定也很好奇,為什麼日本會把麻將寫作麻雀呢?文獻記載最早出現的寫法是麻雀,麻將反而是後來才出現的,而且中文念做麻將,但廣東話閩南語和福州話都是念做麻雀。麻將一詞據說是出自吳語,即浙江上海到江蘇一帶的方言吳語中的麻雀,麻將幾乎同音,不過論文當中雖然寫成麻雀,但發音卻和中文一樣是麻將。至於為什麼是麻雀,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代表一索的小鳥,指的就是麻雀。最初江蘇的大穀倉為了防止麻雀偷盜,設立了補貼獎勵制度,便以竹子制牌,牌上刻着各種數字與符號來記錄補缺數目。另外一種說法,這是因為麻將洗牌的聲音很像麻雀的叫聲,日本麻將牌和中國的一樣,只是港台基本上都會用到春夏秋冬和梅蘭竹菊這8張花牌,在日本用到136章就可以開始遊戲。


日文中麻將牌的念法和中文非常的相似,包括萬子 ·筒子·索子 1到9的數字也不同於日語往常的念法,而是沿襲了中文的發音。不過,雖然麻將是從中國流傳到各地,但隨後演變成為各種新奇的玩法與文化。

中國麻將生活圖


時至今日,在中國日常的麻將桌上,人們不僅僅是打牌,更是人情往來與交際。在打牌娛樂的同時,還要顧及人與人之間的情分與面子,這彷彿已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種常態。但是在日本,麻雀中講究的卻是和競技性。日本麻將玩家把打牌當作是一種遊戲.一種比賽,而非人際交往的附屬物品與麻將盛行的中港台不同,在日本,有些人把麻將當成智力開發的手段,因此甚至有些日本人從小時候就開始學習麻將。先前,日本通訊設備銷售商started,甚至把麻將當成面試的其中一關,找來5個專業的麻將選手以及5名員工一起進行麻將大賽。進入前10名的人可以直接進入最終面試。

日本從小培養打麻將


日本人熱愛麻將,到什麼樣的程度呢?為了方便打麻將,日本發明了自動麻將機,造福了廣大的麻將愛好者。而且,雖然麻將的發源地在中國,但世界上第一家麻將博物館卻建在日本,館內展出了從世界各地搜集而來的幾千件展品,包括麻將牌·麻將桌·麻將圖書·與各種麻將資料。

麻雀博物館圖


愛新覺羅溥儀的御用麻將五彩螺鈿牌


其中最珍貴的就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御用麻將五彩螺鈿牌。在日本不僅有大量麻將館與麻將選手,甚至也根據選手的等級進行分段認真的弄起職業聯賽。不過要當職業雀士也不是那麼容易,要先加入職業雀士團體,其中會有筆試·面試與實戰考核環節,有名的職業雀士年收入估計可以超過18.22萬美元。但絕大多數的職業雀士都是無法單靠打麻將為生。

日本麻將比賽片段


雖然會有比賽獎金,但不是每年都一定有。職業雀士會到雀庒去客串,這對雀庒來說也是一種宣傳方式,有名氣的雀士客串一天可以賺幾萬日元,其中女性雀士要比男性雀士人氣更高,有一些職業雀士靠着寫書賺版稅,或者在各大報章雜誌寫評論過活,不過要有知名度,才會有出版社肯幫忙出書,除此之外就是靠着上綜藝節目,開麻將教室或者直播比賽賺取收入。

日本綜藝宣傳麻將


不過,同樣也會有一些麻將誤事的插曲,例如高人氣作品《獵人》的作者富堅義博是漫畫界最出名的拖稿大王,同時也是一個麻將狂魔,因為腰痛所以不能跟新漫畫,但是麻將絕對不能停,不少漫畫粉絲都期待富堅義博把錢輸光,這樣就能繼續更新。

《獵人》作者:富堅義博


另外,日本福岡縣飯冢市長·齊藤守史與副市長田中秀哲先前被踢爆自2006年就任,至今多次參加麻雀賭博,每星期打麻雀超過10次。麻雀雖說在日本流行但法律仍禁止麻雀賭錢。兩人因而受到公眾指責。

市長辭職會


齊藤市長甚至在記者會上表示:「打麻雀哪有人不賭錢」沒想到言論引起更大的反彈有市民遊行到市政府外示威高喊着[飯冢市之恥]最終兩人辭職下台。

對此您對:「打麻將哪有不賭錢的」 這一說法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

#麻將##自動摺疊麻將桌受老外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