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令下,轉瞬命喪黃泉。
俄羅斯交通部長羅曼·斯塔羅沃伊特剛被免職,屍體便被發現在郊外車中。
這距離他被普京親自簽署命令解除交通部長職務,竟然還不到24小時。
從州長到部長,升遷的速度背後藏着隱患
斯塔羅沃伊特1972年出生,是地道的庫爾斯克人。
事件的主人公斯塔羅沃伊特,自2018年10月至去年5月擔任庫爾斯克州州長
2018 年 10 月他開始擔任庫爾斯克州代理州長,2019 年 9 月正式當選該州州長,後於2024 年 5 月調任到中央,出任俄羅斯交通部部長。
庫爾斯克州與烏克蘭接壤,是俄烏衝突中的前線之一。
在位期間,他主導了一項總預算超過17億人民幣庫爾斯克邊境防禦設施建設。
這項工程被賦予極高戰略意義,壕溝、觀察哨、集裝箱哨所、反無人機系統一應俱全。
尤其在俄烏衝突日益升級的背景下,庫爾斯克州成了前線,但後來卻成為俄羅斯反腐調查的焦點。
清算開始,大魚浮出水面
2024 年 8 月,烏克蘭突襲庫爾斯克州,烏方則稱是針對俄方軍事目標的 「反擊行動」。
而那套早在2022年秋季就被斯塔羅沃伊特宣稱「已完工」的防禦體系,幾乎沒起到任何作用。
事情發生後,普京立刻下令徹查庫爾斯克邊境工程。
調查顯示,這項工程存在大量資金流向不明、虛報進度、採購腐敗等問題。
其中最典型的一個細節來自《生意人報》的獨家披露:據報道,僅在「集裝箱哨所」採購中就發現高達103萬元人民幣的損失。
這些集裝箱本應用於邊境防禦哨點,但在採購與運輸環節,價格被層層抬高,甚至出現「空報」與「重複報賬」。
市場價格5萬元的集裝箱,最終報銷價格竟翻倍。
部分集裝箱至今下落不明。
更誇張的是,一些中標公司註冊時間僅幾個月,無實際辦公地址,疑似「皮包公司」。
這些公司與庫爾斯克州政府採購部門之間存在高頻資金往來,金額巨大。
其實早在2025 年 4 月,庫爾斯克州前州長阿列克謝・斯米爾諾夫於被捕了。
他被指控自 2019 年開始便貪污邊境防禦工程的工程款。
庭審記錄顯示,其涉嫌通過關聯企業套取公路修繕資金 10.3 億盧布,該案關鍵證據包括 23 份合同文件和 17 名證人證言。
隨着調查深入,包括斯米爾諾夫在內,已有 12 名地方官員因涉嫌貪腐被立案。
於是,普京下令對庫爾斯克州展開「秋後算賬」。
屍體在車裡,時間卻說不通
其實真正讓事件升級的,是死亡本身。
就在解職命令發佈當天下午,斯塔羅沃伊特被發現在莫斯科郊區的車輛中死亡,年僅53歲。
官方通報稱其為自殺,他身邊還留有一把合法持有的手槍。
克里姆林宮日前對俄前交通部長斯塔羅沃伊特自殺一事表示「震驚」
這把槍是他2023年因「維持社會秩序」表現而獲獎的象徵,如今卻成了終結生命的工具。
但問題在於,斯塔羅沃伊特死亡時間和通報時間並不一致。
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安德烈·卡爾塔波洛夫在接受採訪時稱:「他其實很久以前就死了。」
俄媒RBC隨後也爆出一份調查,斯塔羅沃伊特實際在7月5日就已死亡,而不是7日。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他早在5日就已自殺,為什麼政府直到7日下午才公開通報?
而且,7月6日,交通部官網還發佈了一則新聞稿,稱斯塔羅沃伊特當天主持了一場關於油罐車泄漏的緊急會議。
這中間的48小時去哪了?
是否存在消息被掩蓋、內部通報延遲,甚至是政治協調期的可能性?
這段時間線的錯位,令人懷疑是否存在信息延遲或刻意管控。
是流程出錯,還是早有預謀?
從普京親自簽署解職令,到屍體被發現,不到一天。
按照俄羅斯慣例,凡涉及重大腐敗官員,通常是拘捕在前、解職在後,最後發佈消息。
這樣做的目的顯而易見:防止潛逃、防止銷毀證據。
但這一次,流程似乎出了問題。
斯塔羅沃伊特在被免職後並未被立即控制。
如果這次反腐計劃是早有部署,為何沒有及時控制住關鍵人物?
這是克里姆林宮內部管理的硬傷。
也正因為此,普京才會「動怒」。
不是因為一個人死了,而是因為一條線索斷了。
大魚沒了,水卻更渾了
普京動怒,不只是因為一個人死了。
是因為這個人本可以說出更多話,牽出更多人,撬開一個系統性腐敗的口子。
但他沒來得及開口,就死了。
斯塔羅沃伊特的死,不只是一個官員的終點,更是一次反腐行動的斷點。
魚死了,線斷了,水卻更渾了。